千户苗寨 第10期

时间:2022-08-12 08:21:24

编者按: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相互融通,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汇聚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迎来祖国六十华诞之际,天安门广场上立起了56根庄严的“民族团结柱”,寓意着我国5 6个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并共同发展。本期特推出《祖国大家庭》栏目,也盼各界读者惠赐稿件。

在天安门广场的民族团结柱中,有一根柱子上面画有穿着苗族服饰的人,代表着56个民族之一的苗族,望着柱子上栩栩如生的苗族同胞,我不禁回想起不久前我的西江之行。

贵州西江,被誉为苗族大本营的“千户苗寨”,骄傲地吸引着四面八方好奇的目光。西江位于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36公里处,集中居住了1000多户人家,56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徒的主要集结地。

西江是苗语音译,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西江苗族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江西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一直是自我管理,欢乐祥和地生活,其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

“自古苗人住高山”,寨子坐落河谷,四面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过。河水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苗寨内建筑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

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顺山势而建,迤逦向上展开,房前屋后,翠竹点缀,寨脚寨顶,枫叶掩映。连绵成片的红彤彤板壁,在阳光照射下,一片金黄。吊脚楼多为三层,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绣,人称长廊木凳为“美人靠”。

村寨前后青山绿水,环境优雅,田园风光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

在这里,人们可以享用苗家风味特色晚餐,席间接受苗家少女飞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楼“美人靠”上观千户苗寨万家灯火,还可以观赏铜鼓芦笙表演夜宿苗家吊脚楼,与苗族的兄弟姐妹起歌唱,一起舞动,

只要是来过这里的人们无不说:“在千户苗寨,我们从苗家同胞对我们的情谊里,深深体会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与真情……”

游刃,原名张晓东,辽宁大学文学院广告系教授。

上一篇:罗茂双:用内心的温暖把爱复制 下一篇:面孔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