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时间:2022-05-20 05:43:05

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和进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和进步。可表现为:学生在认知水平上,从不知到知之,从知少到知多,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终点。这个实现过程的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就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还要对学生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备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现况,寻找切合学生实际和接受能力的背景材料;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如:在《串联电路电阻的计算》一课中,在新课教学前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及学有困难之处的分析:学生已经在八年级学习了简单的串联电路,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学生通过学习已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已知道多用电表(欧姆档)的读数方法;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但是学生在串联电路电阻的计算中,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是重点,估计学生要得出这一结论存在着一些困难;在说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大于各个串联导体的电阻的道理时,估计学生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并结合欧姆定律解决简单串联电路的问题是难点,估计学生在独立解决这一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在了解了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等学情分析之后就可以因材施教,从关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了。当然这种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为切入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后再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出好头。

二、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之后,就要着手进行教学设计。怎样才能帮助学生逾越困难,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呢?要解决这一问题,认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模式。“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关注的不仅是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更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建构,也就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建构与发展。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学习的主题,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

(1)问题支架:通过旧知识的复习提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目的:调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起到在知识上的承前启后的效果。(2)实验支架:利用多用电表(欧姆档)来分别测出串联电路中各个串联导体的电阻和总电阻的阻值。目的:引导学生进入新一轮的学习状态。(3)图片支架:利用学生学习活动卡片上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为什么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大于各个串联导体的电阻的道理。目的: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物理现象。(4)问题支架:通过例题对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效率。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可以把对知识探究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的责任逐渐转移给学生,最后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并通过学习建构出真正属于自己所理解、领悟、探究到的新知识;而且通过有效学习支架的搭建,使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其他媒介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组: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是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和其他媒介的作用发生了转变――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建构。因此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发展自我,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良好学习品质。可见,师生间应相互尊重与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在:

1.教师威信的确立,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

教师威信的建立有诸多因素,如组织教学的能力、纪律约束能力等,都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期望和要求。在学生眼里,称职的教师应是能维持秩序又不过分严厉、公正无偏私、讲课清晰风趣幽默有趣、能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友好而又有耐心。同时公平、公正、公开又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的不可缺少基本条件之一。

2.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教师在得到学生尊重的同时,也要反过来对学生表现出尊重,否则,也不可能得到学生的真正尊重。在教学中,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思维火化的碰撞,心灵的接触和感应。俗话说:“爱屋及乌”,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一种移情现象。

上一篇: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及策略 下一篇:词汇的巧学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