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城市规划进程的思考

时间:2022-05-20 10:43:33

加快数字城市规划进程的思考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中,城市规划、设计、管理部门正面临着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城市规划带来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在数字城市得以广泛开展的今天,如何使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体现数字城市的技术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数字城市与城市规划的概念上加以讨论。

关键词:数字城市 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数字城市与数字城市规划

1、数字城市:1998年1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计划与我国的“国家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关注。戈尔继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后,同年9月又提出了“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即数字城市建设的倡议。数字城市(Digital City),也称信息港(Information Port)或数码(Digital Port)。从狭义上讲,它是指三维虚拟城市,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远程用户访问的一个新的虚拟城市空间。从广义上讲,它是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是城市数字化发展的终级目标。

2、数字城市规划(以下称“数字规划”):城市规划从广义上讲,其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就整体而言,城市规划主要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关系。因此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冲击最突出最直接的是数字城市的建设。构建数字城市最重要的基础是数据,准确地说是基础地理信息。一般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掌握着城市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比如:全要素现状地形信息、综合管网信息、总控分详的规划信息、道路红线信息等。它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数据资源,也是城市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基础资源。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龙头”部门,建设“数字城市”从规划部门入手,可以说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有效运转,必将为其它专业应用系统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平台,进而促进整个城市信息化的进程。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阳光规划实施

数字城市的建设归根结底是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此大趋势下,建设一个高度有效、快速反应的政府信息管理体系成为必然。

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全面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必然要求政府增强服务能力,而信息化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信息化是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科学性,保证规划行政管理依法办事的重要手段。推进阳光规划实施,就需要与时俱进,以创新为突破口,从简化规划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入手,大力加强信息化工作建设。数字规划建设,是推进阳光规划实施的必要手段。

三、我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和主要问题

1、基本现状

2009年,区规划局单列后,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信息化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使我区规划系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规划信息化技术体系,拥有功能较为齐全、手段较为先进的信息采集、编辑、建库的软、硬件设备,积累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为大规模开展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的规划信息化建设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远不能满足规划工作的需求。全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仍以传统方式进行,未建立规划管理办公信息系统,难以满足管理工作的要求;区本级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刚刚开展,下面各乡镇都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这种状况严重滞后于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对信息系统建设认识不足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数字城市”的基础与核心,有关部门对此认识不足,没有把其摆在应有的高度和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在人、物上难有保障,这是造成我区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2)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大量经费,尽管这几年,我区的基础测绘工作得到了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但对整个系统来说,还是缺乏的。有的初期建设经费投入后,缺少配套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费用,致使一些系统建成之后,更新、维护和升级应用难以为继,没有发挥出系统应有的效益。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建议

1、推进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它是社会各部门广泛协作的结果,又必须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理应实行“共建共享”。通过贯彻“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面向应用,网络共建,资源共享”的方针和“统一、通用、科学、先进”的原则,为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和指导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工作,促进我区地理空间信息事业的健康发展,共同推进我区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从“信息共享”到“以人为本”

简单地说,“数字规划”就是把最新的数字技术运用到城市规划中。“信息共享”只是“数字规划”的初级阶段。众所周知,人文底蕴是城市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所以“数字规划”的难点也就在于如何彰显城市的人文底蕴,如何从群众利益出发,从根本上改善人文环境。

城市设计应立足于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以人为本才是城市设计的根本。例如,在主要节点之间,设置双向路标指引,在道路转折点应该设置路标指示,复杂路段应该在适当位置设置足够的指示标志,城市重要路段应该做好行人道路指引系统布局规划。地图应与指示牌结合使用,路标和指示牌上应加上距离信息、道路指示牌应当提供双语信息等等。

由此可见,“数字规划”和“数字城市”一样,并不是纯技术的概念,所以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合,努力发掘城市文化底蕴、塑造城市个性,并将新技术和规划决策支持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规划的动态性和现时性,为构建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数据的更新维护

基础数据必须及时更新以保证现势性。基础数据建设投入的问题,根据测绘法规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投入的机制,地方人民政府必须将基础测绘纳入地方财政和国民经济计划。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基础数据建设的经费问题,但需要各级政府的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才能最终解决经费问题,从而建立基础测绘经费投入机制及定期更新基础测绘成果的机制。

4、开展地理信息资源增值服务

积极开展地理信息资源增值服务。遵循在“应用中发展、发展中应用”的工作思路,加快服务模式的转变,研究创新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增值服务模式,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支持地理信息资源产业化应用,促进车载导航、智通交通、移动通讯、电子商务、灾害监测等“提供定位服务”的领域快速发展,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的规模效益。

5、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充分利用好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通过设立专栏和专题节目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规划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数字规划知识,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数字规划”,支持“数字规划”,参与“数字规划”建设。

五、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4S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数字城市规划的发展。先进的压缩技术也将使在网络上移动海量数字图象数据成为可能。高速的远程通讯网络将允许我们从远程空间数据交换中心调用非常大的数据文件进行地理分析和图象显示。可以说在未来的几年里,城市规划方案远程专家评审;多媒体网上;城市规划虚拟现实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网上电子报批与网上办公等等均会成为现实,到那时数字城市规划将成为“数字城市”真正的龙头和基础,阳光规划将真正“阳光”。

上一篇:化工管道材料合理选择与研究 下一篇:建筑暖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