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适的新诗改革看新诗出现的不足

时间:2022-05-21 07:44:47

从胡适的新诗改革看新诗出现的不足

【摘要】诗歌的发展到了21世纪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困境,特别是形式的困境,这使得新诗的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究其根源,这和胡适的新诗理论和新诗实践存在着种种不足有直接原因。

【关键词】胡适 现代诗歌 形式

一、旧体诗向新诗转化的必然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又以唐诗格外辉煌。唐诗的时代可以说是诗歌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产生出众多伟大的诗人,无数杰出的诗歌作品把唐朝的诗歌艺术推向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但是到近代,汉语旧体诗歌出现了一些弊病。这首先表现在诗歌的内容上。旧诗创作在内容上宗经、征圣、载道观念渐渐严重,限制了作家个性的表现,加之封建政治的严酷压制,旧诗的表现内容日显偏狭,自觉不自觉地使诗沦为专为封建统治者点缀升平的“帮闲诗”。如果只满足于模仿,诗必然会降低艺术水准,失去诗人的真我个性。新的文学体式的出现充分暴露了旧体诗的弱点所以,探索新的诗歌形式,表现新的社会、时代内容就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无可推卸的责任。

二、胡适倡导的新诗随时代的变化应运而生

1919年10月,胡适发表《谈新诗》一文提出新诗要从内容上进行改革,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道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因此,中国的新诗运动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诗体的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入到诗里去。同时胡适还指出,新诗应该“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作什么诗;诗该怎么作,就怎么作。”

从胡适的《谈新诗》和《尝试集》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创出白话新诗的道路以后,中国出现一大批著名的白话诗人,新诗的艺术创作也是成果极为丰硕,白话新诗理论研究在多年的历练下取得了许多的成果,这是有目共睹的。近一个世纪的实践证明,白话诗的取代旧诗在许多方面是合理的,而且这些实践还证明白话的新诗也是不可替代的。新诗已被证实它与现代人,特别是现代的中国人的生活、思维和情感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是现代人传达情感、思想的比较适合的艺术手段。

三、新诗在发展过程中的先天不足

但我们今天更多的看到的是白话诗歌存在的缺陷,当代中国的不少诗歌,深受胡适的诗歌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所创作的诗歌作品没有韵律,缺乏结构,淡化意境,内容平淡,这种诗歌,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但也轻易地丧失了诗歌必须具备的美感和审美价值。诗歌创作必须遵循诗歌创作的原则,否则就丧失了诗歌的魅力;就丧失了诗歌的价值;就丧失了读者;就不能成其为诗歌。这一点上,作为新诗的开山者,胡适是难辞其咎的。

在我看来胡适本人是一个毫无诗歌天赋的、非常理性的学者,在他的心目中,诗完全可以不需要语言的艺术化,只要有观念、思想就行了。这样的诗歌理念,可想而知对诗歌的伤害何其深重。从此,新诗就追随西方的思潮、观念,被各种产生于西方的新思潮、观念引领,成为各种新思潮、观念的附庸。同时,还由于一味推崇观念、思潮,对于诗艺本身就更加忽略。一种新的观念、思潮出来,也就会有一群诗人跟着出来。有时为紧跟观念、思潮,干脆直接就是喊口号。新诗创作者如此的繁多,可最终能把诗歌长留人间的又有几人?当时名噪一时的诗歌作品,现在看来晦涩、浅薄,没有什么真正值得品位味的内在韵味。

四、对新诗发展的一点看法

胡适所开辟的新诗道路在百年的发展后日渐受到质疑。中国百年来的历史也如此曲折多变,富于深度与广度,但新诗却无法将个人的苦难与经验转换上升为诗歌表达,无法处理和表现丰繁多姿的历史与现实,无法承担起曲折多变的时代与世界的命名与言说使命,仍然如此生硬、机械、僵化,缺乏变化与灵动性,缺乏千姿百态与原创性,以至本来应该成为呈现世界、大地与个人的主要媒介的诗歌日趋边缘化,很难占据人们的视野,很难表达出中国人的丰富深邃的情感境界与体验和思想的深度。

比起新诗来,中国古典诗歌似乎更有亲和力。小孩子在初次学习文字和语言的时候,家里人大多是教他们一些简单、易记的古典诗歌,特别是唐诗首当其冲,哪怕是咿呀学语,也可以很容易的学习古典诗歌,甚至在不知道意思的情况下也可以大篇幅的背诵,以至有些人到了老年甚至还可以背诵一二。然新诗就没有这样的天赋,很多的人不喜欢背诵新诗,或者是说很难去背诵。因为它缺乏一定的内涵,没有韵味,大多只是枯燥的文字堆积。所以我认为,新诗要发展,就要对胡适的新诗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新诗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学习。向中国古典诗歌汲取营养,借鉴手法,在典雅、唯美的意境中追求某种创新、某种思想;追求想象力丰富、诗味醇厚的诗歌句子,深邃的耐人寻味的诗歌境界。也就是说,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勃发、思绪飞扬的诗歌意象来表达、来抒写景物、情感、思想,达到一种心灵和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超脱。同时也特别要注意到反对排斥一切形式因素的绝对的“自由”。诗歌既然是语言的精华,就不能是随随便便可以任意书写的,必定要有一定的要求,虽不至于和古典诗歌一样有那么多的限制,但至少要体现诗歌所特有的气质,结构与语言上要更加规范。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下一篇:高中英语课堂结尾怎样成为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