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心理特点及方法指导

时间:2022-05-20 11:58:12

幼儿阅读心理特点及方法指导

【摘 要】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在成长与发展过程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后天培养形成的能力,本文从幼儿阅读角度出发,分析了幼儿阅读的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幼儿阅读的方法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本文提出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状况对幼儿阅读进行有分别的指导,包括书目的选择、兴趣的培养以及多种形式的阅读技巧,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幼儿阅读;心理特点;方法;指导

引 言

阅读能力是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有效培养并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够能够帮助幼儿形成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阅读能够推动幼儿的智力发育,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主动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握准幼儿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幼儿阅读进行引导,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幼儿阅读心理特点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任何事物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想象力与联想力丰富、爱幻想、爱尝试、有挑战性和独创性,且内心富于变通[1]。充分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具体说来,幼儿的阅读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幼儿的创造性潜能突出,具有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幼儿正处于心智发育与成长的时期,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外界影响,产生模仿;同时还具备较强的独立想象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幼儿会运用自己独特的想象能力来阅读中的内容进行特定的思考,因此幼儿需要不断通过学习或者某种训练才能深入推动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形成个体的初始创造能力。

第二,幼儿的心智不成熟,思考问题单一片面,因此需要合理的指引与教导。早期的阅读能力开发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幼儿的创造力相对成年人来讲,价值相对较小,但创造力的存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心智的发育与行为的严谨,其心智的发展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幼儿的性格与气质。

第三,幼儿的表达欲望相对较强。表达欲望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内心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充分尊重幼儿的表达欲望,重视阅读过程对幼儿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表达氛围,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幼儿阅读方法指导

2.1 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的早期阅读主要是对单一的符号或者词语的认识与学习,而词语或者符号正是构成某种社会文化与社会现象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因此每个词语可能都会象征着社会及自然中的某种概念、符号或者情境。但幼儿在初始阶段是不明白这些内容的,只有不断的通过与周围人进行一定的行为、神态等的沟通,才能对词语形成一定的认识,了解不同词语代表的不同意义,之后通过直觉来领悟词语的真正意义,从而为阅读奠定一定的基础。

早期的幼儿阅读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书的封面、色彩、图案等感兴趣,而对文字则表现出一定的欠缺,这也是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比如幼儿的好奇、缺乏持久力等[2],这种行为需要给予肯定的态度,因为这代表幼儿的阅读兴趣,而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就构成了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成人应该根据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书目,同时不应该过去强求幼儿的某种阅读方式,应该引导幼儿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主的阅读。

从心理学角度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给予不同的阅读内容及阅读方式的引导,比如0-3岁的幼儿,其心智发育特点使其智能通过认识书的封面色彩与图案来分别图书,这时期的儿童开始形成与成人一起阅读的阅读习惯;另外成人还可以通过发声游戏来帮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特点与游戏的乐趣,还可以通过与幼儿一起指认图书上的图案与物体来帮助幼儿理解,在指认的过程中,成人可对物体做出恰当的评论,以帮助幼儿提高阅读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而3-4岁的儿童,则能够理解母语文化中的一些文字所代表的物体或者图案,且对文字有了一定的命名,能够较好的辨认身边的文字,也懂得相同的文字在不同的环境中代表不同的意义,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开始注意使用新词汇与新语法结构,表现出对图书的兴趣,并开始关注一些常用词的声母或者韵母[3]。5-6岁的儿童基本上能够熟练的聆听书面内容,有些儿童开始逐步写出文字并对其进行辨认,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句式错误,辨认大部分大小写字母,可以写出自己的名字和一些单字。

2.2 阅读书目的选择

阅读习惯的形成与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书目,只有选对书目,才能极大的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幼儿的思维发展经历几个特定的阶段,0-2岁为运动阶段,2-7岁为前运算阶段(2-4象征思维阶段、4-7直觉半逻辑思维阶段)。在运动阶段,幼儿智能靠自己的感觉来感知环境与事物,因此这个阶段成人应选择一些声感书目培养幼儿翻阅图书的意识;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这一时期幼儿已经开始注意对自己思维的表达,审美也开始不断完善,产生了最初的审美联想,这个阶段应从幼儿的生活常识知识掌握入手,向幼儿提供相应的书目,比如《西瓜藤啊爬啊爬》等书,通过书目内容来让幼儿感知生活,同时也能较好的反映出幼儿的心理,以此来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随着幼儿自身认知能力与心智的提高与发展,成人还需要不断扩大儿童的图书范围,包括经典童话故事、漫画、诗歌、儿童百科全书等书目,这时候要求成人恰当的进行引导,积极发挥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3、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受自身心智发展、认知能力及感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其阅读层次范畴相对较小,因此成人需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阅读能力作为个体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幼儿自身的可塑性极强,成人需要积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书目,以充分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燕.用启蒙阅读夯实幼儿成长基础——幼儿阅读能力培养浅说[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2012(7):62.

[2]张培培.幼儿阅读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11):161-161.

[3]常秀珍.论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J].青春岁月,2010(20):96.

上一篇:浅议语文教育中的视觉素养教育 下一篇:僧侣的遗产继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