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智慧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

时间:2022-05-18 01:44:56

学生智慧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

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每一个孩子都好比一粒饱满的、有生命力的种子,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其内在智慧的种子才会萌发。最近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老师执教的《猴子种果树》一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他在课堂上高超的启迪学生智慧的策略。

一、读中诱思——学生思维的种子渐渐萌发

课始,薛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中有一些生词,我们先来认一认,接着出示大屏幕:

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 (竖着排列)

然后出示另外一组:

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樱桃好吃树难栽 (竖着排列)

薛老师一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一边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好词语。接着薛老师告诉学生,这是农民伯伯在种果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我们也叫做“农谚”。

接着老师又出示两组词语:

乌鸦、喜鹊、杜鹃(竖着排列)

哇哇、喳喳、咕咕(竖着排列)

在全部出示归类的词语串后,薛老师又让学生将这些词语横着读,第一行“梨树、乌鸦、哇哇、梨五杏四”;第二行“杏树、喜鹊、喳喳、杏四桃三”;第三行……教学中,薛老师亲切幽默的引导话语犹如温暖的春日朝阳,打开了学生的心门,让他们本身沉睡的思维犹如一粒粒种子慢慢苏醒、活跃,其内心的表达欲望仿佛新鲜的嫩芽渐次绽放。薛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首先在学生的嘴上活起来。这也为后面讲故事环节的顺利进行设下了无痕迹的铺垫。

二、信步闲聊——学生的思绪芬芳吐蕊

特有的亲和、特有的幽默、特有的睿智、特有的闲适,形成了特有的“薛氏课堂风格”。课堂中,薛老师总是于闲庭信步的聊天之中,聊出学生思考学习的动机,聊出学生智慧火花的不断闪现,聊出学生接连口吐莲花的精彩。

师:讲得越来越好了,优秀!比优秀更优秀叫什么?叫了不得。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给你一个机会,这样讲就比了不得还了不得了!出示:

正当 的时候,一只 对猴子说:“ 。”

猴子一想:“ ”于是就 。

生: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句农谚:‘梨五杏四’。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聊天式的课堂,一步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思维的小苗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此时,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去试一试,讲一讲,他们的大脑在极速地运转着,“下一句是该谁出场了?猴子又遇到谁了?”文本的语言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了。在一个个连续的情境中,学生正在进行语言的“郊游”。此刻学生的思绪的花朵芬芳吐蕊。

三、创编续讲——学生的思韵直上云霄

师:猴子一连几年没有种活樱桃树,你觉得这个猴子心情会怎么样?

生:猴子会很失望、难过……

师:小朋友,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吧?我们再来续编一下:正当猴子难过的时候?谁来了?会对猴子说什么?猴子一想,又怎么样了?自己编一编这个故事?

生:猴子难过的时候,一只狮子“呼呼”地对猴子说: “猴弟,猴弟,我不安慰你,但是你要知道,你不耐心点儿,是什么也得不到的。猴子一想:“对,狮子说得对。我是没有耐心,听了那三只鸟的话,就不再坚持了。”于是猴子种了一棵苹果树。它天天浇水施肥。最后终于吃到了苹果。它高兴地把苹果分给了伙伴,自己也开心极了!(生讲得声情并茂)

“创编续讲”这一话题的抛出,将文本的语言最终嵌入学生生命的历程,并且在续编中学生也明白了做事情要耐心、持之以恒,还要有主见等道理。学生的心智在更大的时空中得到舒展。

四、家庭讲堂——学生的激情再度奔放

(课终,薛老师让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续编好故事)

这一环节,给学生,也给所有听课的老师一个思考:以往“带着问号上课,画上句号下课”的认识是否应该改变一下?课堂是否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端点,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家庭,而家庭则成为学生兴趣和话题延伸的有一个空间。试想着,一个家庭中,孩子、爸爸、妈妈、奶奶、爷爷,一家人一起围绕这一话题,每个人都在思考着 、想象着、交谈着……孩子的思维再次被激发,想象的激情再度奔放,课堂生活也由此得到更为深刻和生动的回应、拓展。

薛老师和学生的每一个话题,既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又是给学生智慧的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学生思维生长的“催化剂”。薛老师的心中有一杆“秤”,这“秤”就是他对学生的了解,对新课标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准确拿捏。有了这杆秤,再加上薛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学生的思维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生长的力量,他的课堂也才有了接连不断的精彩。

(责编 张亚莎)

上一篇:在理解中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 下一篇:我们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