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CA-153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时间:2022-05-19 01:13:23

CEA、CA-153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集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和血清样本各65例,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其胸水和血清CEA、CA-153的含量,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CEA、CA-153水平与良性胸腔积液组有显著差别(P<0.01),胸水的二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单项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CEA、CA-153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胸腔积液;CEA;CA-153;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89-02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已上升为恶性肿瘤第一位。如何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水平,仍是临床上关注的重要课题。血清肿瘤标志物已普遍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检测,但单一标志物作为诊断依据,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1],笔者对38例恶性胸腔积液及27例良性胸腔积液进行了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53的联合检测,以探讨其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8~81岁,平均(61.0±6.9)岁。其中肺腺癌28例,小细胞肺癌10例,均经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镜检查等确诊;良性胸腔积液患者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39~85岁,平均(59.0±6.7)岁,其中结核性胸膜炎25例,胸腔外伤、脓胸各1例,根据胸腔积液细菌学检查、生化检查、抗结核性诊断治疗的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1.2 检测方法

每例病人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及胸水各5 ml,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CEA及CA-153检测,所有检测当日完成。检测仪器为Bayer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仪,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定标液和质控品,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SOP)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以CEA>5 ng/ml、CA-153>38 U/ml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恶性组和良性组血清及胸水CEA、CA-153检测阳性率比较,恶性组肿瘤标志物单项或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1),且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单项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恶性组与良性组血清及胸水检测值比较,恶性组CEA、CA-153值均高于良性组(P<0.01)(表2)。CEA在胸水与血清中的比值分别为4.43∶1、0.87∶1;CA-153胸水与血清的比值分别为3.25∶1、1.08∶1。亦说明恶性胸腔积液时胸水中的CEA、CA-153水平升高更为明显。

3 讨论

肿瘤标志物是癌变细胞在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所分泌的一些活性物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成为早期发现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新的标志物不断涌现[2],但在大多数基层医院,一些新的检测项目较难开展。我院近年开展的CEA、CA-153检测,为良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性质鉴别、疾病的疗效观察和监测肿瘤复发等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CEA是由内胚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为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乳腺、卵巢等恶性肿瘤疾病的肿瘤标志物,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3]。CA-153是从乳腺患者组织细胞碎片和细胞质中提取的糖类抗原物质,亦称为乳腺癌相关抗原。

本研究发现,恶性组胸水中CEA、CA-153两项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阳性率及检测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P<0.05),尤其是胸水中CEA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恶性胸腔积液CEA、CA-153联合检测阳性率(86.84%)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表1,表2),这表明肿瘤标志物CEA、CA-153检测有助于积液性质的鉴别,而两项联合检测则有助于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从表1还可得出,无论是CEA还是CA-153,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胸水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血清阳性率的情况,这可能因为有些恶性肿瘤患者的胸水内CEA、CA-153水平刚升高时,血清内水平还处于正常,而一旦血清内CEA、CA-153水平升高,表明肿瘤标志物已释放入血,疾病可能已进入更晚期阶段,也就失去了早期诊断的意义。因此,检测胸水肿瘤标志物比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更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翁彬,孟庆宝,王雷萍,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实验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6,4(23):486-487.

[2]廖秋林,陈铭声.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活性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6):514-515.

[3]陈建华,欧阳玉林.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2):199-200.

(收稿日期:2007-08-0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不同检测方法对检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比较研... 下一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止泻合剂中葛根素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