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爱心妈妈”的温暖行动

时间:2022-05-19 06:27:43

贵阳“爱心妈妈”的温暖行动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使数百万的四川同胞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也使一大批孩子变成了没有亲人的孤儿。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遗留问题,也是最牵动人心的问题之一。孩子们失去了亲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服、食品和玩具,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份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以此来抚平内心的创伤。

[招募]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5月15日,《贵阳日报》发起了领养灾区孤儿的“贵阳爱心妈妈行动”,这在全国是首创。本次活动有3种形式:一是认养1名孤儿,对孤儿长期提供“一对一”的资助;二是资助1名孤儿的学业,对孤儿提供“一对一”的短期资助;三是献出1份“母爱”,“一对一”结对表达关爱,在春节、中秋、六一等节日给结对帮扶的孤儿打1个亲情电话、发1份亲情贺卡,送1份节日礼物,献1份亲情关爱。消息见报后,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早上8点10分,报社办公室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原来设置的1门热线电话已经不能满足踊跃报名的市民,后来增加了2门热线电话;《贵阳日报》活动接待室挤满了前来报名的群众,安排负责接待来访的工作人员也由3人增加到了10几人。招募的第一天,就收到了报名表上千份。

5月16日下午,发起方又在贵阳大十字广场举行现场报名活动。活动开始不到20分钟,报社准备的500余份登记表就被爱心群众一抢而空,许多没能领到报名表的群众还围住工作人员不断询问,请求给他们也登记报名。

“我虽然不是贵州人,但也请一定要给我一个‘贵阳妈妈’的名额。”一位省外爱心人士在电话里说,“贵阳妈妈爱心行动”开展得很好很及时,为全国的爱心人士提供了一个向地震遗孤献爱心的平台。

据统计,截至5月17日,共向全社会招募“贵阳妈妈”2600名,其中有20%的志愿者是外省人,还包括不少男性。

[筛选]40位“妈妈”成为代表

《贵阳日报》副总编辑周海燕告诉记者:“我们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孤儿的认定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最短3个月,最长的是1年。申请手续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因此冷了妈妈们的一片热心。‘六一’儿童节将至,正是孩子们最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将组织40位妈妈到灾区绵阳去看望孩子,献上一份爱心。”

这40位“妈妈”不仅代表了2600名招募者的一片挚爱之心,也代表贵州人民的真情厚意。主办方考虑到,为了不让这些孩子受到第二次伤害,代表的首选将是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和一些有着感人故事的报名者,他们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社会之爱。因为担心言行不当,伤害灾区的孩子,临行前主办方专门请心理专家给“贵阳妈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

在采访过程中,贵阳日报社负责这次活动的记者丁涛给记者介绍了几位具有特殊意义和代表性的“妈妈”。

张永琴,是40位赴灾区慰问的“贵阳妈妈”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上世纪80年代,她曾经在映秀镇的卫生院工作过,并在映秀结婚,与丈夫在映秀生下女儿,一家三口在那里度过了5年美好的时光。

丁涛说,到绵阳的那天正好是张永琴女儿的大喜之日,她不能到场参加女儿的婚礼,但是她想把整个慰问的过程用DV拍下来,作为送给女儿的一份特殊结婚礼物。

王玲,今年36岁。一看外表就是位贤惠温雅的年轻母亲,但这位“贵阳妈妈”刚在两个月前做完癌症切除手术,对于一位不幸患上重症的病人来说,在这个关键时刻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但她不顾还没有完全康复的瘦弱身躯,毅然参加到“贵阳妈妈”的行列,给灾区儿童带去母亲般的温暖。

陶敏,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是这群“贵阳妈妈”中最具专业知识的一位。她做了一份心理抚慰对象的详细要求,把一切可以与孩子们交谈的话和不能说的话全部打印好,分发给每一位慰问成员。陶敏不只一次地告诉同伴:“在灾区,我们要注意自己每一个言行,不要对孩子们造成第二次伤害,我们要用心去抚慰受灾受难的孩子们。”

田吉鸿,湖南人,是少数的男性“贵阳妈妈”之一。他是5月19日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后,连夜赶到贵阳来报名的。当时招募活动已经结束,但工作人员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以最后一名“贵阳妈妈”的身份加入到慰问行动中。

……

每一位“贵阳妈妈”都有自己的故事,她们带着各自的故事开始了这次爱心之旅――绵阳市高新区试验中学内临时搭建的帐篷学校。

[感动]爱心流淌,真情荡漾

出发当天,原本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都是主办方提供的,但是刘红梅发动了身边所在社区的居民,为灾区孩子捐献了一大箱贵阳小吃;艾英红到市西路为孩子添置了游戏时需要的道具;冉景强还联系其在成都所属的企业,为孩子们送来动漫读物;周永梅和杨梅发动周边的女经营户给孩子们准备了体育用品。还有一些没有被选上的志愿者也主动送来了礼物。爱心再次涌起热潮。

“到达绵阳,我们没有看到倒塌的房屋、没有看到遍地的尸体,但是我们看到了无数灾民无家可归的情景。”随行记者丁涛对记者说,“这里的孩子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多很多,得知我们是从贵阳来送慰问品的,一下围上来很多孩子,都嚷着要礼物。因为他们真的已经一无所有。”

“贵阳妈妈”给孩子带去了“爱心箱”,带去了信心、快乐和更多的爱。箱子外面还贴上了印有“贵阳妈妈”字样的纸条,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我们贵阳人民送去的祝福和关爱。

送完礼物,“妈妈”们就到各个帐篷里看望小朋友,同孩子们一起聊天、嬉戏、发贺卡。

李木子和周琴两位“妈妈”,深知家庭的残缺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也深知作为一位母亲,怎样以更多的爱去关心和呵护在残缺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她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一个妈妈对孩子熟悉的眼神,去和灾区儿童们聊天、嬉戏。李木子差不多1个小时没有离开孤儿王晰的身边,不停地给他说一些快乐的事情,还不时搂住这位失去母亲的孤儿;同样周琴就坐在礼品发放区孩子们的中间,拥着四五个孩子,细声地跟她们聊天,好似在说一段童话故事、哼一曲动听的摇篮曲……

在现场无论走到那里,都能听到“贵阳妈妈你好”、“谢谢贵阳妈妈”的呼声,是“贵阳妈妈”让这些孩子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和关爱。

一个叫陈显翠的小女孩,在“妈妈”们要离开的时候把自己的泡泡糖送给了其中一位“妈妈”,她说:“我什么也没有了,前几天有一位阿姨送的糖,我现在拿给你吃,我舍不得你走……”话音刚落,这位“妈妈”已经泣不成声。

[感言]“让我们这个爱的直通车进行到底”

3个小时的慰问时间是短暂的,但带给孩子们的安慰和欢乐会永远留在他们心中。孩子们不会忘记,在贵阳有很多的“妈妈”挂念着他们;孩子们不会忘记,和“妈妈”们拉勾说好“我一定会坚强的活着!”……

离开绵阳时,“贵阳妈妈”们留下了写着自己联系电话和地址的小纸条,并告诉孩子们保管好纸条,想“妈妈”的时候就给她们打电话。

回到贵阳后,丁涛收到了那个名叫王晰的小朋友发来的短信:“明天我就要和爷爷、奶奶回老家了。叔叔,谢谢你陪我度过了很开心的一天,我会想你的!”短短的一句话,却让丁涛回味许久。

“贵阳妈妈”王玲说:“这一路走来,看到的和经历的,都让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句话:让我们这个爱的直通车进行到底。”(贵阳日报供图)

上一篇:紧急行动,贵州与四川并肩而战 下一篇:废墟上,让我们期待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