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命案现场血迹勘查的分析

时间:2022-05-20 06:15:03

基于命案现场血迹勘查的分析

[摘 要]血迹是现场重要的证据之一,血迹的勘验分析可以帮助破案,针对于此,本文分析了命案现场血迹勘察相关内容。

[关键词]命案现场 血迹 勘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D9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19-01

前言:现场血迹勘验是血迹形态分析的首要环节,血迹勘察分析是犯罪现场重建的重要内容,其在侦破案件中起到重要作用。

1、命案现场血痕证据的概述

命案现场血痕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中,由于被害人或犯罪人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在犯罪现场的物体表面遗留下来不同分布形态的血液的形象痕迹。犯罪现场血痕既是法医物证又是犯罪行为痕迹,血痕的双重特性充分反映出其在刑事犯罪现场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血液作为重要的法医物证,利用其血液生物学的特点,可以进行遗留血迹个体的种属、血型、性别的分析以及运用DNA进行个体同一认定。同时,作为犯罪行为痕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犯罪人在犯罪现场的行为活动过程。可以运用现场血迹形态进行犯罪原始现场分析、模拟实验条件分析以及犯罪现场重建,既可以对犯罪现场整体进行分析,也可以对犯罪现场局部或具体细节进行分析。

2、命案现场血迹的勘验

2.1 根据血迹判断行动轨迹

血迹勘验可以判断出犯罪在命案现场中的行动路线。血迹的形状对罪犯的行动轨迹具有提示作用。人们在打斗和发生冲突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血滴状的血迹,而血滴状的血迹在滴落到地面时则会呈现椭圆形状。椭圆形的血滴会有一角呈现星芒状,这说明,有当事人在命案现场打斗或者发生冲突过程中是向这个方向移动的。当现场情况越紧急,当事人的移动速度越快,星芒状的突起长度会增加,血滴椭圆的长短比也会越大。

其次,根据血迹的完整程度可以进一步确定现场的移动方向。命案现场有可能出现拖拉拽等现象,而在此期间,人们很有可能将血迹擦蹭一部分,导致血迹不够完整。根据血迹擦蹭的情况,法医可以判定现场的人员移动情况;最后,根据血迹的整体分析,可以判断出现场人员的整个行动轨迹。

2.2 根据血迹判定动作行为

血迹的形状可以初步断定命案现场的打斗基本情况。现场的血迹呈现喷溅状,喷溅的血量也多,说明当时的搏斗越激烈,而喷溅的血迹越高,说明当时双方的力量悬殊越大。从行为上进行分析,一般凶手在犯案之后会想到毁尸灭迹。首先,罪犯会对自己身上的血迹或者明显地区的血迹进行清洗,这样可以较好地洗脱自己的嫌疑。那么法医人员可以通过对出水处的检查来判断罪犯是否有发生清洗的行为;其次,罪犯会将带有血迹的衣物和服饰藏好,勘查人员可以在现场附近进行搜寻;再次,打斗过程中罪犯也有可能受伤,因此会对自我进行包扎处理。通常进行包扎的物品有绷带、纱布或者碎条等,这些会是现场勘查的重点。

3、命案现场的血迹分析

3.1 血迹凝血过程分析

从血迹滴落到血液凝集,这期间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血液凝结的程度,勘查人员可以判断出作案的基本时间。但是,血迹凝血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对血迹凝结的时间间隔判断还需要结合当天的气温、空气的湿度和温度,以及个人的血源情况等来进行综合分析。此外,血迹凝结的颜色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般血迹的颜色会从红色到暗红色,再逐渐过渡到黄色、灰色以及黑色。血迹颜色越深,说明时间越长。

3.2 血迹出血时间分析

出血时间是指血液流出人体在现场形成血迹到现场被发现所经过的时间,即血痕的陈旧度。判断出血时间就可以推断出损伤的形成时间,为确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据。对血迹出血时间的分析可以帮助法医分析出现场发生打斗的时间,从而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限定或者排除。血迹出血时间的分析除了根据血迹的凝血颜色来判断,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3.3 血迹出血量的分析

对命案现场出现的血迹,最基本的操作是检验血迹的项目类型,然后对血迹的出血量进行计算。血迹的检验项目包括:是否是血痕;血迹是否是人血;出血的基本部位;血痕的形成基本过程即时间;血型等。在对血迹进行项目检验之后,法医还需要根据指纹对照图判断进行血痕DNA对比。血痕的检验需要结合肉眼和高科技检验两种形式。对于血迹出血量的计算,法医可以根据血量和干血量的计算公式得出。

3.4 罪犯个人信息分析

通过对血迹的分析,还可以初步判断出罪犯的个人信息。如,对血型的检验可以判断出罪犯的血腥,根据血痕 DNA 对比甚至可以准确锁定某一个人,为案件的破获提供关键性证据。此外,命案现场如果有保留完整的血指纹,那么通过对指纹的对比,罪犯的身份也容易得出。最后,沾有血迹的服饰如袜子、手套等会成为确定罪犯信息的重要证据。

4、命案现场血迹形态分析

4.1 滴落血迹形态分析

在犯罪现场上出现的血迹形态取决于液体血迹的生物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液体血液的表面张力使得从被害人身上流出的血滴开始变成球形。血液存在豁性,从而使得少量血液能够豁附在大多数物体表面上。另外,坚硬的、非渗透性表面上所形成的圆形血迹的边缘平滑,而渗透性表面上所形成的血迹则呈扇形,或者边缘粗糙。最终的血迹形状也将随着血滴与表面作用尾度的改变而改变。当作用尾度越小或者越窄,血迹形态就变得越长,并形成椭圆形状。一般来说,血迹末端的方向能够显示出血滴的运动方向。依此类推,血滴的来源也可以加以测定。与作用尾度相关的血滴运动方向被称为血迹形态的“定向性”。

4.2 挤压喷溅血迹形态分析

挤压血迹是指比地心引力更大的能量所产生的血迹。作用在血滴上的力使得血滴分解成为更小的喷溅血滴。这些很小的血滴又分解成为更小的喷溅血点,这些喷溅血点的大小与作用力一般来自于两个来源:内力或者外力。内力来自于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以一定的速度流动。因此,所形成的血迹形态将存在差异。外力来自于导致出血的力或者施加在被害人身上的力。例如在杀人案件现场发现的中等速度的挤压喷溅血迹。中等速度的挤压喷溅血滴的定向性特征仍然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分析或者检验那些挤压喷溅的血迹,也可以确定挤压力的来源或者血液来源的起点。

4.3 特殊血迹形态分析

在犯罪现场上可以发现很多可以用于现场的其他种类的血迹形态。在中速和高速挤压喷溅血迹形态之中,可以发现前行喷溅血迹和后行喷溅血迹的“分散效应”;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而喷溅在物体表面上的大量血迹被称为“抛射血迹”;当血液汇集形成血泊之后,也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血迹形态。此类血点的边缘没有那么尖锐,并且有时会形成反弹血迹形态;当特定物体或者身体局部受伤或者接触大量的液体血液时,血液就会转移到该物体或者身体部位之上。带血的物体所进行的弧形运动会形成“抛射血迹形态”。该形态的线状特征以及血滴在目标物表面不断滴落并沉积所形成的形状变化是此类血迹形态的独特特征。

5、结语

命案现场中血迹为最普遍的痕迹物证,血迹勘察是现场勘查的关键和重点。犯罪现场血迹形态痕迹的分析在侦破案件中可以起到不能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绍军.法医命案现场勘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法学,2014,03:67-69.

[2] 吕侠、王云彪.命案现场血迹勘查与分析.警察技术,2008(6).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下一篇:运用非言语行为增添思品课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