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5-18 08:10:29

“三位一体”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校近几年来在德育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成功育人之路。

一、重管理、抓建设,构建新型的德育管理体系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开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工作必然出现断线、断层、断面。为了确保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校注重对德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

(一)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树立班子的形象

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首先要搞好班子的自身建设。每周一的班子例会上,校长经常带领大家进行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进行思想教育。如,昨天学习的“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平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学习之后领导们很受教育。然后再开计划总结会。中层领导进行自学,校长给买了很多有关教育教学管理的书籍,发给每位领导,要求自学,记笔记写心得。走出去学习,校长带领领导班子到一些管理先进的学校去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如去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派韩军主任去杜郎口学习,派杨再辉主任、费忠辉老师去大连学习等等。切实为师生多办实事,通过学习,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管理技能,使领导做到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

(二)注重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1. 建立并不断完善政治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七八节的政治学习是雷打不动的,必须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等教育法规、文件且定期考核。另外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如领着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事迹,学习杜顺的事迹,自学教育理论。做学习笔记,且定期检查。从而多角度、多侧面的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并且引导教师自学和写教育叙事,学校统一收取和检查。

2. 坚持不懈的抓师德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必须先提高自己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情操去净化学生,所以师德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定期对教师的师德做民意调查,即让学生民主投票,选出你心目中优秀的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足。根据学生的问卷情况,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管理教师。如“课堂情况调查表”、“上课报告制度”校长信箱,每月校长至少周一次专题反馈,解答师生的热点问题等。

3. 互相借鉴,发挥先进的榜样作用。学校每学期末都对所有老师进行奖励。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区师德先进教师的推荐等,都是选出爱岗敬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教师思想端正、廉洁从教的教师,无论是从平时表现,还是量化积分,都是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为骨干教师,以此来树立典型,推动德育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

(三)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几年来,学校一直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确定的“促进农村学生多元成材”的德育科研课题,已在“十五”期间成功结题。“三自”教育的课题已经报到省级课题,已经得到省级科研领导们的认可,近期将开题。2010年8月开始实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已经开展近一年,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对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充分发挥了教育职能,我们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挖掘,进行了尝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校将进一步的开展下去,更好地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注重学校环境育人,培养健全人格

环境育人在教育学、心理学中都有具体论证,环境育人是潜移默化熏陶教育,是无声无息情景感染教育,经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投入资金,加强学校的硬环境建设

我校自新领导班子成立以来,非常注重对学校环境的建设,今年在区的支持下,新建了160平方米的厕所。即将建设4000平的食堂、宿舍楼马上开工,校园进行了整体的设计,且投资1万余元进行楼内外的文化氛围设计如绿地草坪,楼内的展板,书画展。这样的校园环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德。

(二)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学生软环境的熏陶

1. 升旗仪式规范,奏唱国歌,国旗下讲话庄重,升旗仪式活动中校长亲自为红旗班班主任颁旗,照录相留念。全校师生高声朗诵校训“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学生在班级后可过程中高声朗诵学风“明礼自律,乐学创新”再上课,教师课前在年级组高声朗诵教风“厚德博学,敬业善诱”再进入班级,在庄严的环境熏陶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学习兴趣。

2. 以“五个一”为载体,本学期以学唱百首歌曲,读百部名著,学习百位名人为主要活动内容。开展一系列活动。现在的校园内文化氛围很浓,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3. 通过校园电视台成长之路活动,学习名人成长之路,年级优秀学生代表的专访,午间新闻,自主管理主题班会,卫生志愿者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真实有效。

三、抓好常规管理,突出强化学生行为规范

1. 学习理论,掌握原则。学初校组织七年新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月进行普法常识教育,政教处安排内容,班主任作为主讲教师,学生写笔记,班级设立法制角,每月展示在法制角上,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自觉遵守,学校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抽查,看学生的执行情况,使学生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

2. 建立学生综合评价制度。

(1)本学期学校对值周生进行了重新组织,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并执行了值周生量化考核管理体制。这样加强了值周检查力度,对检查结果两周一总结,并在班主任年终考核和月资金中有所体现。并对此顼工作进行月小结,学期总结,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2)建立学生档案和量化考核制度。跟踪学生思想状态。本学期实施学生综合评价,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量化评分,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量化考核制定本班的量化考核方案,对学生进行细化的量化考核,并纳入学期末的综合评定中。在档案袋中,把学生平时的表现、思想状况、考核成绩、家庭情况、每周的反思及在学校学习中所受的奖励和犯错误时的处理意见都放入学生档案袋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3.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常抓不懈。为培养中学生的良好形象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细微处做起,如穿校服,佩带校牌,语言的文明,走廊的纪律,对教师客人问好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严格的检查,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目前,我校学习环境优雅,学习秩序井然。

四、加强学科渗透,发挥主渠道作用

课堂永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作用的发挥事关德育的成败。

1. 要求政治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采用各种形式、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容量、高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保证完成理想信念教育任务。

2. 要求全体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必须确立德育目标。找准本学科、本节课的德育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渗透,真正做到“文德统一”,寓教育于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

3. 文科教学比较容易和直接进行德育渗透,要求语文、历史等教师可以直接在教材讲述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感情。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中学生受到心灵的启迪。

4. 要求理科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从不同侧面进行德育渗透。事实证明,只有挖掘不透的教材,而没有不能成为德育载体的教材。活动引路,本学期针对我校学生的心理、思想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德育,基本是以班会的形式对全校学生从上网吧、课间在教学楼内打闹、抄袭作业、结帮拉派的斗殴等多种不良现象进行分析和教育,踏踏实实地分析和处理好学生们在以上诸多方面存在的毛病,尽量使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个良好的进步。

五、建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沟通

现代的中学生如果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已不能对他们进行成功的教育,因为他们生活中一大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所以家庭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才是学生的第一个启蒙教师,如何加强家长的思想素质,帮助学校共同管理学生,是现在学校工作的一大重点,所以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协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使之健康成长。经过民主推荐,学校的严格挑选,在众多的家长中选择了20位家长为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成员,他们有权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学校的一些举措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同时把学校的思想反馈给其他的家长,做其他家长的工作,使学校的一些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双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的管理。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议,讨论学校的一些发展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恋问题等现象,建立学生电话联系卡,随时与家长联系。

六、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放宽学生眼界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进行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已不符合现代中学生的特点。所以,必须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走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去体会社会,适应社会,驾驭社会,这样才能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所以本学期我校加强了多方面的人文教育。校园电视台到学生家去采访,到社区、村委会、村屯去了解先进事迹,在学校进行直播,每学期到学校周围和镇街道进行卫生清理,开展百名大学生与我校百名学生“手拉手”活动。

作者简介:王广林(1970-),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五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上一篇:中职学生管理方法创新的再探索 下一篇:高考作文广东卷素材运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