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研究

时间:2022-05-21 05:46:47

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是乌海市经济的主体, 文章通过对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 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分析研究了目前乌海市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融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中小企业发展

乌海市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3千多户,成为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时期保持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据统计,中小企业吸纳了65%以上的城乡就业人口,随着乌海市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小企业还将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虽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种种困难。由于融资难而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如生产规模、技术、设备的升级、新产品的研发、增加新的经营项目、拓展新市场等等。由于金融体制改革、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和银行业务机制等多种原因,中小企业求贷无门现象普遍,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原因。

1.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1.1融资渠道狭窄

乌海市中小企业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中小企业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内部:主要是企业所有者(合伙人)自有资金和向亲友借贷资金。平均占企业资金结构的80.5%和4.20%。而银行,股权融资,商业融资等渠道所得资金分别占资金结构的7.85%、0.72%、2.65%,比重过低。

1.2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企业处于开始阶段,外部融资需求低的情况下,内部非正规融资(包括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尤为重要。

1.3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中流动负债平均占52.5%,长期负债平均占资金结构16.1%,所有者权益平均占资金结构39.5%,资金来源有限,没有稳定的资金,后备资源缺乏。

1.4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获得银行借贷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资产规模越大,银行贷款的比重也就越大。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有限,银行贷款比重小。经营年限在3-5年的企业银行贷款仅占资金结构的3.5%,而经营6-10年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占资金结构的6.3%,相当于前者的2倍。

1.5获得信贷支持少

据统计,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给予中小企业的信贷极为有限。

1.6自有资金缺乏

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中小企业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内部和亲友的借贷,资金来源有限,融资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的规模。

2.乌海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2.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变化大、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等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市场波动下最易受到冲击。同时由于管理不规范、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权力过于集中,使中小企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信息不透明、信用状况较差、财务报表不规范,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同时中小企业普遍贷款数量少、频次多,造成银行放贷成本过高,更增加了融资的复杂性和高成本等,这些先天不足的事实使银行变得“抓大放小,嫌贫爱富”。

2.1.1中小企业自身信用意识不强

企业融资是一种信用行为和信用关系,银行与企业有着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是融资行为能否成功的基础。中小企业中家族企业居多,绝大部分没有建立符合现代公司法的治理结构,信息严重内部化,短期化现象和投机性心理较重,造成银企信息严重不对称,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差,难以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企业普遍认为银行贷款条件过高,评估机构死板、机械,只根据企业的资金报表来判断,而不能考虑实际情况。而银行普遍反映中小企业的信用差,财务报表不规范、数据不真、资料不全、信息失控、虚账假账等现象,并缺少抵押和担保。从而出现了银企双方的互信程度不高,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

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意识较差,首先主要表现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不少中小企业通过破产、重组、转让等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使得中小企业还款率还不到大企业一半;其次,中小企业虚假的财务信息直接损害了企业信用。企业虚假财务信息,加大了银企交易的信息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三,中小企业平时偷税漏税严重,没有良好的缴税纪录,很难向银行透露出良好的信用信息,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行为。同时,绝大部分内蒙古中小企业缺乏融资相关知识,它们一方面对银行以外的其他融资方式了解甚少,从而过分依赖银行融资;同时不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程序和要求也不甚了解,到了办手续时才开始缺什么补什么。目前不少企业没有银行信用评级,也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企业财产没有明确的产权证明,更不去培养银企关系。这些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产、财务以及信用状况的评价,也延长了融资周期。

2.1.2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是影响其融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

第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多为家族式或朋友合伙型企业,没有建立符合现代公司法的企业治理结构。管理不科学,经营随意性较大,企业经营失败率较高。据调查,30%的中小企业在2年内破产,70%的中小企业在5年内消失,银行面临的贷款损失风险高。

第二,员工素质低。据调查,中小企业员工的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1.89年,相当于高中水平。高中及以下员工比例占到全部企业员工总数的3/4。

第三,财务制度不健全。据调查,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合格的财务人员、缺乏足够的经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财务核算质量低、有意隐瞒真实资产负债和经营情况等。

第四,抗风险能力弱。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规模较小、营业额偏低的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

第五,企业科技含量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缺乏高新技术人才,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极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2金融机构的原因

2.2.1金融体制改革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四大国有银行在信贷管理制度上实施集约化经营,大限度地压缩风险资产的比重,推出了“双大双集”等客户战略。在资金核算与风险控制方面,集中资金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在信贷资金管理方面采取了“集中管理、集中经营”的体制,普遍建立了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省级分行建立了转授权制度,上收了部分分支机构的贷款权限。

这种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造成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利受到限制,出现了存多贷少现象,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使信贷资金大量向上集中,近一步制约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由于基层银行只有推荐权而没有信贷权,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被推荐上去后能否批下来,不仅要看被推荐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到期偿还能力,还要看上级银行在保证自己支持重点企业需要后,还有没有可贷资金。因此,严格贷款条件加上银行清理边散小户,控制新增贷款客户,致使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求贷无门的困难局面。

2.2.2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影响放贷积极性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农村信用社都普遍实行了贷款风险责任制,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对贷款申请人的法律地位、报告所涉及数据与企业有关报表的一致性负责,新发放的贷款要达到无逾期、无呆滞、无呆账,贷款本金和利息百分之百按期收回,实行终身责任制。否则,停发工资,下岗清收,但没有同时建立起与约束机制相匹配的利益激励机制。致使信贷人员缺乏放贷的积极性,导致一些基层银行既不放贷款,也不承担风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取得贷款。

2.2.3银行通行信贷政策不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从信贷政策上讲,随着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完成,风险控制和利润目标的要求提高,相对提高了借款人的准入条件。比如,许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认定仍以大企业的指标作参照,用同样的资产质量认定标准评价两类资产,对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采取同样的标准等。由此,大部分中小企业被挡于信贷门槛之外。

同时,按目前银行信贷程序,无论金额大小,一笔贷款的信息费用及其他交易成本基本相同。据测算,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而户均贷款额仅为大型企业的50%左右,这必然导致银行的贷款单位交易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倾向于将贷款贷给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企业。

2.2.4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缺乏“国民待遇”

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投放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在传统的金融服务思想指导下,金融机构注重对国有、大企业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不能给予平等的“国民待遇”,不愿提供同等完善和便利的金融服务。

2.3体制环境的原因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整体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没有形成,体制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2.3.1社会整体信用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在信贷市场,有的企业多头开户、无效质押、无效担保骗取银行贷款,有的企业借企业改制、破产等名义,采取悬空、“金蝉脱壳”等手法,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信用秩序。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怂恿和支持一些企业借机逃废国家银行债务。加之有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难以执法,使社会信用环境遭到破坏。全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较低,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3.2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难以充分兑现

近年来,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系列政策措施,但还没有形成相互配套,难以充分落实。虽然近两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鼓励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的政策与措施,并每年都安排一些补扶持资金;银监会等部门也要求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得低于贷款平均增幅等等,但是这些政策力度与实际需求,或者具体落实与政策要求,都相差甚远,难以形成支持合力。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的财力总体还较弱,虽然另外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技术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扶持资金,也设立了一些担保机构,但以上基金和机构均因投入资金不足,很难开展有效的工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不能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融资支持。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资金少,使用分散,没有和金融资金形成联动。

2.3.3中小企业融资缺乏担保机构

目前,乌海市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单一,多以房产、设备抵押担保为主,信用担保尤其是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很少,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困扰企业自身发展。在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诸多方式中,房产抵押、设备抵押、信用担保和其他企业担保占到了企业全部担保的95%,而中介机构担保仅占5%。乌海市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可抵押资产越来越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和第三方担保体系缺失则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制约因素,使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加难。

3.关于改善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乌海市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严重不足。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正常的资金融通体系和渠道,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特提出如下建议:

3.1中小企业应积极改善自身的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更好的使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出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合理评估项目;同时,提高中小企业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加大中小企业体制改革力度,要杜绝经营上的短期行为,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使银行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2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间建立互助金融组织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必将应运而生。实践证明,金融机构是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特别是大型的金融机构更是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即使它们设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也往往是一种摆设,并不起什么作用。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则不同,它们的金融实力与中小企业相当,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从而有利于不断积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质量,促进金融业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健康发展。中小企业间也可建立互助金融组织,加强共同发展和风险共担的能力,并为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可以借鉴美国信用担保计划模式,中小企业贷款的80%由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剩下20%的风险由商业银行来承担,这样可以激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规避道德风险。目前,特别重要的是应尽快在进一步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6(6)

[2]朱瑞珍,蒋晗晖.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2)

作者简介:

王茜(1989- ),女,山西人,硕士研究生,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下一篇:物业管理企业要练好“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