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明星“玩转”时尚先锋

时间:2022-05-20 04:35:34

各路明星“玩转”时尚先锋

编者按:

2005年12月22日至2006年2月,上海大剧院小剧场与上海现代人剧社联手推出了首个话剧演出季――“时尚先锋”系列。其中包括四部作品,分别是浪漫喜剧《私人教练》、时尚派对话剧《爱在普罗旺斯的季节》、惊悚话剧《黑箱》和荒诞情爱话剧《因为――爱》。这是国内首次由民营表演团体和国有院团联合推出的话剧演出季,之后他们还将推出第二个演出季――“经典之旅”,上演三部欧美经典小剧场话剧。

《私人教练》――节日欢娱

说戏:

一个是影视红星,老于世故,却对虚伪的演艺生活厌倦不已;一个是瑜伽教练,纯真活泼,却对那光彩的演艺生活向往至极。酷似的相貌把她们联系在了一起,一纸协议使她们互换了角色。她们穿梭于一次次偶然、一场场误会中,感受着现实的残酷和梦想的虚幻,也让她们身边的人悄悄发生着变化。最后,影视女明星勇敢地面对现实,以一种新的姿态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

点星:孙苑芳、格里杰夫

跟着导演胡涵清,我来到了后台化妆间。房间里一片热闹,满是欢声笑语,原来今天是女主角孙苑芳的生日,站在舞台上演绎另一段人生,对她来说也许别有一番意义。

孙苑芳说,这是她第一次尝试一人饰两角,她试图从“人物性格”着手,一切人物动作都以人物性格为基础和动力。只要把握了影视红星和瑜伽教练的性格差异,即使相貌相同,也能塑造出迥然不同的形象。在孙苑芳看来,角色互换是全戏最难的地方。在形式上,她的每次“变身”都有极其严格的时间限制。常常是她一下台,便有四五个人冲上来为她换装、化妆,整个过程要做到“既快又准”,一旦“张冠李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种全新的经历让她感到既新鲜又紧张。在内容上,每次的角色转换都要求她在分秒间从一种“情绪”转换到另一种“情绪”,这种内在的“情绪转换”比之服饰上的变化,更是对孙苑芳演技的考验,使两段交叉的情绪既连贯又有所区分。

谈到戏中的两个搭档刘莹和格里杰夫,孙苑芳说他们都很有意思。作为电视明星的刘莹,热观直率,像一个开心果;而格里杰夫则是个腼腆的小弟弟,和他排戏,常常会被他的纯真与直率逗得笑场。

在导演的帮助下,格里杰夫好不容易从一堆女粉丝的包围下“解放”出来。高大的身材,俊秀的面容,在上海某知名歌唱比赛中获得不俗成绩的格里杰夫也算得上个准明星了。可是和他谈话,简单而容易,仿佛身边坐的是昔日旧友,一双眼睛明澈得像个孩子。作为首次演戏的新手,加上非科班出身,他刚开始有些紧张,觉得自己对演戏一窍不通。可是经过全剧组所有演员的帮助,他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渐渐找到了自信。聊着聊着,话题便回到了格里杰夫的音乐老本行上。在《私人教练》一剧中,导演充分挖掘了他身上的“音乐”元素,他自弹自唱的两首歌曲给人印象深刻。一首是格里杰夫原创的《芝士男生》,一首是翻唱歌曲《萤火虫》。而这首《萤火虫》的选用完全是种因缘巧合。一次杰夫在排练休息时,无意哼起一首连他也不知名的曲子,可是优美的曲调却引起了导演的注意,最终选定它作为男主角向女主角一诉衷肠的点睛之笔。

评戏

《私人教练》的定位有三:一,时尚;二,都市气息;三,节日气氛。特别是在渲染节日气氛上,无论是剧情还是舞美设计都下足了功夫。在艺术手法上,擅长喜剧的胡涵清凸显了“风格化”。动作的重复,形象的夸张,情境的两难,这些喜剧手法都被运用于全剧。“电话传爱”、“酒吧闹剧”这两个片断颇为出彩。另外格里杰夫的音乐也为全剧增色不少。如果让我给《私人教练》打分,我会给它八十分。一出时尚轻喜剧,幽默温馨,适合节日里与恋人同去。虽然思想上有些单薄,但“深刻”不是导演的意图。

《爱在普罗旺斯的季节》――如酒芬芳

说戏:

勒雨和路涛相恋6年了。4年前,勒雨倾其所有资助路涛留学法国,一人留在国内为工作和学习忙碌着,两人只用电脑和电话保持联系。当勒雨奔赴法国参加路涛的毕业典礼时,却发现他早已移情别恋。执迷不悟的勒雨听不进任何劝告,留在巴黎苦苦等待路涛的回心转意,直到身无分文。这时法国女孩丽娜告诉她,现在正是普罗旺斯葡萄收获的季节,去那儿打短工可以赚到生活费;最终,在美如仙境的普罗旺斯,勒雨找回了丢失已久的自我。

点星:杨蕾

如同本剧大部分观众一样,《爱》剧的演员全都是年轻人。其中勒雨的扮演者是观众们熟悉喜爱的东视娱乐女主播杨蕾。演出结束后,杨蕾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舞台的一侧与为她献花的观众朋友亲切交谈着,随后她邀我进了化妆间,边卸妆边与我聊。

“我在北京上大学时就特别喜欢话剧,只要有话剧尽量不错过,绝对的铁杆粉丝!”声音清澈、笑容甜美,生活中的她更加亲切生动。

由于这是杨蕾演的第一部话剧,我们的话题便从话剧开始。“说实话,自己做话剧演员没想过,写剧本倒是真的想过,而且还尝试过呢……”她那张瓜子脸上露出了谦虚的微笑,“这次我是被导演说服了,他说这个角色很适合我。”在征求了我的同意之后,杨蕾钻进了那个小小的更衣室,与我隔着一扇门继续聊。“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假。因为我总想,这跟平时的主持不一样了,应该突破自我、开始塑造角色了。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下功夫,直到导演告诉我这不是他要的。勒雨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一个文静、平凡的二十来岁女孩,经历失败的爱情后,她成长、坚强了。千千万万个女孩都是这样长大的。如果我遇到勒雨的情况,反应可能也和她差不多……后来我就本色多一点,把握人物的基调就行了,很多时候我都想象那就是我自己。”回想起她在舞台上的表演,确实可以用“真实、自然”来形容,虽然没有太出人意料的表现,但整体流畅舒服,几段感情戏还真的打动了现场的观众。

换上毛衣、靴子的杨蕾再次坐在化妆镜前,笑谈第一次演戏的趣事,她最窘的还是刚开场的几次“拥抱”。本来她不觉得这是个多大的问题,大家都是年轻人,交流起来没有障碍,平时排练也很开心,可站在台上搂搂抱抱,她还是会怯场。另外两个男演员都是学表演出身,只有她是个外行,开始很尴尬,用杨蕾自己的话说是“欲抱不抱的”,不过现在好多了,演出中的她还是很自信稳健的。

说到对勒雨这个人物的理解,活泼的杨蕾一脸认真,“第一次读剧本就觉得这是一个很让人‘尊敬’的女孩儿。她非常执著、真诚、传统,而且她有勇气,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认准了就要去做。她不笨,只是有点傻乎乎的可爱。其实爱情里根本不分输和嬴、傻和聪明……现在人们都太浮躁了,爱情受太多因素的影响和牵绊,很难做到纯粹。”

“像这种浪漫的故事,你觉得现实生活中会有吗?”最后,我问了个挺“私人”的问题。“会,肯定会有。生活远比戏剧精彩嘛!”杨蕾又笑了起来。

评戏:

编导石俊说,这部戏讲的是“执著”与“忘记”、“放弃”与“再获得”。现代人的很多苦难是自己找的,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才能获得更多新的东西。他坦言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的《慢》,现代人很大程度上放弃了“慢”,飞机、短信、E-mail,人们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提到现代大学生成功率较低的“异地恋”时,石俊说:成功与否真的并不重要,恋爱是一个过程。就像勒雨经历了这次失败之后,她可能会再次投入爱情,也可能会再次失败,但不同的是,她敢于承认,可以坦然面对了,这种成长是必需的。

有人说,现在是手机、摇滚、汉堡、可乐的时代;而爱情则需要阳光,养料、恰当的时间和温度来慢慢地酿造,就如同普罗旺斯的葡萄酒――甘醇浓郁、不可多得。

《黑箱》――笑与思考

说戏:

一只由八块黑板围成的封闭箱子冷冷地立于舞台上。油头粉面的主持人,如小丑般地用中奖这一恶俗手法勾上六个前来看戏的观众――六个芸芸众生中的可怜人。黑暗突然降临,可怜的人们被关进黑箱。一个被异化了的上帝发出可怕的声音,说出了几条熟悉而荒诞的游戏规则。于是,社会的残酷现实在这个冰冷的箱子中上演了,为了500万的奖金,为了争做最后一个清醒人,他们互相PK、角力。我们在这个黑箱中渐渐看到了每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真是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光怪陆离,荒诞不经。

点星:牛冠中、丹丹、石磊

“跟踪”《黑箱》剧组也有一段时间了,目睹了导演、演员“痛苦的挣扎过程”,着实也不容易。

儿艺的排练场里,演员们都在吃饭休息,只有导演牛冠中一个人坐在那儿默默沉思。五天五夜的通宵达旦,疲惫、憔悴早已爬上了面容,但那双执著的眼睛里仍透出戏剧人倔强的坚持。剧本是每个导演都无法回避的难题,何况这又是他自己的原创剧本。剧组有赖声川般的创作风格,在导演的创意下,全剧组人员侃了又侃,改了又改,经过五天五夜的煎熬,剧本才基本成形。从最早的外国惊悚剧,到最后的时尚荒诞幽默剧,可谓是脱胎换骨的大转变,虽然死亡血腥的元素减少了,但黑色幽默也不乏其批判力度。“让观众笑着离开剧场,然后带上些思考”,牛导反复提及他的创作意图。后来遇到该剧监制米子,第一次做小剧场的米子野心不小,虽然对市场上的娱乐性十分看重,但思想性她也决不放弃。

丹丹和沈悦是该剧的亮点。作为主持人,无论是《东方新人擂台赛》还是《健康午茶》,都给她们在上海滩攒了不少人气。然而她们的身份不仅仅是个卖点。作为主持人,由于每天接触到大量社会信息,所以她们能把一些新鲜时尚的元素加入到全剧之中,从而增强全剧的现实批判力度。正如丹丹所说,做主持人和演话剧差别很大,主持人比较本色,而戏中的角色往往和自身有较大距离。然而两者也有相通的地方,比如对现实和艺术的态度和感悟力。首演后,丹丹笑着说,是这个角色让她发觉了自己新的潜质。

《黑箱》剧组里的石磊和贾宏可算是另两张王牌。石磊是该剧的舞台监督,并饰演民工一角。敬业的工作精神使他成了牛导的得力助手,至于民工一角,那也称得上全剧的出彩和立足之处。石磊对民工的角色揣摩和赋予其全剧“善”的代表这一立意值得称道。而扮演“娘娘腔”指挥的贾宏是剧组里的“即兴王”,他的表演往往不按常理出牌,每次他的演绎都加入了自己的临时发挥。虽然有时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更多的是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戏:

如果说《私人教练》,《爱在普罗旺斯的季节》是时尚都市一抹淡淡的粉色,那么《黑箱》则在这抹粉色上添了一笔深沉的黑。虽然不乏笑料和幽默,但它带给观众更多的是一种现实的批判和人性的关怀。此外,在艺术手法上,《黑箱》的舞台设计值得一提。在小剧场话剧中,《黑箱》的舞台设计是比较复杂的,八块或黑或白的高大透板,几块颜色各异的积木,看似简单,然而每次场景转换,都要通过演员自身来搬运积木和透板,加上灯光的配合,在极短的时间里组合成不同样式的舞台背景。这对搬运的顺序路线,摆放的空间层次,灯光的辅助配合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是一部有思想内涵的戏剧,沉重但不沉闷。稍显遗憾的是,导演的野心大大超过了资金和时间的投入,以至全剧略显粗糙。但瑕不掩瑜,《黑箱》值得一看,我给它打七十五分。

上一篇:呼唤创造 呼唤思想 呼唤生命 下一篇:我的老外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