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以生为本,教学流程优选

时间:2022-05-21 03:24:31

小学语文以生为本,教学流程优选

摘 要: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他们的学习需求,驱动他们去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以生为本进行优化谈一点想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生为本;唤起需求;生成;互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和互动中来。诚然,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课堂上不能忽略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教师不能揠苗助长。鉴于此,我结合一线课堂教学经验从三个环节分析一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优化高效教学的流程。

一、唤起需求

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抽象思维尚未发展,多以形象思维认知事物。而我们高原地区的孩子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刚入学的孩子因为语言不通(这里的孩子多为藏族学生),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付出诸多的努力,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再加上学生的乐意配合,他们才能在这一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抽象的理论说教,要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深入学习和探究的主观能动性。

1.趣味背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相对比较情绪化,对抽象难懂的东西往往厌烦。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个认知特点,善于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形象和趣味因素来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选取文章时也深谙此道,诸如《小松鼠找花生》《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每个年级都有这样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我们可以结合趣味的故事背景来带动学生仔细地读,让他们在读中掌握新词句的意思,并加以运用,达到提升表达能力的目的。

2.灵活展现

语文知识涵盖面比较广,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背诵和默写等传统方式上,我们还可以以灵动的方式进行阐述,让知识以灵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的时候许多同学记不住的现象,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他们拆解汉字,教给他们各种趣味记忆的方法。这样启发学生去探索新的学习和记忆方法,让原本死板的知识变得鲜活、可爱,利于增强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

二、生成体验

“实践出真知。”单纯的死记硬背最多让学生记住知识的轮廓和外壳,不能掌握知识的精髓,就不能为生活实践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理论说教和死记硬背的填鸭模式,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悟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如此方能获取有生命力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便于迁移知识、生成能力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比如我们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写景文时,我们就可以借此文深入引导学生体验写景文中描物写景的技巧:(1)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先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小兴安岭是怎样的美丽富饶;(2)再仔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特点的;(3)再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并揣摩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然后结合我们本土的高原风景,加上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习笔者的写景技巧,完成一段景物描写。针对这样的“体验―生成”要求,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仿照教材蓝本对一处典型的景点进行比较容易的口语表达,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学生才会情发而辞动,将自己所见所闻诉诸笔端,完成知识到运用的迁移。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切入,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生成,思考实践运用,这样才能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交流互动

本质上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师生多边互动让学生掌握知识生成运用能力的过程。语文是开放性学科,许多知识点见仁见智,只有让学生经过互动才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萧伯纳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每人一个苹果,你一个观点我一个观点相互交换就每人两个观点。语文教学中,同学们囿于认知程度不同,思考角度不同等原因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一样,只有让他们广泛地互动交流,才能相互学习,弥补知识漏洞。

比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们要先让学生体会精彩的描物写景句子:(1)……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支的鹿角;(2)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大家经过交流和讨论认识到:(1)句用了排比,让句子读起来更有气势;还用了比喻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2)句运用了拟人,能让人形象地想到海参和龙虾的生活状态。但对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海洋是很陌生的,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多搜集这方面的视频资料并运用到教学中去,学生才能非常直观地理解文中的内容,这样再让学生深入交流和讨论就强化了对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描写中的认识和理解,潜移默化生成能力。

上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唤起需求,驱动学生深入体验交流生成运用能力的分析与探究。总的来说,以生为本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才能让他们深入体验知识,然后通过交流互动拓展知识面,全面拓展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郝建民.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03).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关怀人格”养成教育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