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阑建筑研究系列

时间:2022-05-20 03:04:11

干阑建筑研究系列

一、干阑建筑文化母体孕育了中国符号哲学

巢居干阑建筑的栋、梁、桁、枋、檩、椽等梁枋与立柱相交旋绕的逻辑思维范式,构成了中国传统独特的语言文本表达式,它主要包含了巢居干阑建筑内部空间结构体系,则巢居干阑建筑外部形态结构是通过建筑核心部分的动感线条来连接的。那么,在建筑核心部分的,主要包括了巢居干阑建筑内部空间的大小、建筑基础设施、建筑材料、建筑外部空间结构所表述的情境、与建筑周围自然生态环境,按照这种建筑结构设计表现出一种以立柱中轴与横梁旋绕的纵向表意书写的立体思维范式和语言文本表达式。中国干阑建筑思维立体化,主要是表现在建筑空间结构上的安排、建筑外部形态结构上与其整体结构体系的立体构思上。正如中国建筑学家汉宝德所说的那样:“想到一个角,同时要想其他两个角,在思考内圈的三要素时,处于的其他因素会随时必要的介入。外圈因素如果重要到形成限制,会影响到内圈的构思,因而会有不同的设计样式”。[6]从汉先生对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来看,是最能说明中国传统干阑建筑立柱中轴与横梁相交,并构成纵向旋绕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纵向表意书写文本表达式。建筑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因为自然生态环境是作为建筑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建筑使用材料,对于建筑设计的决策过程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选择一般适合的材料就可以了。这种纵向旋绕的立体思维方式,是通过多重立柱与横梁相交旋绕的立体思维方式,并构成一种立体逻辑思维模式即指汉语纵向表意书写文本表达式,这研究中国传统干阑建筑语言逻辑思维的起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符号特点。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汉民族逻辑思维方式和汉语言文本表达式的特点。在汉宝德先生看来,虽然对于干阑建筑结构,并没有绝对价值的创造性活动,但是与横梁相交构成纵向旋绕式思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正是中国传统干阑建筑这种立柱纵轴坐标系,横梁与立柱相交纵向旋绕的立体语言逻辑思维模式,决定了中国人的纵向旋绕逻辑思维方式,它是一种独特的以横梁与立柱纵向相交旋绕的语言文本表达式。中国传统干阑建筑空间结构模式与汉字造型和纵向表意书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干阑建筑主体空间结构和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的构件与汉字构件有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汉字的笔画更加抽象化、符号化和艺术化而已。正如赵鑫珊研究员所说:“中国人爱好象征思维。汉字便是最大的方块象征,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同汉字是同一个视觉符号系统”。[5]122赵鑫珊老师在这里暗示了中国传统干阑建筑的象征主义,既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称谓和逻辑思维方式、其纵向表意书写和语言文本表达式,又是符号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即象征人类学的描述方法和语言哲学解释体系。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在《物体语义学》中说:“意义从来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产物;然而,在我们的社会里,这一文化现象不断的被自然化。言语令我们相信物体处在一个纯粹及物的境况中,并将意义现象再次转换为自然。实际上,通过物体,我们也处身于一个由意义、理由、托辞所构成的世界中:功能衍生出符号,而这一符号又被重新转化为功能的展示。我相信正是这种文化转换为自然的过程,才确立了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7]从四川出土的青铜器“X”符号来看,有一个显示悬空窝棚的象形字“X”符号。徐中舒说“象依树构屋以巢居形”,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原始的建筑形态,从文字中,可以略知巢居建筑起源。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或者说是有意味的表象形式。中国汉字造型源于中国先民对中国古代建筑深层语法结构的理解。因此,中国汉字造型是通过对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构件象形转换成一种抽象化的、符号化的和艺术化的表意象特征,并且极类似于榫卯间架结构的纵向表意书写汉字。中国汉字始终没有完成西方表音文字符号系统的结构式,这与中国传统巢居木质建筑榫卯间架结构式即中国传统干阑建筑模式有关。与其说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有关,还不如说与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模式与纵向表意书写文本表达式和汉语纵向旋绕思维表达式有关。因此,是它决定了中国人的语言逻辑思维范式与汉字纵向表意书写的结构范式。

二、横向栋梁与干阑立柱纵向旋绕演绎出汉语表意书写文本表达式

从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的主体构件符号与汉字书写笔画的主体构件符号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如:点、横、竖、撇、捺、折、挑、钩等笔画构件。这些笔画构件就是人们所说的“永”字八法,也就是汉字书写的构件符号。这样人们能从中国传统干阑建筑结构符号中,能找到极为类似的建筑原型构件符号,并将巢居干阑建筑横梁与立柱纵轴旋绕相交,转换成为极类似于干阑建筑空间结构的文字符号系统,或者说是从干阑建筑立柱纵轴坐标系,将视觉空间符号的立体艺术转换成为一种平面抽象的视觉艺术符号系统。现在有必要将巢居干阑建筑柱梁构件符号与相似的汉字构件符号体例解析如下:1.点:“点”是汉字的主要构件符号单位,也是汉字纵向表意书写符号结构中最常见的笔画之一。在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空间结构中,并不难找到与汉字“点”画符号相似的结构和建筑构件符号。在这里,指的是“瓜子点”即侧点,“瓜子点”在汉字表意书写符号中,显得更加抽象化、符号化和艺术化。实际上,在古汉字中的点,是以“方点”作为汉字构件符号的。“方点”在传统巢居干阑建筑构件中是一种短方木块构件符号,如在侗族巢居干阑民居建筑中,“瓜枋”如同“方点”符号一样,圆方木块即代表“圆点”构件符号。在巢居干阑建筑构件中的短枋和短圆枋块,就是汉字中的“方点”和“圆点”构件符号,而并非是现代汉字中的“瓜子点”即侧点。即便是古汉字中的瓜子点,人们也能从巢居干阑建筑构件符号中,找到瓜子点的原型构件,如在榫卯间架结构中的垫枋方尖,横枋或桁体上,或者是在柱梁上的“垫枋”小构件,都有可能演化成为后来的汉字纵向表意书写的主体结构中的“瓜子点”形式。2.竖:竖是汉字中的主要构件符号单位之一。人们把“竖”视为巢居干阑建筑主体构件符号中的“柱梁”结构符号系统,如“中”字当中的“竖”画,就如同柱梁一样支撑着一个斗箱。根据古文字学家考证认为,“中”字的竖画是神杆柱斗,这是关于“中”字最早的解释。从“中”字构型本身来看,好像是一个人在胸前挂着一个大鼓。据说是远古巫师举行祭祀仪式使用的巫鼓。“中”是指旃旗曲柄即举行原始宗教祭祀仪式中的“神杆”。有的学者说,中国神话和原哲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据说“中”字起源于口笛,也是起源于巫鼓。“中”字也是测日的华表,“中”字表现出最原始的巢居干阑建筑结构模式,如同巢居干阑吊脚楼结构模式一样,也如同悬挂在立柱上的太空舱。故孔子的“中庸”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中即性;庸即道,存于诸心,为中。发诸事为庸,其为一。中即中和之意,如笛如鼓。中庸者,中和之用。中和为华夏美学之极致;中国之名与中庸之道相契合。因此,“中”字是中国传统最典型的是横梁与立柱纵向旋绕逻辑思维结构范式与汉语言文字纵向表意书写的文本表达式。3.横:横是汉字主要构件符号单位。在汉字符号系统主体结构中,横画极类似于巢居干阑建筑主体构件符号中的“梁”、“栋”、“桁”、“枋”、“檩”等。在所有汉字表意书写中的横画,都能从建筑内部结构的原始构件中,找到极为类似的原型构件符号。如干阑建筑中的“+”字架、“上”字型挑梁、“下”和相似的“T”字型抬梁,都能证明建筑立柱纵轴坐标系统与横梁相交纵向旋绕的表意书写文本表达式形成,并将巢居干阑建筑柱梁立体空间结构转换成为平面抽象的视觉艺术符号系统。4.撇和捺:撇和捺是汉字主要构件符号单位。在汉字纵向表意书写的主体结构中,“撇”和“捺”是汉字纵向表意书写群体中最为常用的主要构件符号之一。在巢居干阑建筑主体构件中,如干阑建筑间架结构中的“人字型”梁架结构符号系统,如“人”、“命”、“令”、“今”、“禽”等字,都与建筑“人字”型梁架结构符号有关。由此可见,汉字的撇、捺结构表明了建筑外形是由向心转向离心。干阑建筑结构上的向心与离心正表明了干阑建筑立柱纵轴与横梁相交构成的几何坐标形旋绕,即展现了纵向与横向相交的纵向表意书写文本表达式的重要特点。5.折:“折”是汉字主要构件符号单位之一。在汉字符号结构中,“折”也是一种主要构件符号。同时也是巢居干阑建筑结构的构型范式。“折”画极类似于建筑主体构件中的举折结构如方形梁架结构,如“门”、“窗”的原型结构,是极类似于“門”或“门”的折叠结构,与“門”和“门”有关的字多达167个。当然,它也与侗族巢居干阑民居建筑的立柱纵向结构极为相似。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汉族巢居干阑民居建筑中的“斗栱举折式”立体和平面设计构造,巢居干阑建筑柱梁式立体设计图和平面结构设计图都极类似于古体“華”字即“中华”或华夏,“華”字栱,所表现的是一种“华栱结构式”。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巢居干阑民居建筑多以古“華”字立柱式为主体结构,人们称之为“華”字式主体结构即按照汉族巢居干阑建筑文化逻辑表述为“华栱式”梁架语言符号系统。实际上,汉族巢居干阑建筑主体内部构件重叠的“斗栱式”梁架,极类似于古汉字“華”栱结构式梁架。“華”栱结构式同样会表现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巢居干阑建筑结构中,特别是公共建筑如鼓楼塔式建筑的栱体结构上。只不过汉字笔画是通过建筑空间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且形成了汉字纵向表意书写的构件符号和汉字表意书写结体如同巢居干阑建筑主体构件符号极为相似的建筑结构形态,并且将建筑的不同构件符号,使之更加抽象化、符号化和艺术化。前面提到“中”字是最典型的巢居象形表意文字、也可以说是古代巫师胸前挂着的巫鼓或者是挂在立柱上的“太空舱”,而古“華”字则是巢居干阑建筑上面的斗栱举折结构,同样是一个最典型的象形表意文字。通过古“中”字和古“華”字的历史起源的考察,似乎更靠近了对“中華”一词的命名与理解,也似乎知道“中華”一词命名来源,也知道了中国古代巢居干阑建筑的结构范式。实际上,人们从中国古代巢居干阑建筑起源或巢居建筑起源,能深刻地理解到“中華”民族的起源。当然,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古代“中華”文化的历史起源。杨鸿勋先生认为“巢居”建筑部首本身就是一个象形表意文字,这是人类最早的原始建筑形态。据统计,在古汉文字历史文献记载中,所涉及到古代建筑的象形表意文字大约有50个左右,其中表示房屋实体有三个重要的名词:1.“宀”(音绵),其相关的汉字有宫、宗、室、宅、家、穴、宇、寓等,这些文字本身是建筑或与建筑结构符号有关;2.“广”(音俨),其相关的汉字有席、店、库、庙、庑、庐、庭等,这些文字本身同样是建筑或与建筑结构符号有关;3.“厂”(音罕),其相关的汉字有厅、厢、厨、厦、厩等,这些文字本身也是建筑或与建筑结构符号有关;“宀”字形态结构是对古代双面坡屋顶形状的直观描述,“广”和“厂”后两个则是古代崖居类居室的直观象形的表意文字,或者是那些单面坡屋顶的敞屋。杨鸿勋教授同样发现了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榫卯间架结构与中国汉字表意结构符号极为相似的规律。为什么中国称之为华夏民族,原以为“龙”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崇拜,而称之为“华夏”。实际上,“华夏”一词来自人们对巢居干阑建筑结构研究的揭秘。通过对巢居干阑建筑结构的研究,证明了古“華”字源于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的“華”栱结构式,并且是通过“華”栱结构来支撑起建筑的主体结构,也就是说“華”与“夏”、“夏”与“厦”都与原始巢居干阑建筑结构形态有关。不论是侗族巢居干阑民居建筑、苗族巢居干阑民居建筑和土家族巢居干阑民居建筑,还是汉族巢居干阑建筑的重叠“華栱”式联结,都是呈“華”字结构式,并且后来在建筑屋脊上或屋梁上面都绘有“龙”图腾吉祥物,也就是通过华夏建筑构成华夏民族大同统一的标志,这也就意味着华夏民族有共同的血统,都是一家人,更通俗地说华夏民族是一个屋里面居住的人,有着同宗、同族的血缘关系,巢居干阑建筑文化逻辑表明了汉族语言文化逻辑的内在联系。华夏巢居干阑建筑通过对“龙图腾”崇拜,表现了华夏民族对龙具有共同崇拜和共同的信仰。龙图腾也是通过巢居干阑建筑形式表现出来的。龙图腾说明了华夏民族的种族延续。华夏则体现了整个华夏民族这个大“家族”,从巢居干阑建筑文化逻辑到语言逻辑思维方式,再到汉字纵向表意书写的文本构造,杨鸿勋先生认为“巢居”是一个象形表意文字,通过古汉语表意文字书写,记载了这种最原始的建筑形态。中国最古老的表意文字符号系统,保留了中国原生态文化景观,其中就有最原始的巢居干阑建筑语言文字符号系统。

三、干阑建筑符号是凝固的活态民族音乐

中国传统木质建筑榫卯间架结构,是一种框架式空间结构。通过这种间架结构模式模塑出中国方块型汉字符号系统,这种纵向表意书写文本如同建筑间架结构,也如同巢居干阑建筑榫卯间架连结体,构成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型汉字符号系统,它既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风格,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纵向表意书写文本表达式和建筑文化逻辑思维范式,它完全符合于汉语思维逻辑表达式。汉语和汉字结体如同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榫卯间架结构一样,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可塑性,它的弹性和可塑性来自于汉字的线性化、时间化、符号化、抽象化和艺术化。汉字的同一笔画放在不同的位置,构成了汉字符号的不同形态,而且这些最基本的构件符号要素在重复构建出不同的汉字符号。汉字如同巢居干阑建筑空间结构式,巢居干阑建筑空间结构式如同汉字空间结构式。因此,汉字成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线条运动感极强,具有明显的音乐旋律和视觉节奏。黑格尔和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歌德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西方学者对建筑与音乐深刻而独特理解。那么相对巢居干阑民居建筑而言,这是对巢居干阑建筑审美艺术最准确而又最精深博大的表述。这不仅仅只是对建筑形象的表述,更是对汉字表意符号的一种最形象的表述。它如同英语二十六个字母重复构建出不同表音文字一样,前者一直未脱离表意文字符号系统,而后者构成了表音语言文字系统,其实无论是表意文字系统,还是表音文字系统,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文字符号系统最终只是一种视觉艺术符号系统或者说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符号信息系统。虽然说人类所有的建筑不一定都是“家”,但是与家有关的建筑都能从汉字中找到,如“宀”的汉字有穴、家、宫、宗、室、宅、宇、宙和寓等等。人们从这些表意文字结构构件中,不仅能找到它们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甚至还能找到与中国传统干阑建筑相似的或相同的原型空间结构,特别是对巢居干阑建筑的历史演变,比如说从穴居到巢居,表明了人类居住方式的改变,同时也表明了人类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从家到宫与室,再从宫室到宗族社会制度的形成,一方面人们通过对传统建筑结构构件符号系统与汉字纵向表意书写符号系统的联结关系,可以考察建筑结构演变与汉字符号结体的演变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建筑结构与汉字符号结构来探讨自然宇宙结构的关系,从建筑符号到语言符号、再到人类对“天人合一”自然生态宇宙观的深度描述。这不仅仅只是建筑符号系统向语言符号系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类从语言符号系统发展为中国符号哲学的宇宙观认知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材料决定了建筑外观形式,而且还是通过建筑外观形式决定室内环境和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建筑结构体系又与建筑设施有关。了解西方建筑线性逻辑思维模式的第一步,首先要搞清楚主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建筑师常常称之为“Program”。即建筑师设计建筑的各项内容,大多数是指经过整理各项空间需求。日本最重要的一门建筑课就是建筑计划,也就是Programming,建筑设计就是建筑计划。而美国人的建筑观同中国人一样比较重视立体与整体逻辑思维表达式,也比较近似于艺术逻辑思维的表达式。建筑艺术逻辑思维表达式就是将建筑整体空间结构抽象化、符号化、艺术化和观念化。抽象化、符号化和艺术化主要是把建筑空间结构语言逻辑化、符号化,或者说是建筑语言逻辑符号系统空间化,一方面语言空间结构化即观念逻辑化。所谓观念逻辑化是指建筑理论系统化和思辨逻辑哲学化即指建筑符号系统哲学化;另一方面是空间结构语言符号系统化,即所谓符号系统化是指对巢居干阑建筑空间结构抽象化、平面设计化和汉语言文字纵向表意书写文本化。因此,西方建筑空间结构同样与他们的横向表音文字造型书写文本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此,人们完全有必要对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进行比较。西方建筑模式是一种横向直线表音书写的三段论式文本,实际上它完全符合西方建筑语言逻辑表达式。那么,正是这种建筑逻辑思维表达式,表明了这个民族的语言逻辑的思维方式。因此,西方建筑文化是一种线性思维逻辑表达式,其性状是一种直线三段论推理思维方式。那么,建筑空间结构主体同样是一种直线三段论表达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结构主体是以纵轴式安排空间大小、建筑外观即建筑外部形态、建筑结构空间体系和建筑材料,与建筑外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巢居干阑建筑横梁与立柱纵轴相交即纵向旋绕的表意书写和语言文本表达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巢居干阑建筑文化母体,孕育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中国符号哲学。通过巢居干阑建筑符号、汉字符号系统与纵向表意书写文本研究,构建了中国建筑话语符号体系;2.从传统巢居干阑建筑梁柱坐标系统来看,与横梁纵向旋绕表意书写汉字符号系统和汉语文本表达式,其结构要素都是以立柱纵向排列为中心,每个字符都是以横向书写相交,形成以立柱纵轴旋绕为中心的汉语言文本表达式;3.从每个汉字表意书写文本上来看,它是以立柱纵轴为中心,并以横向且向四周扩展,形成以立柱纵轴为中心,并横向旋绕相交形成一种向心合力,这样能使每个字有序地排列在上、下、左、右、内、外的六维立体榫卯间架结构上,并且以立柱纵轴为中心,横向旋绕向四周扩展构成一种独特的汉字间架结构格局和一种独特的纵向表意书写和汉语言文本表达方式;4.从汉语修辞方法来看,它同样是沿着主语、谓语和宾语为中心,形成一种偏正语法结构,同时表现出一种纵轴向句式结构,即沿着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中心,亦即沿着立柱纵轴和沿着横向正反两个方向扩展形成一种以纵轴为中心,横向旋绕的语言文本表达式;5.从汉语言文化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上来看,是以正、反、合即中国传统文化逻辑思维方法即以正(顺)向入门法、逆向入门法和竖向入门法[8],亦即以立柱纵轴、横梁相交旋绕的文化逻辑思维方式与纵向表意书写文字和语言文本表达式;6.最明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逻辑思维方式即八股文论证方式是以启、承、转、合的论证方法[8],这种逻辑思维方式与纵向表意书写的语言文本表达式和中国传统巢居干阑建筑模式以及建筑语言逻辑思维表达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关于巢居干阑建筑立柱与横梁相交纵向旋绕的表意书写文字符号系统和语言文本表达式即正(顺)向入门法、逆向入门法和竖向入门法,在《“干阑”建筑的历史演变——一种原建筑发生学的阐释》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分析,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在此就不再充分展开深入的研究,若有机会再作探讨。

作者:张晓春 范心恒 单位:贺州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 贺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煤炭沉陷区现况及利用对策 下一篇:工科大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