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瓦儿岗七星椒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5-20 06:36:36

桃源瓦儿岗七星椒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针对瓦儿岗七星椒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即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探索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确保七星椒产业迅猛发展。

关键词:瓦儿岗七星椒;发展现状;应对措施;湖南桃源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11

湖南桃源境内的牛车河乡瓦儿岗是一个海拔500多米的半高山地区,土壤硒含量达3mg/kg以上。七星椒种植历史悠久,产品独具特色,辣味浓厚,市场前景很好。其加工产品2004年荣获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2012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七星椒产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寻求最佳生产经营模式、做大做强七星椒产业,值得每个蔬菜工作者思考。

1 七星椒产业发展现状

1.1 栽培效益不断突显

订单农业使七星椒种植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原来价格徘徊在4元/kg左右。随着加工企业的发展,商业营销模式逐步形成,七星椒的价格有了明显提高。椒农每年以6.4元/kg的价格与“鲁胡子”辣酱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每667m2平均产值约4000元,高的可达8000元以上。椒农种植七星椒的积极性显著提高,都纷纷加入三龙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78名,签约面积133.33hm2。

1.2 生产加工初具规模

瓦儿岗七星椒常年种植面积133.33hm2以上,主要分布在三龙村、唐家坪村、柿子坪等21个村。起初,椒农收获后就直接出售,把七星椒种植仅当作是赚取零花钱的一种作物,没有形成一种产业,利润欠佳。2004年成立鲁胡子辣酱有限责任公司以来,七星椒已由自给自食转入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和商业营销模式,逐渐形成了以“鲁胡子”辣酱为主的系列产品。“鲁胡子”辣酱有限公司每年加工鲜椒1000t左右,产值达30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零星加工的小作坊发展到10多家。

1.3 发展空间日益扩大

牛车河乡与张家界毗邻,同属武陵山脉,旅游资源较有优势。近年来,牛车河乡大胆提出“旅游新乡、产业大乡”的理念,随着宣传深入和假日经济的兴起,来此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给七星椒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产业拉动休闲观光旅游,旅游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与旅游有机结合。瓦儿岗七星椒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其鲜椒、剁椒、干制产品一直深受旅游爱好者青睐。

2 存在的问题

2.1 广种薄收 靠天种椒 基础设施差

瓦焊谄咝墙分种睬在海拔500km以上的偏远山区,属露地种植,排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尽管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上百口堰塘和几条村组公路,由于雨水分布严重不匀导致的旱灾和山洪,加上地块分散,远不能达到排灌顺利、交通方便的标准。每年6―9月,种植区域都会发生内涝或干旱现象,几十年难遇的2013年干旱和2016年的暴雨灾害使椒农减产50%以上。

2.2 农村劳动力短缺,思想观念滞后,劳动者综合素质差

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目前,从事七星椒生产的椒农大部分都在60岁左右,体能有限且大多数都不识字,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只知按传统方法种植,栽培管理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极度欠缺。种植标准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缺乏创新,质量安全意识、品牌意识欠缺,种植效益差。劳动者综合素质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要求。

2.3 栽培技术欠缺 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种植效益不高

主要表现为:“小而分散”的一家一户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占据首位,且一直沿用直播种植方式,4―5月直播,靠天收椒,一般500kg/667m2左右,极个别椒农栽培管理到位、风调雨顺的年份产可达1000kg/667m2以上;种植业主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病虫害绿色防控意识差,不能在有效防治期内用药,导致用药效果差。每年因病虫危害减产1/4以上,严重影响七星椒产量和品质;椒农一般都是自已留种,不注重品种的提纯复壮,七星椒品种退化,病虫害加剧,导致品质下降、产量低。分散种植给七星椒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和质量监管带来很大难度,技术指导不能落实到每个椒农。

2.4 产业经营方式落后,理念缺乏创新,企业与合作组织带动能力不强

虽然鲁胡子辣酱公司的成立、三龙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对七星椒的产业发展(生产与销售)起一定作用,但在组织大面积生产,提升产量,打造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家族型的企业经营业主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缺乏开拓创新,家庭作坊式加工居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专业合作组织主要以办点示范为主,作为以分散种植为主的山区生产,在大面积生产技术指导方面力度十分欠缺,椒农得不到及时指导,导致产量低下。七星椒的种植、加工、管理等操作规范难以执行,不能很好的利用高山优势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开拓销售渠道,仅仅依赖于加工企业收购,种植效益提升缓慢,产业活力不强。

3 对策

3.1 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七星椒旱涝保收

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关注七星椒产业发展,把它作为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县域农产品特色产业来抓。积极争取整合农业、农开、扶贫、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为契机,倾斜资金支持瓦儿岗七星椒种植区道路、沟渠、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分区域建设镀锌钢架大棚,推行集中育苗与大田移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2 加强培训与指导,改变劳动力结构,提升椒农综合素质

主要加强七星椒从业人员培训,改变传统种植理念,开拓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七星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经验。采取集中培训与发放技术资料、田间课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引导椒农科学种植,教会他们观察,分析、解决七星椒生产难题的能力,主动吸取新技术,灵活处理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利用外去务工人员返乡之机,争取青壮年劳动力从事七星椒产业发展,不断改变劳动结构,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3.3 推行标准化种植,探索高新种植技术,确保七星椒提质增效

按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购肥购药、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绿色防控、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保证产量和品质。同时,技术部门联合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办点示范,主要包括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示范和高密度一次性收获等新技术的探索研究,解决单产偏低、管理及采摘用工成本过高、大户种植亏损等问题。针对山区地块分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采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分片田间授课,移动网络发送植株长势视频和远程指导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技术意见,确保七星椒产量,品质同步提升。鼓励种植业主扩大种植面积,建立适度规模的七星椒种植基地。严格选种留种,加强品种提纯复壮,保持七星椒优良品种特性。

3.4 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加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七星椒产业迅猛发展

充分发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带动作用,在现有运作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基础上,采取七星椒种植布局区域化,生产过程中引进地膜覆盖、小型机械耕作及病虫防治与肥水一体化等现代农业运行模式,结合本地旅游开发、休闲观光采摘,实行鲜销、加工、干制相结合,打造生态、绿色、环保的富硒七星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挖掘七星椒加工能力和销售市场,切实维护椒农利益。同时,不断探索“公司+种植大户+基地”的产业运作模式,促进七星椒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参与文献

[1]廖东海,张琼.武陵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探讨[J]现化农业科技,2014(14).

[2]唐劲松,朱红群.湖北五峰高山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菜,2015(9).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下一篇:试论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