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与那个》探析鲁迅的体育观念

时间:2022-05-21 10:27:18

从《这个与那个》探析鲁迅的体育观念

《这个与那个》出自鲁迅的著名小说集――《华盖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读经与读史》《捧与挖》《最先与最后》《流产与断种》。该篇最初分三次发表于1925年12月10日、12日、22日的北京《国民新报副刊》。在《这个与那个》中,鲁迅最著名的一段描写让后人广为流传: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的,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竞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预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以上一段是鲁迅关于体育观念和看法的最直接的表示,是鲁迅先生体育观念最淋漓尽致的表现,表达了鲁迅先生渴求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希望。他通过自己亲身观察运动会,从而思考到运动竞争犹如两个敌国开战,描写了运动会的运动百态,联想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嘲笑那些精神中国人民。鲁迅在文中痛斥了这些无知的人民,讥讽他们的灵魂被掏空,像行尸走肉一般,在混乱的年代没有觉醒;抨击那些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中国人无视中国的困境。另外最重要的一点,鲁迅先生这样描写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主张――人民的身体素质要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才能支持精神上的满足感,要有强健的体魄和不屈的民族灵魂才能够去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

鲁迅先生出生在中国最艰苦最屈辱的时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他一开始学习医术,希望通过救助人们的身体来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斗争。他为了学习先进的医术,远去日本留学,为了救助危难中的中华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真理的脚步。后来他在日本留学阶段意识到只在生理上救助中国人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最主要的问题出现在精神上。此时的中国人民大都被帝国主义侵略者所压迫着,思想空乏。只有通过向他们灌输更加积极的思想,才能解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这样才能够挽救日益危亡的中华民族。于是,鲁迅先生开始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开始通过利用文字唤醒中国人民,但是鲁迅先生始终没有忘记对中国人体育观念的灌输,他坚信,体育思想的灌输是实现中国人在思想上站起来的重要保证。在《这个与那个》中明显地表达了鲁迅先生的体育思想,鲁迅先生通过文字的描述,强调了体育思想灌输的重要性。以下是笔者总结的有关鲁迅的体育思想。

一、打破传统儒家教学,强健体魄

《读经与读史》主要描写一个“阔人”读经救国,但是鲁迅不提倡这种迂腐落后的学习方式,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这一时期的新主张作家都主张“打倒孔家店”,建议新青年打破传统,接受儒家教育的传统,学习新的“民主”“科学”思想观念,通过思想的进步来提高中国人民的意识,增强爱国意识。在反对迂腐的儒家教学的“四书五经”模式的同时,鲁迅强调“强健意志”,主张通过身体的强健来体现精神的高度热忱,只有通过生命的意志和力量的增强才能摒弃中国几千年传统的迂腐思想,通过增强生命力和意志品质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打破传统,实现新时代的目标。传统的儒家思想都强调中庸,鲁迅先生通过《读经与读史》的描述来抨击这样的中庸教育思想,通过对旧的教育制度的抨击来提醒中国人民,只有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和力量才能实现竞争,才能使中国在那个挨打的年代站起来,中国人民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壮。只有打破传统的、迂腐的“四书五经”教学模式,才能使迷茫中的中国人民、在思想的睡眠中的中国人民醒来,这样才最有利于向迷茫中的中国人灌输先进的科学思想;只有给中国人民的意志力和生命力注入一剂强心针,才能使中国人民的精神毅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爆发。通过这样的意志力和生命力的培养,中国社会的崛起才能有一线生机。

二、强化积极、竞争意识

鲁迅先生在《捧与挖》中主要说明人分两种,一种是捧,一种是挖。关于这两种人,鲁迅先生觉得当时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都处于捧的状态,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描述是:“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人根本就是为了自己省力,选择了最懒的一种处世方式――挖。鲁迅先生在文中极力讽刺这些安于懒惰的中国人,渴求着中国人民能够充满竞争意识,用体育思想中的竞争意识去提高中国人的觉悟是鲁迅先生最想看到的。鲁迅先生在《最先与最后》中提到田忌赛马的不屈精神,回顾了历史上的英雄们努力争取自由和胜利所作的坚韧的反抗,赞美了英雄们耻于落后的状态和积极追求进步、胜利的绝对信心,讽刺那些安于现状的愚昧的中国人民,试图通过这样的诉求来唤醒中国人沉睡的竞争意识。这两篇分段小说在体育思想方面的体现已经是淋漓尽致了,尤其是《最先与最后》深刻体现了体育的竞争精神。鲁迅先生希望通过体育中的竞争意识来强化中国人民的生命力,通过对历史的反应和英雄的描述来唤醒中国人民的积极竞争意识,因为他坚信,只有把体育思想中的竞争意识移植到中国当时被压迫的环境下,才能够唤醒中国人民沉睡已久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只有激活中国人民这方面的意识,才能使中国人在那个被压迫的年代像先前的那些英雄一样,向那些压迫者、剥削者进行坚韧不屈的反抗,只有充满这种竞争意识才能帮助中国的革命走向成功。

三、坚持不懈、传承精神

鲁迅先生十分崇尚西方的近代体育教学思想,因为它对于人民的影响不仅仅是体育方面的,更广泛影响到人民的行为、道德思想、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教育形势。鲁迅先生提倡中国要广泛地实行西方近代体育教育来教授中国人民,培养中国人的斗争精神,使他们能像西方自由人民那样敢于反抗不安现状的。鲁迅先生在《流产与断种》中所要表达的就是对中国人不屈精神永续的希望,希望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积极斗争的竞争思想,通过体育教育思想的灌输来保证积极的斗争在中国人民中一代一代传播下去,希望中国的每一代人都能传承中国人民勇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希望当时迂腐、思想中国思想“流产”“断种”,而传承下去的只有积极的一面。鲁迅先生通过《流产与断种》巧妙地表达了坚持不懈,传承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以此来促进中国人民积极地参加反抗斗争来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和胜利,鼓励中国人民从思想上和生理上都站起来,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争取全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实现中国人民自己的幸福,并将这种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四、关注未来力量

鲁迅先生对未来中国的力量的增长也比较关注,特别注重对未来中国力量的教育培养,不断提倡通过近代的体育教育来培养中国的下一代。鲁迅先生坚信未来的中国力量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在《这个与那个》中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关于青年人的教育,以及成人该如何教育孩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都动用了不少笔墨,如《流产与断种》中提到:“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100岁也还是不会走路的。鲁迅先生特别关注对下一代小朋友的体育思想观念的传授,因为他相信小朋友才是未来世界的真正主人,他希望中国的小朋友能够在未来世界的海洋中自由地游泳、搏击风浪,展现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鲁迅先生的体育思想渗透在他的每一部文学作品中,他在文字间对现实的描述,对消极中国人民的讽刺,对积极进步思想的宣传,是文学界有目共睹的。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于体育思想的重视程度,他坚信中国人民能够在那个社会中站起来,所以不遗余力地向中国人民灌输体育观念,而中国人民没有让他失望,中国人民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走向了解放的道路。

五、结语

通过对鲁迅先生《这个与那个》的探究,笔者总结了几点鲁迅先生的体育思想,这些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主张在那一时期对中国处于迷惘的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引导着人民思想走向觉醒。鲁迅先生的体育思想,至今还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需要把鲁迅先生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上一篇: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SD建模与仿真... 下一篇: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