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电视节目对观众的误导

时间:2022-05-20 09:16:45

不能忽视电视节目对观众的误导

在看电视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些电视节目,却在误导观众。

其一是文字的误导。错别字上了荧屏屡见不鲜。比如,电视连续剧《风云》的主题词《吉祥的云彩》中,将“崛起”错写成了“掘起”;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中,将“团长那个厉害呀”错写成了“团长那个利害呀”;有次在“新闻联播”中,将“签证费”错写成了“鉴证费”;有次在“今日说法”中,将“伸张正义”错写成“申张正义”;有次在“东方时空”春节特别节目中,将“平民百姓”错写成“贫民百姓”……如此种种例子,多不胜举,应当引起电视人的足够重视。

其二是爱情的误导。爱情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在荧屏上恰到好处地表现爱情当无可厚非。然而,表现在荧屏上的爱情生活,却是语言单调,多以“我爱你”、“我想你”、“你真好”、“你真美”、“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等肤浅的表白,很难听到含蓄、幽默,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行为之粗俗,则表现在长时间的亲吻、拥抱、抚摸等,甚至还有些不堪入目的“床上戏”,令人唾弃,尤其是一家老少三代人观看时,会让人尴尬得不知如何是好。难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方式来表达爱情吗?也是有的。比如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长达数十集,可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却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将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并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污染观众视觉”的东西,这其中的技巧,难道不值得去研究和借鉴吗?

其三是法治类案例的误导。人们为什么爱看侦破之类的电视剧和资料片,就是想通过观看,学习有关知识,一睹办案人员智勇双全的风采。然而,令观众感到遗憾的是,在一些法治类电视剧中,案例情节表达过于精细,比如吸毒、抢劫、抢夺、,甚至杀人碎尸之类,都通通搬上了荧屏。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会如获至宝,潜心研究,伺机作案。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也盲目对其情节进行模仿,看了《红处方》,就有一些未成年人模仿其剧的情节,进行吸毒;看了《少年犯》,就有一些未成年人模仿其剧的情节,进行吞食刀片;看了《铡美案》,就有一些未成年人模仿其剧的情节,进行“铡美”……甚至就连《每周质量报告》中的制假售假手段,都有人在跟着去效仿。由此看来,对于那些案情细节,还是内部掌握为好,以免全都暴露出来,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其四是明星的误导。有的“明星”为了赚钱,不惜吹牛、说谎去替别人做广告,误导观众去购买药物等;有的装腔作势搞假唱,结果坏了自己的名声。某些娱乐节目,题材粗糙,构思简单,演技低俗,简直是浪费观众的时间。此类所谓的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作品”,大都是“××故事新编”《 ××歌曲新唱》《××明星绝活》……于是,留小胡须、蓬头垢面的男人,袒胸露背、浓妆艳抹的女人,纷纷应邀上场,玩命折腾。节目主持人便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对“明星”进行发问:“你最爱谁”、“你最恨谁”、“你觉得自己最美的亮点是哪个部位”、“你觉得自己最差的部位在哪里”、“你初恋的感觉怎么样”、“我可以拥抱你吗?”……一连串的提问,让“明星”们眉飞色舞,一一进行回答。可是,作为荧屏前的观众,又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呢?

上一篇:“说”新闻和“播”新闻的传播之道 下一篇:依托武警信息网络平台增强杂志宣传研究的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