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张国强:我的人生不顺溜

时间:2022-05-01 05:07:44

2009年6月,《我的兄弟叫顺溜》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热播,让我们记住了剧中司令陈大雷的扮演者张国强,这是他继《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后,第三次在影响力很大的军旅作品中出演重要角色。他的演技和魅力,一部比一部吸引人,俨然成为与孙红雷、胡军比肩的娱乐圈“型男”代表。然而,这个高大的东北男人在做客《艺术人生》时,却哭得像个孩子,他说:“我的人生并不顺溜……”

“什么大明星,他还是那个二庆”

张国强演火了两个东北男人――高诚和迷龙。一个高傲悍然,一个匪气无赖。问张国强哪个更像他,他低头想了一会儿,说:“都像,又都不像。”张国强就是个东北人,东北男人的那种铁骨铮铮和天性乐观的秉性在剧中被他诠释得更加到位了。

关于自己的走红,张国强说:“我出头有我出头的道理,我不复杂。”说完,眉开眼笑,漆黑的眸子中闪着狡黠的光芒。不得不承认,张国强是个很有感染力的人。他有着东北男人共有的性格特征――直言快语,不刻意逃避问题,也不会订下条条框框保护自己。尽管签约华谊后,经纪公司一再提醒他在媒体面前要学会“打太极”,可他却说:“骨子里的东西是改不了的。”

走红后的张国强最怕别人说自己“装”。回到老家佳木斯,他仍是老街坊老朋友口里的“二庆”,那是他的小名。谁请他喝酒他都去,去了就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抢着埋单,不醉不归。大家说“二庆还是从前的二庆”,张国强乐了,情之所至,还会即兴找个搭档给大伙来段二人转。他说:“何必拴着自己,怎么滋润就怎么过吧!”

其实爱玩酷的张国强还真“装”过。《士兵突击》火了以后,张国强买了副墨镜,在镜子前左照右照,臭美得一塌糊涂。他给康洪雷导演发短信逗闷子:“这是谁导的戏啊,这么火?”康导回短信:“滚犊子(东北方言),火大了,会烧死人的。”张国强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想着康导的话,不由得感叹:“一级有一级的水平啊!看起来脑袋还真不能发热。”

有一次,在大连参加活动,好多影迷都来了,人山人海。大家竞相对他说着喜爱和鼓励的话。他很喜欢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的努力总算没白费,但同时心里也跟明镜似的,他说:“康导提醒得对,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清醒,飘在空中,终究是要落下的。”于是,墨镜摘下来了,就连他从前喜欢戴的帽子也一并放了起来。他说:“我就是一平常演员,演了点招人喜爱的戏,没啥了不起。饭照吃,地铁照坐,电影院照去,有人认出来了,亲亲热热喊声‘七哥’,跟自己家人似的,多好。”

流泪的日子谁人知

张国强1969年9月30日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个梨园世家。曾外祖父是评剧倪派小生创始人倪俊声,父亲张海峰是京剧演员,母亲倪静环也是评剧名角,这样的家庭背景,给了张国强与生俱来的好嗓子和表演天赋以及后来对戏剧表演矢志不渝的热爱和执著。

1986年,17岁的张国强在父亲张海峰的建议下,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佳木斯分校话剧表演班。那个年代,考大学并不是件容易事儿。张海峰认为,儿子在戏剧表演上比较有灵性,而且毕业了好找工作,就为他作了这个选择。

1990年,刚在佳木斯话剧团当演员不久,张国强参加了一个电视剧的演出,扮演一位隐姓埋名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的儿子。这次演出,给张国强带来了600元钱的奖金,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差不多是他一个月工资的10倍。这让张国强非常兴奋,也坚定了他此后从事艺术表演的道路。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话剧演出市场每况愈下,张国强每月只能拿100多元的工资,这点钱是很难生活的。被逼无奈,他开始寻找话剧舞台之外的发展机会。由于他长得很有型,嗓子又好,朋友就介绍他在夜总会唱歌兼主持。面对现实,除了选择“为五斗米折腰”别无办法,个中滋味只有张国强自己知道。

转眼间,张国强就到了30岁。事业上没出路,在夜总会混更不是长久之计,朋友们建议他转行,可他却是铁了心地要在演艺路上一条道走到黑。那段时间,妻子也跟他离了婚。

挫折是命运最好的推动剂。事业上的半死不活,家庭的破裂,让张国强痛下决心,他决定到北京闯一闯。把儿子托付给父母安顿好后,他来到了北京。他说,那段时间很迷茫,总觉得偌大的城市没有自己的栖身之所。好在有朋友,可以在他们那里蹭吃蹭喝。每次说到这里,这个表面豪爽、内心细腻的东北男人总是眼泪汪汪的,他说:“那帮哥们儿真够意思。”

为了生存,他会跑很远找剧组,只为演一个几百元钱劳务费的小角色。有时,人家一句“不合适”就把他打发了。但他坚信,坚持下去总会有柳暗花明那一天的。

2004年,张国强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常隆基》,男主角全剧只有59句台词,然而他却演得非常用心,将一个老实、憨厚,甚至有点木讷的农民面对日军暴行时,从漠然、麻木、灰心丧气到想自杀,直至觉醒、反抗、制订并实施刺杀计划,最后被汉奸出卖,在重重包围下纵身跳进滚滚松花江英勇就义的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

不久,曾经多次合作过的演员吴连生,推荐他去一部电视剧里跑龙套,演一个在片尾演职员表里都没有名字的小角色,男主角是当时已经很红的刘烨,这部戏就是康洪雷导演的《一针见血》。出场时间不多的张国强,精彩的表演给康导和执行导演李义华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为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6年,37岁的张国强接拍了电视剧《士兵突击》,扮演钢七连连长高诚。一部初期并不被看好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曾被戏称“三无”:无大牌、无女人、无爱情,曾被诸多电视台拒之门外。正是这部在西安电视台首播的《士兵突击》,却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突迷”奇迹。

这部戏火了,张国强的名气也大了。那一刻,他感慨万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酸甜苦辣一下子涌了上来”。张国强充满感激地说:“父母的血液总算没在我的身上白流。”

“阳光宅男”很快乐

2007年3月9日,集结了《士兵突击》原班人马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在云南腾冲开机。当张国强从北京赶到剧组时,却遭到投资人的拒绝。对方觉得他“长得太帅了”,怎么看都不像其貌不扬的士兵,而且,投资人更希望找个有名气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还向孙红雷和胡军发出了邀请。

但是,康洪雷导演坚持用张国强。172天的拍摄,艰难程度大大超过了想象:两次意外事故、人员伤亡、地震、流言、不断延期……全组上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主角的张国强还饱受脚踝伤病的困扰,心情一度非常低落。

张国强在剧中有段好玩的感情戏,对手是刘威葳。剧中,刘威葳的丈夫死了,张国强在半路上把这个老婆连带一个孩子捡了回来,两人一路上总打架,打得鼻青脸肿的。片中,原本有一小段激情戏,但张国强始终进入不了角色,拍了好几次都没过。他干脆跟导演讲实话了:“我是个传统的人,接受不了激情戏,如果是吻戏吧,还可以借位拍。像这样的尺度,我接受不了,很抗拒。”康导很喜欢他的这份坦诚,最后把这段激情戏从剧本里删掉了。

2009年3月,这部历经两年多才拍摄完成的电视剧和观众见面了,张国强再一次用令人惊叹的表演,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随着该剧在央视热播,张国强也拥有了遍布全国以及海外的影迷。在成都跟影迷的见面会上,面对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句句真心的祝福,这个一米八几的东北男人十分激动,哭得像个孩子。他说:“我演戏演了十几年,从来没有想过能有这么多兄弟姐妹般的影迷。”

无论是《士兵突击》中的高诚,还是《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迷龙,荧屏上的张国强都是酷酷的、很男人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张国强笑说自己很正统,至今都很难接受太娱乐的东西,比如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都邀请他参加,他都拒绝了。他说:“我不需要曝光率,拍好戏就行了。”

张国强有个原则,就是一年最多只接3部戏。拍戏之余,张国强待得最多的地方是老家佳木斯和上海。佳木斯有父母、兄弟姐妹和他与前妻所生的儿子,至于上海的家,那里则住着他心爱的女友。女孩是上海话剧团的一名演员,也是他的老乡。因为拍戏,两个人聚少离多,常常煲电话粥。打电话时,年过40的张国强俨然一个纯情少年,既黏糊又有点“嗲”。

张国强是个典型的“宅男”,在家时,常睡到很晚才起床,然后看电视、上网。他还养了一只猫和几条热带鱼。朋友问他:“天天闷在家里,都干什么啊?”张国强回答:“没事干,我就收拾屋子,一间一间地收拾,好像是在房间里旅行。”

张国强最大的愿望是给父母买个好房子。原来穷困时,愿望没实现。现在有了钱,他自己没买房,先给父母买了一个120平方米的大房子,连装修都是最好的。有趣的是,母亲把车库当成了旧物仓库,每天去收拾。父亲一喝酒就感叹:“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说得张国强眼眶潮乎乎的。■

上一篇:没有掌声也要前行 下一篇:汤唯复出,亲情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