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法》中对旅游者的几点人文关怀

时间:2022-05-19 04:02:34

论《旅游法》中对旅游者的几点人文关怀

随着旅游业爆棚式的发展,旅游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让大众“游有所乐”,这关系到大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它对旅游相关内容都作了明确规定,以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为主线,与现行法律和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以《旅游法》的主线为依据,浅谈法条中对旅游者体现的人文关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旅游业迅速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领头羊,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旅游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旅游者法律意识淡薄、旅游市场缺乏规范、旅游经营者间恶性竞争、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凸显。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旅游法》的规范和引导,旅游者也需要《旅游法》保障其合法权益。为规范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在国家的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旅游法》历经三十多年,终于应运而生。在法制社会中,法律始终为人而存在,《旅游法》也是为旅游者所立。在旅游市场中,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参与者,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也是围绕着旅游者展开的,政府对旅游业的监督,也主要体现在保护旅游者合法利益的方面。所以在《旅游法》中,立法者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旅游者的价值需求,为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一个制度性的保障。

一、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低碳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明星产业。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方面旅游业在迅猛发展,一方面旅游活动中旅游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导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阻碍了旅游业前进的步伐,更侵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就谈几个热点问题,例如强制购物,一直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非常敏感尖锐的问题。“零负团费”也是旅游经营者常用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在旅游业中普遍存在。旅游者法律意识淡薄,旅游经营者利用这一点,不跟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当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没有合同的约束和法律效力,旅游者就不能争取到自身合法的权益。旅游权是人人可享受,人人平等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大,但是目前旅游经营者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旅游活动中,这类特殊人群得不到关怀,导致了旅游业公益性质的缺失。由于我国假日制度还未完善,景区片面追求“门票经济”,在黄金周超负荷容纳旅游者,不但让景区接待服务水平大打折扣,败了游客的兴致甚至让旅游失去应有的意义,而且也埋下了旅游安全隐患,无疑会影响到景区的对外形象和整个旅游业的社会效应。

(二)旅游法研究现状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旅游法律法规来引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学术界旨在完善旅游法、规范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研究层出不穷。由于国内外旅游业起步时间不同、发展状况不同,我国的旅游立法与国外成熟的旅游法还是有较大差距的。部级旅游立法数量少,层次低,旅游法律体系很不完备,有很多法律制度的空白,总之,我国的旅游相关立法需要完善的空间很大。

我国学界对于旅游法的研究历经三十多年,现在仍呈进行时。汪传才认为当前制定的《旅游法》应当是规制旅游业、但又不限于旅游业的旅游基本法,并提出了框架性立法、以人为本、旅游可持续发展等三种立法理念作为当前立法的价值指引,以推动立法。刘红缨强调以“旅游权”作为基点,来聚合旅游行为发生过程中法律关系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强调旅游法的核心价值是旅游者的权利,而“旅游权”应被视为公民权利的组成部分。这样,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化,这部法律却是持久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黄健雄认为旅游法应突出保障旅游者权益和旅游经营者利益的维护。应明确旅游者权益的保护范围,针对当前旅游市场的实际状况,在突出和加强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的同时,也不能无限扩大旅游经营者的责任,对旅游经营者的利益也要进行合理维护。

二、《旅游法》中的人文关怀

旅游法总则中明确了立法宗旨,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总则中明确了公民旅游权利:公民有依法在境内自由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权利。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旅游权利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其旅游需求。立法宗旨和公民旅游权利都放在了总则的位置,说明旅游法在立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旅游者的权利,并将公民旅游的权利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给予保障。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调整规范社会的最低准则,是为人类社会服务,旅游法也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行业权威规范。旅游法的制定从人的角度出发,具有人文精神,是为旅游者服务、为旅游经营者服务、为旅游业服务的。

旅游法分则的第二章、第六章、第八章分别从旅游者、旅游安全、权利救济三个方面来保障了旅游者的权利、规定了旅游经营者的义务、以及当旅游者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旅游者的权利是可以得到相关机构救济的。在权利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旅游者权益保护的地位。

(一)针对热点问题,《旅游法》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强制购物和“零负团费”总是分不开的,旅行社为了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就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引诱、欺骗旅游者,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旅游业的形象和旅游者的合法利益。在《旅游法》中第九条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完全取消了进店购物项目,行程表里仅有每日旅行线路、景点、交通、住宿。此外,旅行社在行程中都会留出半天或者一天自由活动时间,方便游客购物。这一规定将有效抑制强制购物和“零负团费”,提升游客旅行体验。

《旅游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旅行社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订立合同。旅游服务合同是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签订的保证旅游服务质量的合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是掌握信息资源的一方,属于优势的一方,由于信息平台和机制的不健全,旅游者无法准确掌握旅游信息,属于劣势的一方。《旅游法》针对这对旅游者极不公平,信息的不透明,也容易导致旅游市场失灵的现状,将立法重点放在了旅游服务合同的签订前、签订时的信息的持续披露上。这一规定,让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与旅游经营者签订旅游服务合同时,可以持续的掌握旅游信息,货比三家,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旅游经营者进行合作。改变了过去旅游服务合同的形式化,公权力的介入,让旅游经营者自愿的披露信息成为过去,这给想购买旅游服务、却又信息缺失的旅游者来说,带来了最有利、最直接的、最大自由程度的福利。

在对待特殊人群这一方面,《旅游法》第十一条和第七十九条都明确规定了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享受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旅游经营者组织、接待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旅游者,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由于特殊人群的旅游市场开发尚未成熟,在进行旅游活动的时候,这三类特殊人群不能平等的享受旅游服务。因此,在《旅游法》中直接将特殊人群的平等的享受旅游服务和安全权提出来,是给旅游经营者一个导向,让旅游经营者在开展今后的旅游活动时,给予特殊人群人文关怀和照顾。这一规定可以促进特殊人群旅游市场的开发,满足旅游经营者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还有利于旅游业社会效益的实现。

正如2013年的国庆假期,九寨沟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景区超负荷接待游客,旅游者不仅不能身心愉悦的享受假期,旅游者的安全会存在很大问题。《旅游法》在第四十五条中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在“门票经济”的长期作用下,旅游经营者忽略了景区超负荷接待问题,理性的面对和处理游客“超载”问题,体现着一个景区是否有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决定着景区旅游品质如何、能否进一步提升。这一规定有利于旅游经营者转变经营思路,从旅游产业的大局出发,注重景区承载量的问题,让游客“游有所乐”,也对保护景区、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较为现实的作用。

在旅游者安全问题上,《旅游法》从旅游者本身、旅游经营者、政府部门三个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制度保障。第十二条、十五条、八十二条都做了详细规定,在这三个法律条款中,除了强调旅游者的人身安全,还特别强调旅游者的财产安全。旅游活动本来就是围绕旅游者开展的,所以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规定符合旅游业的实际,兼具市场性和行政性。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除了自我保护的责任,旅游经营者、政府部门也要注重旅游者安全问题,这才能保障旅游活动顺利进行,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结语

《旅游法》的颁布是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以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为价值主线和结构骨架,这符合立法原则和国际旅游立法共识,将促进我国旅游业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引擎的作用。《旅游法》以人文本,从旅游者的角度立法,全方位给予旅游者人文关怀,符合立法精神,让旅游者“游有所乐,途有所安”,这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上一篇:节事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下一篇: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