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5-19 08:50:58

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行静吸复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1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其中60例患者行硬膜外麻醉,作为观察组,另外60例患者行静吸复合麻醉,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在麻醉前12h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麻醉苏醒后12h及24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较静吸复合组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静吸复合麻醉;认知功能

POC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患者在手术麻醉后,出现定向、记忆、思维及注意力等中枢功能的障碍[1],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我科给予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静吸复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在2011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20例,其中60例患者行硬膜外麻醉,作为观察组,另外60例患者行静吸复合麻醉,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体重平均(53.2±3.1)kg,平均年龄(70.5±3.3)岁,有高血压患者23例、糖尿病患者18例、高血脂患者20例;按照ASA分级,II级患者有25例,III级患者35例,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体重平均(55.6±3.2)kg,平均年龄(69.3±3.6)岁,有高血压患者22例、糖尿病患者16例,高血脂患者21例,按照ASA分级,II级患者有21例,III级患者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min所有患者通过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钠、0.5mg阿托品。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脉搏(HR)。硬膜外组患者取仰卧位,在第1~2腰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翻身后实验性注射2%的利多卡因3ml,导管在硬膜外腔后,间断追加0.25%布比卡因2-3ml每次,术中根据麻醉的进程合理的追加浓度为0.25%左布比卡因,在术后使用用左布比卡因、舒芬太尼、昂丹司琼等进行硬膜外镇痛。静吸复合组患者采用0.3ug/kg舒芬太尼、0.05mg/kg咪达唑仑、0.2~0.3mg/kg依托咪酯、0.5mg/kg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在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持续输注丙泊酚(3~4mg?kg-1?h-1)并吸入七氟烷(0.5~4%)维持麻醉,根据监测指标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在术后使用用左布比卡因、舒芬太尼、昂丹司琼等进行硬膜外镇痛。

1.3 评价标准

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测定时间点为术前12h、麻醉后12、24、48、96h。认定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下降大于2分或总分小于23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 P

2 结果

2.1血流动力学情况

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SBP、DBP及HR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x±s)

2.2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比较

在麻醉前12h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麻醉苏醒后12h及24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较静吸复合组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比较(分,mean±SD)

3 讨论

老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物的敏感性会增加,会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有所降低,在麻醉后极其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及术后谵妄等情况。据方梅等[2]报道,手术中的创伤较大,老年人耐受能力低下,而手术中静脉或吸入性物也会影响术后患者认知的恢复,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减退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威胁着老年患者的健康,因而,依据老年患者病情的不同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案,对保障老年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

静吸全麻的药物会分布到全身,药效持久,对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十分明显,因而要选择起效快、代谢快的物,静脉输注丙泊酚具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对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抑制轻,吸入性麻药如七氟烷经呼吸道排除,具有给药方便、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易控制等优点,与丙泊酚复合应用,能显示出快速通道麻醉的优势。而硬膜外阻滞将品经椎管内硬脊膜外腔注入,使局部神经根产生暂时性的麻醉,对患者全身的影响较小,同时肝肾功能影响轻微,并且并发症较少,另一方面,老年患者脂肪组织的增加,引起脂溶性高的物出现分布容积增大,又延长药物消除的时间,因而可以提高患者麻醉苏醒后的认知水平[5]。

在本次研究中,在麻醉前12h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麻醉苏醒后12h及24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较静吸复合组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硬膜外麻醉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综上所述,静吸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手术后的短时间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参考文献:

[1] 彭学强,刘志群,吴论等.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8):939-941.

[2] 方梅,董志红,张冰等.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6):699-701.

[3] 魏昌伟,俞一瑾,倪新莉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9):1054-1056.

[4] 章放香,宁俊平,邱冰等.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2):188-190.

[5] 陈政文,丁顺才,张玲等.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1):31-33.

上一篇:中药固体制剂的防潮技术及辅料应用 下一篇: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