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教好高中化学课

时间:2022-05-20 07:24:48

新课标下如何教好高中化学课

新课标中确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对高中化学课提出的要求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学科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等。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对新课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与探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以问题引导设计探究式教学活动

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动力。笔者的体会是同样一个化学知识,教师只是简单地呈现给学生,和让学生从一个研究过程中自己去领会,效果是不一样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提出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提炼问题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形成问题。这样的高中化学教与学过程变成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原先所学过的知识,同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深刻性。

高中化学第一课是“粗盐的提纯”实验,教材的安排是:第一步,过滤和蒸发这两个实验;第二步是如何检验粗盐中存在SO42-的实验;第三步是CaCl2,MgCl2和硫酸盐的去除方法。笔者的做法是首先给学生提出他们比较熟悉的问题:荣成二中校区正南面是大海,海水中存在哪些化学成分呢?渔民用海水晒制的粗盐中含有哪些物质呢?如何将粗盐变成精盐?你们在初中化学课中学过的“过滤和蒸发”的方法适合于哪些混合物的分离呢?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独立设计粗盐精制过程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设计方案中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分析,和学生一起完善粗盐精制的实验方案,然后一起完成这个实验过程。在实验结束时趁热打铁,提出本实验方案得到的是否为纯净的食盐?你认为这里面还有什么杂质?用什么方法检验呢?开始的大讨论超乎笔者的预想,答案千奇百怪,一下子把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由深入浅出地探究学习,掌握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为后面的章节学习,如物质的溶解性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课外的化学课程学习

以挖掘学生潜能为主,注意因材施教,在课外活动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爱好和兴趣,组建“改进实验小组”和“趣味化学小组”,为学生提供化学实验室及必需的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等,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突出自己的特长,自主探索并创新。

在改进实验方面,学生往往对“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不重视,实际教课过程中由于害怕危险,也多不愿尝试这个实验。初中课本中向浓硫酸中滴水,沸腾现象不易被观察到的原因是水滴沸腾时,飞溅起来的液滴非常小,而且持续时间很短,我们启发学生改进为:在漏斗内壁上贴几个石蕊试纸,并且用清水湿润,然后将漏斗罩在盛有浓硫酸的培养皿上,用细毛细管吸足水,从漏斗颈插入漏斗并接近培养皿中的浓硫酸,马上会观察到浓硫酸液面上的沸腾起来了,溅起的酸雾液飞溅到石蕊试纸上,马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变化过程,湿润的石蕊试纸上出现了红色的斑点,学生感叹要不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硫酸很容易溅到皮肤上,后果多么严重,从而引起学生对浓硫酸稀释时操作的小心谨慎。

在趣味化学实验方面,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在快乐中体验学习化学获得新知识的乐趣。如我们制作了一个“梦幻绘画”趣味实验,方法是先截取一张大滤纸,分别用淀粉—碘化钾溶液和酚酞溶液在上面画出牡丹图案,牡丹有红色、黄色、蓝色、紫色四种颜色,叶子为绿色,再点缀几只紫色小蜜蜂、浅绿色的草丛和火红的太阳,晾晒干后备用。实验时,用清水喷雾将已做过画的滤纸喷湿,再把画移到与画大小相等的铁板上,将两个金属电极夹住铁板的两边,再接通电源。一会,学生欢呼雀跃起来,原来在本来一无所有的白色滤纸上跃入眼帘的是一幅红花绿叶交相辉映的牡丹图,学生们感叹、惊奇,这时及时引导学生探讨电解质的电解原理,学生不仅容易掌握电解质反应方程式,而且印象深刻、兴趣浓厚,也会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三、改革化学教学授课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结合,能够让教师与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化学课的教学质量。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笔者的主要做法是在有些章节中,让学生当“教师”,教师当“学生”,即变化过去填鸭式的教师教为学生主动学的探究性小组学习过程。如让一位学生讲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一章,由其担任“讲课教师”。这位学生主动去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又主动找笔者问一些疑难问题,经过点拨之后,他自主总结了一些背景知识,并结合教材提出了一道思考题:在一个密闭容器中,CO和H2O混合加热到850 ℃,达到下列平衡:CO(g)+H2OCO2(g)+H2(g),其中K=1.0,若反应开始时CO和H2O的浓度分别为0.20 mol/L和1.00 mol/L,则CO转变为CO2的转化率为:A.5%;B.80%;C.83%;D.91%。这位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学会了怎么表达出来,以及如何倾听“学生”的观点,怎样说服他人等,从根本上改善了课堂气氛,不仅提高了班级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且带动了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班级风气。

四、结束语

化学教学是一个十分琐碎但很有趣的教学过程,教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实验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探索,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何素娟.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教学研究,2011(3):407.

[2] 张木森.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2011(30):335.

[3] 王文文.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12-113.

[4] 张洪舜.如何挖掘高中化学教材中开篇章节内容的引领作用[J].中小学教育,2011(6):108.

[5] 宋艳美.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2011,10(5):81-82.

上一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 下一篇:浅析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