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5-21 01:00:27

当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 课堂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但在实践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互动形式单一、互动对象单一、互动的主导垄断、深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提出促进良好师生互动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师生互动 问题 建议

一、师生互动的概念

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相对狭义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又可以指在一定情景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之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1]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interaction)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过程,激活、展开、丰富与提升师生生命的有机交互过程。[2]

二、当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师生互动作为学生的人际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师生互动的活动当中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互动形式单一、互动的对象单一、教师垄断课堂互动、互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

(一)师生互动形式单一

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2]课堂师生互动形单一表现为这种互动是预成型的,教师在课堂上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安排什么活动都是预先制定好的,没有丝毫的弹性,学生也只不过是配合教师表演的合作者。课堂教学完全按教师的教案进行,教师只是得到想要的答案,对学生其他的丰富想法置若罔闻。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教师是在倾听、与学生交流互动,倒不如说是教师在倾听自己。因为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答案。这种互动是虚假的、缺乏生气的形式上的互动,不是真正的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互动。

(二)师生互动的对象单一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交往形式,这种互动多是由教师发起的。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师生互动多为选择性的互动。这种选择会因学生的性别、成绩、地位及在班级中担任的职务不同而不同,从互动的对象上来看,教师更愿意与成绩较好的学生交往。[3]另有学者研究发现教师更喜欢同“优生”交往,但又担心“差生”拖后腿,也不得不和“差生”交往。结果是与“优生”交往的频率大于与“差生”交往的频率,而与“差生”交往的频率又大于与“中等生”交往的频率。由此可见,课堂互动中被忽略的不只有“差生”还有被称为“沉默的羔羊”的中等生,教师互动的对象多为优秀生和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忽略了占班级大多数的中等生,由此可见其互动对象的单一。[4]

(三)教师垄断课堂互动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是社会化的承担者,制度文化的传递者,具有法定的权威。教师成为了这一微型社会――课堂的领导者,学生则成为被领导者,教师主导着课堂,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即教师是互动的发起者、领导者,并且这种单向的互动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普遍存在,有学者[5]在32节课的调查表明,在“提问”的行为类型中,教师提问次数为740次,占总提问次数的97.2%,而学生提问次数仅占2.8%;在“评价”行为中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提出异议的仅有6次。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垄断地位。

(四)当前师生互动的深度不够

师生互动的广度不够,表现为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多。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因担心课堂教学的失控而情愿让自己的活动尽可能多地占据课堂时间。互动的对象偏向于乖巧听话而且成绩好的学生,而且在互动方式上也多采取常规的、让学生感受不深的全体式互动。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感受到互动体验的学生受到了鼓舞,而没有互动机会的同学则体验到心理上的挫败感,感觉自己备受冷落,久而久之会对教师形成偏见,对学习失去兴趣。[6]

三、促进师生良好互动的建议

(一)课堂的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

要使课堂的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就要从教案控制的课堂走出来,进而转向师生共同创造、深化经验的课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备学生。首先学科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是经过一系列的总结概括而成的,必然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师要精心备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精辟的分析,将学习课程的目的、意义告诉学生,将学科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学习和探求的欲望。专业课的内容粗看起来比较枯燥,如何化枯燥为生动,必须结合课程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这种探究欲望将成为师生互动的动力。[7]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具有个体的差异性,同时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活力,教师不应把学生简化为“物”忽视他们主体性和创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分享学生创造的喜悦,感受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快乐,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有尊严、有价值的发展中的人。

(二)教师树立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观

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树立有利于互动的教学目标,要改变以往偏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的落后教育目标,因为这种教育目标不利于师生互动开展,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多级目标。第二,教师要树立有利于评价的教学观,以往教师的教学评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迫于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教师即使有新的教学方法也未能付诸实践,只能采取较保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建立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评价方式可采用档案袋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发展成长。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而不是仅以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之受到鼓舞,这样学生就能以较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建立有利于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往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生的智力、能力及其社会化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而且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和行为包括对学生的态度、教学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的选择等。[8]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首先要构建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双方有主动交往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师生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均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这是建立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克服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的种种弊端,做到教师的尊严和学生的尊严并重,正确地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状态,必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如认知水平低、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等,教师应认识到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心理水平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其次教师应该认识到由于遗传、后天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等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不应该单单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最后,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某些方面是值得学习的,比如学生的求知欲、求新求异思维、创新精神等。认识到师生是可以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正如以上所述,教师树立起科学的学生观,改变以往看问题的角度,教师的心态平和了,就能做到真正的宽容和善待学生了,而学生则更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也就更加和谐了。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2001,(4):30.

[2]岳欣云.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当代教育科学,2004,(14):24,26.

[3]马吉宏.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公平问题及其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7,(1):21.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93.

[5]赵翠兰.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及其反思.当代教育科学,2007,(21):27.

[6]徐文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2):18.

[7]韩时琳.注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中国高教研究,2003,(4):90.

[8]张彬,邹红娟.在师生互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02,(10):68.

上一篇: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改革之我见 下一篇:中学政治教学的社会要素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