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花儿”音乐结构初探

时间:2022-05-20 12:40:28

宁夏地区“花儿”音乐结构初探

摘 要 本文主要对流行于宁夏地区的一种民歌——“花儿”的音乐特点和结构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让花儿走进高校”这一构想,让普通高校成为“花儿”发展的重要沃土,才能真正保护和传承“花儿”的音乐文化,更好地向世人展示宁夏地区“花儿”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花儿 音乐特点 结构特点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花儿”是在西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高腔民歌,它的历史悠久,传唱度广泛,主要流传于陕、甘、宁、青、新五省,是西北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传统文化,主要在回族群众中传唱。它既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富有独特的音乐特性,具有极高的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价值。宁夏地区“花儿”,主要指流行于六盘山地区的一种民歌,是“花儿”的一种变体,被当地人俗称为“山花儿”。它的曲调丰富、格律特殊、歌词淳朴清新、演出形式别致、内容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回族人民勤劳致富,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宁夏地区“花儿”深深地根植于六盘山区这片沃土中,以其淳朴、自然、独特的韵味而闻名。

1 宁夏地区“花儿”的音乐特点

1.1 曲调来源

宁夏地区“花儿”是西北地区“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河州花儿的支流,但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它的曲调既保持着粗狂豪放的山歌风格,又不乏优美流畅的小调韵味,音乐材料主要源自四个方面:一部分是根据河州型花儿音乐变化发展而来,如《南山牡丹红艳艳》;一部分抒情、柔和的曲调则以洮岷型花儿音乐为基调,如《强马不吃倒回的草》;还有部分受当地山歌、小曲影响,如宁夏同心、固原地区的“花儿”;另外有部分五声羽调、角调的旋律受到伊斯兰诵经音调音乐的影响,这部分的“花儿”就更具有地域色彩,如《一心想着个你了》。

1.2 调式特点

宁夏地区“花儿”的调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徵调式,主要集中在同心地区的“花儿”中。据考究,这些“花儿”大约是明清以来由甘肃河州迁往宁夏海原、同心一带的回族带过来的,同心地区“花儿”与河州“花儿”在旋律上表现出极大的相同点;二是商调式,主要流行于宁夏六盘山地区,六盘山“花儿”起句多以商音为主位,连续上行四度跳进至最高音,然后连续下行以徵音结束,形成商调式与徵调式混合交替的风格。三是角羽型花儿,这是宁夏地区“花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宁夏地域特色的产物,代表的作品有《模样儿咋这么俊了》等。

1.3 风格色彩

宁夏地区“花儿”不同于高原山歌那种高亢、豪爽的特性,其旋律柔和、流畅、委婉、抒情、典雅悠长。回族群众时常在田间耕作或放牧途中,在山间小路上演唱花儿,用来抒发心中的情感,排解苦闷,因此这里的“花儿”形成了信口吆喝,自娱自乐的特点。“花儿”曲调起伏流畅,语言虽及其简略却形象逼真,唱词里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并时常采取问答式的对唱形式。节奏也富于变化,除了常规的二拍子、三拍子外,还有很多复杂节拍的组合,使音乐给人一种委婉、悠长、缠绵的韵味。

2 宁夏地区“花儿”的结构特点

2.1 句式结构特点

宁夏地区“花儿”的句型结构灵活多样,句法规整,有长短句的形式,通常讲究顿数、结构、字数、节奏全部对称。一般都是以四句式为基础,上下两段,每段两句,每句基本为七字,由于衬词的运用,字数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七字句的基础上扩展为八字、九字、十字乃至更多。在音乐结构上既有吸收了河湟花儿的结构特点,如四六句一首的单双交错,奇偶相间的格律,在节奏上比较自由、舒展的,常用慢调子来表现;也有受到信天游和当地小曲相似的结构,多以二拍子形式呈现;还有八句以上为一首且完全自由式的长篇歌体。“花儿”通常是快调子的表现形式,主要以三拍子节奏居多,但也许部分“花儿”是以二拍子和四拍子来表现的,结构长短依据歌词内容而定,歌词多则长,歌词少则短,通常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定。

“花儿”的音乐结构大多是一段体,两句、三句、四句一叠,其中三句一叠,双字尾押韵是宁夏地山“花儿”独有的一种形式。王洛宾先生早年搜集整理的一首“花儿”作品《眼泪花儿把心淹了》,就是典型的三句一叠的体裁。

2.2 歌词格律

宁夏地区“花儿”的歌词格律主要受到河州花儿、洮岷花儿、当地山歌小调及信天游的影响,分为完全遵守“花儿”歌词格律、一部分遵守“花儿”歌词格律、完全不遵循“花儿”歌词格律三种类型。

“花儿”的歌词极为丰富,在表现手法上多运用衬词,也多用方言词汇,衬字多用“者”、“哈”、“嘛”、“哟”等,素有“无‘花’不有衬,无衬不成‘花”’的说法。衬词的使用,一方面丰富了乐段的内容,扩展乐句,发展了旋律织体,另一方面更深化了情感的表现,增强了旋律的感染力,并且使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更为巧妙。具体加衬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每句字数不够七字需加衬字;另一种是双字尾和三字尾不突出时需加衬词;还有一种是歌词字数不对称时需加衬字。通常我们把加入衬词的位置称为头衬、尾衬、腰衬、花衬,这其中句中的衬词没有实际意义,尾衬的虚词则有一定的涵义。

“花儿”歌词最大的特点是大量运用比兴的手法。歌词巧妙地运用生动的比喻,一般上句比兴,下句点题,几乎每首花儿的开头两句都是打比起兴,然后引出内容。大量比兴手法的应用,也使“花儿”呈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歌词死板、呆滞,“花儿歌词还常用叠字的形式,使得单纯的结构增加了一切变化因素,更增强了歌词的节奏感。

3 宁夏地区“花儿”的发展

“花儿”这个具有浓郁民族地域特色且极为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是至今仍在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我们的音乐前辈们虽然在花儿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其效果远远落后于形式。人们对宁夏地区“花儿”了解甚少,甚至认为“花儿”的故乡就是青海、甘肃地区,因此,我们必须要担负起宁夏花儿保护与传承的重任。

目前,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主要以社会文艺团体、专业民族音乐机构和民间音乐社团为主,宁夏地区“花儿”的传承也是如此。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标下我区中小学、高中音乐教材中,已有部分宁夏地区“花儿”的内容。相比之下,普通高校的公共及专业音乐教育中,则较少涉及本土音乐文化的内容。从传承意义来讲,高校音乐教育拥有汇聚多元音乐文化与音乐人才的资源优势,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将“花儿”这一音乐文化引入到我区高校音乐教育中,这也将成为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宁夏“花儿”的发展,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重视,民间团体的传承,更要将发展和希望寄托于教育。我们要高度重视普通高校这块传承文化的重地,充分肯定高校教育在音乐文化传承中的根基作用。一方面,打破传统音乐文化与教育相互割裂的局面,让教育明确地介入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另一方面,引入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让其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高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滋养中达到喜爱传统音乐文化的关键,在培养大学生艺术思辨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才能真正地保护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先进的音乐文化,形成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景象。

综上所述,“花儿”饱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劳动人民倾吐心声,抒感的最好方式,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宁夏地区“花儿”亦是如此,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宁夏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西北地区“花儿”的特色品牌。自2009年宁夏“花儿”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花儿”受到政府的空前重视,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寻求更可行、更广泛的“花儿”发展之路,高度重视高校音乐教育对“花儿”传承的积极作用,深入地去挖掘、钻研“花儿”的音乐文化价值,使宁夏地区“花儿”不断向前发展,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刘同生.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1.

[2] 马致远.六盘山花儿探析.社科纵横,2010.4.

[3] 张君仁.山花儿及其若干问题.中国音乐,2002.2.

[4] 薛正昌.宁夏花儿析论.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9.

[5] 文沁.论宁夏民歌“山花儿”的艺术特征.甘肃高师学报,2003.4.

上一篇: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经验的运用探讨 下一篇:JD142A电机转轴和工艺芯轴压装时漏油与拉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