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一座美丽浪漫的城

时间:2022-05-18 07:52:28

透过巴士的窗看悉尼

由AIA组织的游学活动有一周的时间是在悉尼大学参加课程培训,大家分住在不同的Homesaty(寄宿家庭)。我和雨嘉同学的Homesaty所在的Chichester St Maroubra距悉尼大学有近一小时的巴士车程。一路上,我们会经过绵延数里的草坪、姿态各异的建筑、或宏伟或别致的教堂、由监狱改建而成的著名的海德公园、繁华的中心商业区以及热闹的唐人街,然后渐渐远离闹市,来到湖水环绕、水鸟嬉戏的悉尼大学。每天两小时的巴士时间给了我尽情饱览悉尼的机会。

悉尼的清晨,天是明亮的蓝,不带丝毫杂质,空气清新湿润。清晨的悉尼,没有我们想象中大都市的忙碌与拥挤,反而有一种田园般的闲适与悠闲。既看不到睡眼朦胧的学子,也很少见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见到最多的是全副武装的骑行族。他们头戴色彩斑斓的安全帽,身穿各种紧身舒适的运动衣,脚下一双轻便的运动鞋,完全是职业车手的装备。后来才知道,对装备的讲究完全缘于澳大利亚人强烈的交通安全意识,骑自行车不戴安全帽在澳洲是会被重罚的。清新的空气,干净的街道,色彩缤纷的安全帽,自行车族在悉尼的街道上构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线,也让我们感受到悉尼的清新与健康。

巴士每天畅通无阻,因为悉尼很少堵车。巴士车内很安静,乘客或看手机,或听音乐、看书,大多都专注地干着自己的事情,偶有闲聊的,但也会放低分贝,绝对不会影响到周围的乘客。

傍晚时分,尤其是周末的黄昏,当夕阳的余晖洒向悠闲的悉尼时,你会发现,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要数酒吧和咖啡馆,那里随处可见或喝着啤酒或品着咖啡的人们。这是大多数悉尼人周末的生活方式,他们周一至周五上班,工作时间一般从早上9点至下午5点,除此之外的个人时间是不可以随便被占用的。我们的Homesaty所在的郊区,超市19点钟准时关门,还真是不方便。但这就是澳洲,国土面积辽阔且物产丰富,上学不花钱,生孩子不花钱,买新房有补贴,医疗、养老、生育等生老病死一系列大事都由政府或保险公司负担,所以人们可以舒缓地、从容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Tajna(我们的澳大利亚辅导员)告诉我们,澳大利亚的国徽上画的是袋鼠和鸸鹋,这两种动物只会一直向前行进,不会拐弯或者后退,故以此寓意国家永远向前,但实际上澳洲人更像桉树上的考拉,悠然自得,慵懒安逸。

巴士上所看到的悉尼很美,但终究是隔着一层的。如果走近,又会是怎样的呢?

站在悉尼街头,艺术就在身边

湛蓝的天空下,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如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飘浮在碧蓝色的海面上,象牙白的贝壳在太阳下熠熠生辉,呈现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美。走近音乐厅,最不可思议的是可容纳2679名观众的音乐厅竟然无需扩音设备,且琴声在每一个空间都清晰悦耳。原来,音乐厅内墙中装有一架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该琴有10500个发声的风管,真是神奇!听着歌剧院曲折的建造历史,为未亲眼目睹过自己经典之作的丹麦设计师约恩・伍重而唏嘘,为源自切开的桔子的灵感最后演绎为起航帆船的造型而着迷。或许,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它给了你最佳的灵感,成就了一个传奇的人生,让全世界人仰慕你的大名,欣赏你的作品,可偏偏让你与你的经典擦肩而过。或许,生活本就充满遗憾,而艺术就是为了圆那一个个缺憾,圆人们的完美之梦而生的吧!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圣玛利亚大教堂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感性的认识。位于Hyde Park对面的圣玛利亚大教堂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它始建于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正式来到澳大利亚是在1820年,因此圣玛利亚大教堂又被称为“澳大利亚天主教堂之母”。大教堂由当地的砂岩建成,采用欧洲中世纪大教堂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尖塔高耸深邃,在悉尼蓝水晶般天空的衬托下,竟有轻盈修长的飞天感。尖肋拱顶让教堂内显得高大空阔,阳光透过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长玻璃照进教堂,加之管风琴金色管子的反射,使教堂沐浴在庄严而神秘的金黄色光芒中。那个瞬间,我的内心是那样的宁静而虔诚。回望圣玛利亚大教堂,它如一曲动人的音乐,让每个孤寂不安的灵魂找到归来的路。

如果说悉尼歌剧院和圣玛利亚大教堂给人以神圣庄严之感,那么悉尼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的各种表演则让你触摸到民间艺术的脉动。维多利亚女王大厦建于1898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执政50周年而建,是悉尼19世纪末伟大建筑之一,也是悉尼最大最豪华的购物中心。在大厦前的伊丽莎白女王雕塑下,五六个年轻人在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中秀着自由劲爆的舞蹈,让空气中多了青春的活力与热情。步行街上,一袭白色长裙的活雕塑艺术家如天使般优雅地给路人一朵小花,当然只限于给她精致的小花篮中投入硬币的路人。达令港前,有一个亚洲面孔的小伙子脚踩滑轮表演着惊险的飞刀游戏,虽然刀总是掉下来,但观看的人们还是不断地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悬挂着“通德履信”匾额的唐人街大门前,剪影艺术家正用一分钟的速度、5澳元的价格给行人剪着形象鲜明的轮廓像……如果你愿意,可以花一下午的时间去慢慢地欣赏这些表演,它们会让你感到生活的有趣,你会发现原来啤酒瓶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简单的舞蹈也可以传达出最炽热的生命之美。

站在悉尼街头,你会顿悟,其实,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Homesaty,一家一世界

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澳洲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AIA安排同学们住在Homesaty。这些家庭有的严格,有的随和,有的注重文化的交流,有的则是以寄宿为生的国际大家庭,一个个家庭、一个个故事后面展现的是最鲜活最真实的文化。

而我们所在的Homesaty的男主人Evan和女主人Flor很随和。Flor是西班牙移民,第一天晚上就给我们特意做了Spanish paella以示欢迎。之后每天换着花样,卷心菜包肉、火鸡汤等等,天天不重样。第一天回家时,Evan给我们现场揭秘了家中备用钥匙的藏身之处――后门外花盆中的一枚大贝壳下面。第二天去学校时,Flor给了我们一把家中的钥匙,避免她外出时我们的等待。异国他乡,每天带着家中钥匙出门的感觉温暖而踏实,要知道,她家可是开放式的,客厅与餐厅是通的,而卧室也未因为我们的到来而上锁。试问,我们谁敢将自家的钥匙交给异国的陌生人呢?第二天我们回到家时,餐桌上留着一张字条:

Hi girls

Warm up your food in microwave for 2 minutes and have some rice if you wish.

See you later!

Flor

当我们打开餐柜去拿叉子时,却发现了两双新筷子,太感动了。聊天时我们曾提及筷子的问题,但并没有要求他们准备,没想到细心的主人第二天就为我们准备了。想起Flor,有太多感动,她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临时调换到她家的学生,她帮我的小伙伴把离开时落下的钱包和水杯送到了酒店,和我一起上网选邮票,帮我们寄明信片,她家的WiFi一直为我们免费开放(澳洲的流量费较贵,所以很多家庭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还记得她在缝纫机前做椅子座垫时的样子,还记得我们在电脑前查Bellroy店时的交流,还记得有时彼此听不懂时无奈的笑和听懂后的拥抱,一切是那么的融洽与和谐……

一个家一个世界,他们让我们经历不一样的生活,得到不一样的启迪。叉子与筷子,规则与关爱,其实都很好,就看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理解。

1月22日,我们告别Homesaty,告别悉尼,前往布里斯班。这天,Homesaty负责送大家到悉尼大学图书馆,清晨的空气中夹着淡淡的感伤。

来了一位身材高大的母亲,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健康阳光,她和两个孩子开心地照相留念,然后走过来对我说了一长串话。原来,寄宿在她家的两个孩子用WiFi上网,流量费共计10澳元,孩子们还没有付这笔费用。我赶紧叫来那两个孩子,他们给了钱,我顺手拍了一张照片,并戏谑道:“这张照片就叫‘付流量费时的样’”。那位母亲自始至终保持微笑,拿到钱后向我们说着谢谢微笑着离开了。

这或许就是文化的差异吧,我们开玩笑,要是我们肯定会不好意思在离别时要流量费,钱又不是很多,说出来多伤面子啊!但对于这位母亲的做法我们没有任何的不快或不理解,相反,她坦诚得可爱。想想经常被面子折磨的我们,反而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这种做法,既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刻意委屈自己,也不会在委屈自己之后转而又抱怨别人。我们往往花大力气去了解别人、认识别人、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少花精力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关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个母亲给了我很大启示,我们完全可以保持微笑,在微笑中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权益,简洁却直达。而你简单了,世界也就简单了。

送走这位家长后,我们看到一位妈妈左右手分别拉着一只行李箱朝我们走来,而我们的两个学生一左一右只背着自己的随身挎包轻松地走着。“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埋怨这两个学生,并对这位妈妈说,他们两个又高又壮,让他们自己来。两个孩子委屈地说:“没有,是她硬不让我们拉。”再看这位妈妈时,很有中国妈妈的味道,面容可亲、慈爱,眼睛里泛着泪花,那个瞬间,伤感蔓延,更多的却是感动――为这份无国界的母爱。因为用心,因为有情,所以难过,所以流泪。这位妈妈,我们想说:“因为有你,我们更加热爱悉尼这座美丽的城市。”

这一路上,虽然匆匆,但匆匆中我们与这个国家如此亲近,我们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悉尼大学初识澳洲教育,在风格迥异的寄宿家庭体验澳洲生活,在高耸入云的悉尼塔眺望这座城市,在美丽的天堂农庄拥抱可爱的考拉……

我们惶恐,我们勇敢;我们相遇,我们感受;我们离别,然后怀念。

悉尼,一座美丽浪漫的城。

上一篇:电工实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 下一篇:关于软件技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