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兰:让政协委员鼓掌5分钟的“豆饼老太”

时间:2022-05-20 11:58:33

被人称作“豆饼老太”的周翠兰偶然捡到1700元钱,交还失主时,失主却以少了6500元钱为由,将她告上了法庭。官司和解后,北京一位企业家给周翠兰寄来了8000元慰问金,她全部捐了出去,理由是“花别人的钱不舒服”,政协委员们全场起立为她鼓掌5分钟。

做好事反倒惹官司,事关公序良俗、社会道德,周翠兰的遭遇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道德神经……

偶然捡到1700元钱,坐等失主上门

周翠兰是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的一个普通农妇,今年60岁。她是村里做豆饼的好手,深受乡亲们的欢迎。而在村里,她更是出了名的老实人。

周翠兰家境不好,老伴儿常年有病,3年前,区里给办了低保。儿子刚结婚不久,暂时和他们一起生活。除了田里的收入外,一家人就靠周翠兰卖豆饼赚些钱补贴家用。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打破了她原本宁静的生活,让她平生第一次做了被告,吃了官司。

2009年11月6日早晨6时左右,周翠兰像往常一样骑车经过杨庄村八组的一条小路。由于头天晚上下了场小雨,路上有些湿滑,她骑得格外小心。这时,她突然发现路边草丛里散落着一堆百元大钞。她心想,先捡起来,再找失主,就在她弯下腰捡钱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别动,别动。”周翠兰扭头一看,是村民王长玉。

“你说这些钱会是谁丢的呢?”周翠兰问道。王长玉分析说:“有可能是老郭家丢的,因为他家就在附近,且做着买卖奶牛的生意,现金往来较频繁,我去问问,看是不是他家丢的。”周翠兰觉得王长玉分析得有道理,数也没数就把钱递给了他,让他代找失主。

由于地上泥泞,周翠兰索性推着车子往前走,没走几步,便感到很吃力,原来,后轮胎和鞋底上都沾满了泥,她一抬脚,赫然发现鞋底上还沾着两张百元大钞,她连忙取下来装进口袋里,继续沿街叫卖。

上午10点,周翠兰卖完豆饼回到了家,把捡钱的经过照实对儿子孔德奎说了一遍。“妈,钱不是王长玉丢的,如果失主找上门向你要怎么办?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周翠兰连忙和儿子一起找到王长玉。王长玉说:“钱在老郭家,咱一起去找他吧。”

三人来到老郭家,老郭笑着说:“我正要找你们呢,我问了问,我们家和昨天来买牛的人都没有丢钱,这1500元钱还给你们吧。”说着,他把钱递给了周翠兰。当时,王长玉和几个在场的村民数了数,整整1500元,再加上周翠兰鞋底上沾的那两张,共1700元。周翠兰捡钱的事,就这样在村里传开了。

拾金不昧反惹官司,事关公序良俗引发关注

第二天上午,村民周继伟和妻子找到了周翠兰:“听说你捡了钱,我前天晚上从城里回来,昨天一起床就发现身上的钱不见了,你捡的钱应该是我丢的。”听罢,周翠兰没多想,便转身回屋,把前一天捡的那1700元钱拿了出来,递给了周继伟。

周继伟点了点钱,着急地说:“不对呀,我丢的应该是8200元,这才1700元!”周翠兰忙说:“我昨天捡的确实就这么多,当时王长玉也在场,你可以去问他。”

周继伟说,2009年11月5日晚上,他去了趟市里,因为朋友欠他8200元钱要还给他。之后又请他喝酒,唱歌。从歌厅出来后,他打的回家,下车时从裤子口袋里抽出一张百元钞票付账。8200元钱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下车后,他感觉有点热,就将上衣脱下挂在胳膊上走回了家。第二天醒来,他穿衣服时,发现上衣口袋里的钱没有了,他推断可能丢在出租车上了。当天他按照发票信息,找到出租车的驾驶员,但驾驶员说,车上根本没有客人丢钱。后来听说周翠兰捡了钱正在找失主,他就找上了门。

听罢,周翠兰满脸委屈,这位出了名的老实人脸涨得通红,她摊开双手无奈地说:“我确实只捡了1700元钱。”周继伟看周翠兰坚称只捡到1700元钱,情绪激动起来,他说,如果周翠兰不交出被“贪”下的6500元钱,就法庭上见。周翠兰也急了,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打了报警电话。

在随后赶来的西坝派出所民警的协调下,周继伟暂时拿走了所丢的1700元钱。没想到,正当周翠兰认为捡钱风波已经平息的时候,几天后,她却作为第一被告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同时接到传票的还有第二被告王长玉。

平生第一次被告上了法庭,而且还是做了好事,被人冤枉,这让周翠兰很伤心、很无奈。那几天,她经常躲到一边偷偷抹泪。

与周翠兰一样,王长玉也倍感委屈。前几天,周翠兰在儿子的陪同下,从老郭家取回那1500元钱时,好多人都在场。当时,他还给周翠兰开玩笑说,如果10天之内没人领钱,就请客吃饭。没想到,饭没吃上,倒吃上了官司。

2009年12月7日上午8时,在当地备受关注的“豆饼老太”周翠兰捡钱成被告一案在淮阴区法院开庭。由于此案关乎公序良俗、社会道德,在100多名旁听人士中,除了当事各方的亲属外,还有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便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的30多名记者。

原告席上的周继伟很平静。庭审过程中,他除了表达“请求归还其所丢失的6500元”的诉讼请求外(周称共丢失了8200元,被告之一周翠兰已归还其1700元),大多数时候都由母亲代言。

而被告席上的第一被告周翠兰则显得较为疲惫,庭审期间,她一度趴在桌子上,法警多次上前关切地询问其身体状况;第二被告王长玉则一直低着头。

庭审自当日上午9时开始,一直到中午12时半还没结束。由于三方各执一词,庭审一时陷入僵局。当庭审进行到最后陈述阶段,大家以为本案将以“择日宣判”的惯常方式结束时,周继伟却向法官请求,想说几句心里话。法官当庭应允,周继伟开口说道:“假如这钱被周翠兰拿去了,她年纪大,就当我孝敬她;要是她真没有捡到,那就是一场误会,我对她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

话音未落,旁听席上已是欷一片,众人都没有想到,周继伟会说出这番话来。

法官趁势询问原被告是否同意调解,三方均表示愿意接受调解。20分钟后,法官和原被告均一脸轻松地走出调解室。

法官当庭宣布:“双方当事人经本院主持达成和解,双方是因为对对方的误会而产生纠纷诉至法院,原告周继伟对其被告周翠兰、王长玉表示歉意,现在双方消除误会,达成谅解。原告现自愿向本院申请撤回对两被告的。”

法院随后裁定:准予原告周继伟撤回对被告周翠兰、王长玉的。案件受理费50元,减半收取,由原告周继伟负担。至此,一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豆饼老太”捡钱反惹官司案,在法庭的调解下得以了结。

花别人的钱不舒服,把好心人捐款转捐他人

庭审结束的当天晚上,周翠兰和老伴儿在小屋内做豆饼,家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是北京的一位姓王的企业家打来的,他说通过江苏一家报社给周翠兰汇了8000元钱,算是对她做了好事反遭误解的一点心意。可周翠兰的第一反应是:“这钱我不能要!”随后,她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可那位企业家在电话里执意说:“钱已经汇去了,你就接受了吧!”随后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这家报社的记者把汇款单送给周翠兰过目,汇款人的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望福园惠尔轮胎有限公司,汇款人叫王加中。这位姓王的企业家是这样留言的:我们还有多少让好人寒心的资本呢?

接到好心人捐赠的8000元汇款后,周翠兰决定把它捐出去,她对家人说:“不是自己的钱,花着不舒服。”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同意,常年有病的老伴儿说:“那就捐出去吧,比我们条件差的人还有不少,好歹我们还有低保。”

淮安市淮阴区政协当时正在搞一项“爱心淮阴”的活动,他们得知周翠兰要把好心人寄给她的钱捐出去的消息后,决定在此后的政协会议上,专门给周翠兰举行个捐赠仪式,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0年1月8日上午,在淮阴区政协举行的“爱心淮阴”捐赠仪式上,当周翠兰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将装有3000元的信封投进捐款箱时,会场上216名政协委员的掌声长达5分多钟,这也是整个捐款仪式中掌声最热烈、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爱心淮阴”捐款结束后,周翠兰随后又把剩下的5000元捐了出去。其中3000元捐给了村里的胡美平,胡美平的两个孩子一个在外地读大学,一个正在读高三,胡美平的丈夫去年因病去世,公公婆婆又都有病,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靠胡美平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家里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顿荤的;剩余的2000元捐给了一位姓姚的76岁的老人,老人主要靠每月几百元的退休金生活,最近几年,他接连失去了两位亲人:儿子2006年患肺癌去世,老伴儿2008年也去世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在外地读大学的孙子。周翠兰把钱捐给他们,是希望这两户人家能好好培养他们的孩子。

做完这些事情后,周翠兰的心情轻松多了。2010年1月中旬,贵州卫视《寻找中国好人》栏目组得知她的事情后,派出记者特意赶赴淮阴将周翠兰接到贵州做节目。从未出过远门的周翠兰和儿子儿媳一起去了贵州,还平生第一次坐上了飞机。

从贵州做完节目回来后,周翠兰仍是天天不辞辛苦地做豆饼。不过,她现在已成了新闻人物,每天出去卖豆饼时,很多人不需要却主动买她的豆饼,这让她心里有点不好受。她只想像以前那样轻轻松松卖豆饼。■

上一篇:挑战世俗,大学女教师辞职做催乳行业“总教头” 下一篇:金牌教练李琰:一手抓爱情,一手抓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