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与夸张贴现

时间:2022-05-19 09:54:53

校园贷与夸张贴现

你挤到学校的布告栏前,看到这样一张小广告:“新款苹果手机,直降778元,活动价5310元,月供274元,零利息,零手续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个时候,这张薄薄的纸在你眼里已经不是一张纸,而是一部崭新的手机了。

我们要谈的可不是苹果手机有多炫,而是先来谈谈我们的大脑构造。在我们的大脑的前脑岛有一个称为“伏隔核(accumbensnucleus)”的区域,这是和大脑愉悦中心有关的区域,比方说女神约你去看电影,你在体育比赛中赢了对方等等,你的这个区域都会释放多巴胺让你兴奋起来。

你的“伏隔核”区域已经派发出“你将获得一部新款苹果手机”的奖励,你迫不及待去拨打消费贷款的咨询电话现在,你把新款手机捧在手上了,不过接下来你得陷入长期的还贷痛苦中,你这时发现,什么“零利息,零手续费”都是浮云。据网贷之家201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 10%~25%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

是否选择贷款这可是个行为经济学问题。经济学家将这种贷款消费行为称为“跨期选择”,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不同时期的成本和收益。

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在1981年做过一次研究,他让受试者选择:是今天立刻领到15美元,还是以后领到一笔更高的钱?如果要他们一个月、一年或十年才能兑现,这笔钱分别应该多少才合理。这个答案的平均数字是:等一个月需20美元,等一年是50美元,若等十年则要100美元。这也意味着一个月期限的年折现率是 345%,一年期限是 120%,十年期限是19%。

从理论上说,当人们在预期金钱收入但尚未得到的时候,他们能够理性地在消费和储蓄间做出规划。然而经济学家们发现,这一推理是有缺陷的,他们指出,尽管人们的愿望是美好的,符合理性选择,但是当钱真来到的时候,人们的意志便崩溃了,钱往往立即被花掉。因此,经济学家把人和金钱之间这一反常现象,称之为“夸张贴现”。

在泰勒的另一个试验中,他让受测试者选择:你愿意今天获得20美元,还是一个星期后获得22美元。试验的结果是大多数人会选择今天的20美元。换句话说,人们更倾向于立刻拿到钱并把它花掉。

传统的“经济人”假定每个人都具有无限意志力追求效用最大化,然而在现实中,人们虽然知道什么是最优,却因为意志力方面的原因而无法选择最优,往往基于短期利益而非长期利益做出选择。比如,当下吸烟的享受和未来健康的冲突,当下使用贷款购买新款手机、电脑和未来财务健康的冲突,事实证明,人们往往会做出短视的选择,更注重及时的享受。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并非人人都没有规划,不能自我克制。经济学家把这种自控力称为“延迟享乐”。他们发现,在对各种动物进行的延迟享乐研究中,大脑皮层越发达的动物,把及时享乐变成将来奖励的能力也越强。试验证明,老鼠延迟享受的时限极为短暂,狗稍长,灵长类动物更长。所有的动物延迟享受的时限,都只能用秒或者分来衡量,但人类却可以维持数年。

也就是说,能克制当前诱惑、权衡全局的人,意味着他的大脑比较发达。因为,延迟享乐意味着理性认知足以战胜情绪冲动,这就需要大面积的大脑皮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说,人的大脑在处理问题时有两套系统,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卡尼曼在回答为什么 63%的直觉型受试者说,他们宁愿这个月拿到 3400美元,也不愿下个月拿 3800美元,这些人是通过系统 1来考虑这个问题,也就靠着冲动、凭直觉。而另一部分人用大脑思考得比别人更多。这种能力,我们也称之为“理性”。

不计后果的使用贷款满足当下的欲望,这是我们的本能在作祟,大脑的伏隔核催促你享受当下。这也许是人类进化机制的“残余物”,我们的原始祖先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更在意当下。然而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还进化出一种叫做“理性”的珍贵东西。所以,在你决定是否使用校园贷的时候,最好用理性多思考一下。

上一篇:语言积累,“微”字里藏大智慧 下一篇:“金九”终于止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