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浅析

时间:2022-05-21 01:10:46

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浅析

【关键词】脑卒中 脑梗死 病因 病机 中药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09-01

1 西医定义

脑卒中:通常指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症状,体征的临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组临床综合征。CT,MRI等可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医: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斜等症状。

2 病因及病机

病因有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中风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其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肾阴虚,阳亢化火生风,或五志化火动风。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火热炼液为痰。暴怒血菀于上,或气虚无力推动,皆可致瘀血停滞。

3 临证治疗

我科在中西医治疗中风近十年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将脑梗死急性期,大致分为三型:痰湿瘀阻,肝肾阴虚,气虚血瘀。统计分析痰湿瘀阻型占所有病例85%以上,根据其特点自拟中药日一剂,并结合西药奥扎格雷,进行了临床观察。将60例痰湿瘀阻型脑梗死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应用奥扎格雷基础上加用中药日一剂。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两组均应用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分别为(21.02±7.80)及(20.69±10.91)(P>0.0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4天后SSS评分(13.30±6.05)及(18.44±9.13)(P

4 分析

中药取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清半夏10,炒白术15,天麻15,赤芍10,瓜蒌30,丹参15,胆南星15,竹茹10,甘草10,枳实10,茯苓10,黄连8,熟军6。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两者合用为治疗风痰之要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以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治生痰之源。胆南星性湿而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常与半夏相须为用。《本经逢原》:“南星,半夏皆治痰药也。然南星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以之为向导;半夏专走肠胃,故呕吐,泄泻以之为向导。”瓜蒌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瓜蒌所含皂苷及皮中总氨基酸有祛痰作用;降血脂作用。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赤芍水提液,赤芍苷,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抑制血小板积聚作用,其水煎剂能延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干重。枳实行气化痰。竹茹清热化痰,黄连清热燥湿,两者常合用。丹参通行血脉,活血祛瘀。丹参能改善微循环,促血液流速;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积聚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配以少许大黄,逐瘀通经,如《神农本草经》:“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涤荡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甘草调和诸药。

5 总结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本科中药,在健脾化痰基础上,配以行气,活血通经络,方中各药各司所职,兼顾中风病因,病机,调节脏腑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在对脑血管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针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更加重要。随者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已经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因。这与人们饮食不节有关。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瘀化热,脉络不通发为中风。在节饮食同时应强调增加体育锻炼,四肢肌肉的适度运动,可促进脾的运化。《三国志.华佗传》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4]张锡钝.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22.

[5]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4.

上一篇:131I与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观... 下一篇:腹式子宫大部分切除术临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