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经济学人

时间:2022-05-20 04:41:55

“象牙塔”里的经济学人

升了。又跌了。

股民们正紧张地注视着行情告示牌,穿红马甲的经纪人不停地在客户和交易中心之间穿梭,几位女职员专注地处理着客户的帐单,广播里不断地播出最新的股票指数、各种经济信息……不要以为这是哪家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它其实是一个全部由学生控制和参与的“模拟股票市场”,地点就在武大校园中一间极不起眼的教室。这个“市场”的策划者是一群学经济管理的本科学生。

校园是座象牙塔,大学生给人的印象多是坐而论道、空想加狂热的青年,学经济的大学生,更是从来没有逃脱过“纸上谈兵”的指摘。面对种种怀疑挑剔的目光,他们只淡淡一笑:让事实去证明吧。

正当证券、股票这些字眼刚开始在中国大陆闪现,深、沪两大交易所才开始运行不久的1991年,几位年轻的经济学人按捺不住了:能不能设计一种简单而又科学的方式把这些最新的经济知识向大众普及呢?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出来了。现实中的交易台、清算中心、证券公司、上市公司股票都在这里找到了“模拟者”。没有资金配置电脑,图书馆废弃的木架子就被设计成了“模拟电脑”;没有电子行情显示屏,用黑板代替……经过几次运行和改进,这个“模拟股票市场”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了。武汉、宜昌、黄石、荆州、随州甚至远至广西都留下了它的足迹。在证券、股票还是一种抽象概念的时候,这一切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1994年,这一成果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业余科研成果一等奖”。但这群年轻的经济学人并未满足,接着又连续推出了“模拟外汇市场”“模拟期货期权市场”“模拟拍卖市场”等。

去年暑假,他们又满怀热忱地承担起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困境与出路”的科研课题。在这个令许多专家学者一筹莫展的难题面前,这群年轻的经济学人表现出敢吃螃蟹的勇气和决心。顶着江城7月火辣辣的太阳,他们深入厂矿、企业、政府部门,调查、探询,在不断的思索和实践中诊断这一痼疾。两个多月的汗水,60多个日夜的奋战,问题的症结渐渐明朗,5万余字的调查报告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有人说大学生的科研活动跳不过“剪剪报纸抄抄书,发表几篇豆腐块”的阶段,但这群年轻的学子却让许多人哑言无语,他们组织成立了学生科研实践团体——康腾实践发展中心,不仅开发了一系列“市场”,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实践的场所,还创造了大量勤工助学的机会。更多的经济学人加入进来,他们关注着、思索着商品浪潮冲击下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以亲身的实践证明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

上一篇:如今流行厚脸皮 下一篇:萍,你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