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分析

时间:2022-05-21 06:08:31

广西高校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分析

摘要:通过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广西区各大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了解广西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了解学生对广西特色资源的了解程度及对开发这些课程资源的预期如何,为制定正确的开发策略提供数据依据。

关键词:高校 地方特色课程资源 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1调查对象

学校共发放71份教师问卷,850份学生问卷。在各校教师的帮助下所发放的问卷全部回收,而且也全部有效。学生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832份,有效率达97.9%,能够切实地反映出广西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更能反映出广西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许多教师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1.2调查内容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份调查问卷,针对学生的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学生对广西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源和风俗习惯四方面的了解情况,并调查学生是否愿意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广西的地方特色相关课程。针对以上五部分分别设计了多个小题,如为了了解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情况,在问卷中就设计了4个相关的小题;广西民俗文化设计了5个相关小题。

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广西是否曾经或现在正在开发地方特色课程;

(2)广西地方特色课程资源未开发的原因;

(3)广西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困难;

(4)广西高校教师在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培训情况;

(5)教师对广西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见。

1.3问卷的实施

在2013年1月份形成两份调查问卷,在3月份下旬开始在广西各高校实施调查,最后对问卷进行回收,并分析处理。

2广西高校地方特色课程开发与利用现状

2.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学生问卷调查中一共设计了23个题目,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调查学生对广西地区各种资源的了解情况,从而反映广西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

2.1.1学生对广西地理的了解情况

该部分一共设计了3道简单的题目,所涉及的地理问题在广西甚至中国的经济进程中也经常提到。但是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广西的地理情况的了解不是很乐观,如问“广西与哪个东盟国家相邻”?很多学生答“泰国”,也有答老挝和缅甸的。

还有关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城市,广西北部湾包括6个城市,其中3个沿海的城市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分别是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但是很多人都没能答对,只有60.5%的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从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出学生对广西的经济发展情况不是很关注,也说明这些地区发展政策在群众中的宣传不是很深入人心。

2.1.2学生对当地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了解情况

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要能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广西学生对自己本土的各种资源不是很了解。如广西的民俗风情一共列出了8个,很多人只能答出一两个。还有广西的特色节庆活动,也是了解甚少。广西刘三姐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文化故事,当年的电影《刘三姐》堪称经典,刘三姐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当时的桂林山水也随着电影的放映吸引了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人,美其名曰“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个文化人物和故事。

你是否了解刘三姐的故事,很多学生只是略知一二。对于广西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的前景,通过调查甚为堪忧,怎样才能发扬传统文化,保护地方特色民俗不被忘怀呢?

“你是否对广西的历史文化地理感兴趣?”

2.1.3学生对东盟的了解情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合作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中国-东盟博览会、北部湾还有东盟十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都在隆重举办、大力宣传,但是在调查中还是发现很多学生不是很了解这些情况。比如,问你知道东盟十国是哪十国吗?还有对于东盟国家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很多学生也不能正确地回答出来。

虽然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出很多广西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很多问题,但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当地学生非常乐意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中加入关于广西和东盟相关的特色课程学习。

你是否愿意在自己所学的课程体系中加入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2.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问卷一共发放71份,虽然数量少,但是涉及的学校多,也能够反映出许多问题来。以下就是对教师问卷调查的分析。

3结束语

通过调查,当地学生对本土文化特点及所具有的东盟合作优势不是很敏感,各高校对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程度也很浅,可以说还没进入开发阶段,有各种原因包括政府、学校、教师个人、教学设置上的原因等,要发扬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应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本土文化和地方经济的渗透,从上级部门到下方执行者和接受者,都应积极地响应和推进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2005,(08):32-34.

[2]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学科教育,2002,(02):1-5.

[3]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04):1-6.

[4]余文森.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06):164-168.

[5]梁军.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生命化及其实现策略[D].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5.

[6]祝铁钢,武大勇.建设地方特色课程的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

[7]彭晖,刘德清.开发利用地域文化 推进高校课程建设[J].高教探索,2007,(05):90-93.

上一篇:民航乘务英语听力教学探究 下一篇: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