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鹿”王军霞:国旗在赛场和心中飞奔

时间:2022-10-19 09:10:46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点40分,当翟志刚顺利打开神舟七号宇宙飞船轨道舱的舱门,在太空中挥动着面国旗向全国人民致意时,整个中国沸腾了!

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走出宇宙飞船轨道舱。“当成功接过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空挥舞时,我内心充满自豪,也听到了来自祖国的欢呼声!”翟志刚说,那一刻是他进入太空后第一次动情。而此刻,同样正在观看直播的神七设计团队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翟志刚所展示的“太空国旗”正是由他们一针线集体绣制的。

神舟七号飞船突破了中国载人航天出舱活动的技术难关,这是中国航天史的大事,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在飞船发射前,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中国人太空邀游的风采,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是“神七”决策者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国旗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而选用什么样的国旗,在飞行的什么阶段展示?上级决定以“竞标”的方式让各个系统拿出各自的方案。

最后,成功“中标”的展示方案来自飞船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而创意则是来自于一次偶然的聊天。一次,飞船系统各个部门的老总在一起聊天,无意中谈到最近试验队很多女试验队员都迷上了十字绣,于是一个创意产生了;让所有参与飞船试验的队员一起绣一面国旗,岂不是很有意义?这个创意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赞同和支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室研制飞船的“女将”们披挂上阵,拿出攻克航天难题的认真劲儿开始捉摸绣国旗的最佳方法。在室副主任朱光辰的带领下,当时在发射场的6名试验队女队员俞进,刘晓霞、李皖玲、夏奕、彭梅、王晨辉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前期的论证、设计和准备工作;俞进和刘晓震负责选材料,出于对神舟七号飞行安全的考虑,国旗的面料采用了“真丝电力纺”,而不是传统的化纤材料,以防止产生静电。她们通过实验发现,一层绣布太薄,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展示效果并不好,而把两块布料正反面合绣到一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有图样怎么办?这也难不到航天女将们,她们找来先前在北京订做的一面按二号国旗同比例缩小的PVC板材的国旗作为模子,并买来了专业的绣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论证,她们最终决定选用了六股线,十字交叉绣的绣法。

距离“神七”发射半个月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到发射场视察,他听取了各个系统展示国旗的方案,觉得飞船系统绣国旗的方案最有意义,并倡议载人航天工程各个系统的试验队员都来参与国旗的绣制。

9月17日,两台摄像机记录下了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试验队员共绣一面国旗的时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杨保华院长,李开民书记,宋黎定副院长等在现场指导和示范下,亲手在绣布上绣上了航天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飞船前总设计师、参与过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戚发轫院士和“神七”飞船总指挥、总设计师张柏楠,尚志也参与其中。许多男试验队员拿起针线来不免尴尬和笨拙,但还是认真,细致地在国旗上绣进了自己的一片心意……来自飞船系统航天员系统,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回收系统的200多名试验队员在绣布上绣出金灿灿的五颗星,并在纪念旗帜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面出仓的国旗在材质,创意,功效等各个方面,也要经过航天科研人员极其“专业”的考量。为了增大摩擦力,科研人员选用羽毛球拍上的胶布缠绕旗杆;为了避免真空环境下旗子失重漂走的情况,设计人员又在旗杆的下面增加了一个钩子,以方便航天员出舱后对国旗的控制。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点40分,当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着一面国旗向全国人民致意时,试验队员们开心地笑了――那所有挑灯夜战的一针一线,值得!那所有攻坚克难的一幕一幕,值得!

上一篇:刘仰:“70后”商业精英的国家任务 下一篇:“神七太空国旗”设计团队:展示中国人的太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