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组织形式

时间:2022-05-20 03:38:48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组织形式

内容摘要: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和混合研发三种形式。不同的创新组织形式之间,创新成效存在差异。应重点支持效果好的创新组织形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安徽省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组织形式 创新成效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组织形式及其成效比较

本文根据安徽省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进行分析。

(一)电子信息产业

1.创新组织形式分析。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9家。其中,自主研发企业41家,自主研发项目共有82个;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9家,产学研合作项目共有12个;混合研发的企业22家,研发项目共有71个。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从项目数量看,自主研发均居首位,其次是混合研发,最后是产学研合作。

2.三种创新组织形式的成效比较。创新成效的反映指标较多,这里主要选取新产品产值率、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万人拥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数三个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处理,比较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和混合研发之间的创新效果(下同)。

由表1可知, 9家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分值最高,为85.25;22家混合研发企业的分值次之,为65.56;41家自主研发企业的分值最低,为38.05。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企业的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最多,达到135.4件,这是其综合分值最高的最重要因素;新产品产值率也最大,达到64.1%;只有万人拥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数稍低于混合研发的企业,为28.2个。在电子信息产业中,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好,混合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次之,自主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差。

(二)节能环保产业

创新组织形式分析。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3家。其中,自主研发企业33家,自主研发项目共有64个;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11家,产学研合作项目共有15个;混合研发的企业25家,研发项目共有66个。从企业数量看,自主研发方式排在首位,混合研发位居第二,产学研合作排在最后。而从项目数量看,最多的是混合研发,自主研发紧随其后,产学研合作仍居末位。三种创新组织形式的成效比较。由表2可知,25家混合研发企业的分值最高,为20.53;11家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分值次之,为8.74;33家自主研发企业的分值最低,为-17.36。采取自主研发方式企业的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虽然最多,为117.4件,但万人拥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数最少,仅为3.5个,这是其综合分值最低的最重要原因。在节能环保产业中,混合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好,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创新成效次之,自主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差。

(三)新材料产业

1.创新组织形式分析。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6家。自主研发企业32家,自主研发项目共有76个;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16家,产学研合作项目共有32个;混合研发的企业27家,研发项目共84个。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从项目数量看,产学研合作方式均居末位;从企业数量看,自主研发排首位;从项目数量看,排首位的是混合研发。

2.三种创新组织形式的成效比较。由表3知,27家混合研发企业的分值最高,为41.2;32家自主研发企业的分值次之,为9.84;16家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分值最低,为6.86。从新产品产值率、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和万人拥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数看,采取混合研发方式企业均遥遥领先,分别为43.1%、58.5件和21.53个;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企业均最低,仅分别为3.6%、16.1件和0.77个。新材料产业混合研发的创新成效最好,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效次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成效最差。

(四)生物产业

1.创新组织形式分析。安徽省生物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4家。自主研发企业23家,自主研发项目共有40个;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17家,产学研合作项目共有27个;混合研发的企业40家,研发项目共有157个。企业数量、项目数量,混合研发方式均遥遥领先,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分别位居二、三位。

2.三种创新组织形式的成效比较。由表4可知,17家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分值最高,为52;40家混合研发企业的分值次之,为19.66;23家自主研发企业的分值最低,为10.47。从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和万人拥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数看,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企业优势明显,分别为71.8件和77个,这是其分值最高的重要原因;但新产品产值率只有8.5%,成果转化不畅问题较为突出,有些技术成果未能迅速转化为产品成果。在生物产业中,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好,混合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次之,自主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差。

(五)公共安全产业

1.创新组织形式分析。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其中,自主研发企业8家,自主研发项目共有17个;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1家,产学研合作项目共有6个;混合研发的企业9家,研发项目共有54个。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从项目数量看,混合研发方式均排在第一,接下来依次是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

2.三种创新组织形式的成效比较。由表5可知,9家混合研发企业的分值最高,为441.9;1家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分值次之,为95.87;8家自主研发企业的分值最低,为27.95。采取混合研发方式企业的万人拥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数相当突出,为448.3个,技术成果丰硕是其分值最高的最主要因素。产学研合作企业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最多,为100.3件,但成果转化也存在问题,没能及时转化为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为0。在公共安全产业中,创新成效最好的是混合研发,其次是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效最差的是自主研发。

(六)新能源产业

安徽省新能源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其中,混合研发的企业仅有1家,研发项目2个;无企业开展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

(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创新组织形式分析。安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465家。自主研发企业45家,自主研发项目共有98个;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10家,产学研合作项目共有13个;混合研发的企业31家,研发项目共有133个。从企业数量看,自主研发方式最多,混合研发次之,产学研合作最少。从项目数量看,最多的是混合研发,随后是自主研发,最少的是产学研合作。

2.三种创新组织形式的成效比较。由表6可知,31家混合研发企业的分值最高,为47.96;45家自主研发企业的分值次之,为37.87;10家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分值最低,为22.7。从新产品产值率、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和万人拥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数看,采取混合研发方式企业都排在首位,分别为36.5%、98.1件和6.8个;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企业都排在末位,分别为22.9%、44.2件和0。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混合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好,自主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次之,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差。

(八)新能源汽车产业

1.创新组织形式分析。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5家。自主研发企业35家,自主研发项目共有96个;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15家,产学研合作项目共有29个;混合研发的企业32家,研发项目共有149个。从事自主研发的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混合研发,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数量是最少的。从项目数量看,第一的是混合研发方式,第二的是自主研发方式,产学研合作方式排在最后。

2.三种创新组织形式的成效比较。由表7可知,35家自主研发企业的分值最高,为41.15;32家混合研发企业的分值次之,为29.24;15家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分值最低,为21.2。从选取的三个指标看,采取自主研发方式企业均最高,新产品产值率为47.1%,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为59.4件,万人拥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数为10.8个。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万人拥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数都最低,这是其分值最小的原因所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自主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好,混合研发方式的创新成效次之,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创新成效最差。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创新组织形式多元化,包括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和混合研发三种形式,只有新能源产业创新组织形式单一,仅采取混合研发一种形式。新能源产业创新组织形式的单一化,可能与其规模较小有一定关系,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仅有7家,在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实力最弱。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合作较少,在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和混合研发三种创新组织形式中,各个新兴产业均是产学研合作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最少,项目数量也最低。

在三种创新组织形式中,安徽省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公共安全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混合研发的创新成效最好;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产业,创新成效最好的是产学研合作;只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采取自主研发方式创新成效最佳。多数企业成果转化率低,许多发明专利等技术成果没能快速及时转化为新产品,尤其是采取产学研合作形式的企业。在新材料、生物和公共安全等产业中,产学研合作形式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在10%以下。

(二)政策建议

重点支持成效好的创新组织形式。在节能环保、新材料、公共安全和高端装备制造4个产业中,重点支持研发成效最好的混合研发方式;在电子信息和生物2个产业中,重点支持产学研合作方式;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研发方式是重点支持对象。在重点支持的创新组织形式中,也不能平均用力,要重点支持其中创新效果较好的企业,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要鼓励和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成果转化,尤其要重点推进新材料、生物和公共安全等产业中的一些产学研合作企业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冯春林.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11(1)

上一篇:自然野逸的黑土世界 下一篇:高校特殊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