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品与小戏的异同

时间:2022-05-18 11:11:23

小品、小戏是我们广大观众熟悉且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们之所以成为艺术院校培养学生的表演基础课,被列入培养编、导、演人才的必修课程,是因为表现内容都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多以发生在人们周围的小事、琐事为表现对象,当场发生矛盾就地解决问题的快捷和明朗,使得它们迅速占领了一方艺术天地。小品小戏之间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也有些许迥异之处,多年的小品小戏创作,总结了几个不成熟的个人观点,与同行们一起交流。

小品小戏都是结构小而思想内涵不少

小品和小戏在结构上,它同样具备一出大戏“起、承、转、合”的编剧结构。“起”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承”要紧凑扣环,引人入胜;“转”要自然合理,顺畅到位;“合”干脆利落,不落俗套。这也许就是小戏、小品能给人留下细品余味的艺术魅力。小品小戏都是一个“小”的作品,都围绕着“小”字来做文章,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们所摘取生活中的小片段、小事件来反映一种社会现象、生活情趣和思想感情,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大的思想内涵。这种以小见大的好小品、好小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早已远远超越了其本体本能。

小品小戏的人物意识是相同的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戏剧,写人、表现人是舞台艺术的中心任务,一部戏剧如果没有生动的人物,肯定无法赢得观众,更不会流传久远。固然,曲折离奇的情节也能抓住观众的心,但仍需要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才能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帕尔扎克说:“当思想变成人物的时候,才具有能动的力量”。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在于人物塑造,人物是一切好戏的根源,无论是小品还是小戏,我们作者都必须要强化自己的人物意识,在我国戏剧的艺术长河中,艺术家们无不靠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典形的人物性格体现出美的魅力,如孙悟空、窦娥、阿Q、林黛玉、包拯等早已成为高度典型的人物。生活是粗糙的、原始的、无序的,而艺术是精致的、提升的、典型的,我们剧作家就要从观察生活的最佳角度去捕捉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种子,我们既要有艺术家感动能力,又要具备思想家的感悟能力,这也是一个好作品的必备条件,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段爱情故事,该剧要阐述的是一个非常具有人生思辨意义的哲理,即人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来存在,谁都逃脱不了“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鲁迅的《阿Q正传》就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自身存在精神逃逸的弱点,《玩偶之家》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唤起了很多自以为幸福的,其实只是男人或家庭玩偶的妇女的觉醒,很多人在这部戏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人物是戏剧的中心,戏剧的终极功能就是帮助人认识自身,小品也好,小戏也罢,它们的人物意识和功能都是一样的。

小品小戏的艺术类别有所不同

中国戏曲是在戏剧大概念下的一个总述,小戏是属于中国戏曲的一种类型,而小品则是新生的一个戏剧类别。“书与戏不同合也,概现身中之说法,戏所以衣冠也”戏是以演员饰演角色、来表演,把思想和内容传达给观众,主要在于看,而书则是把人物、内容、思想通过说的形式表达出来,以第三人称的叙事体态来说,虽然有时也会有角色的出现,所以他适于以听,小品吸收了诸多营养,是属于“泛戏剧”,小戏则是典型的、纯粹意义上的戏剧,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而这里的“歌”和“舞”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唱和舞,中国戏曲的演剧主张是明确告诉观众:我是在演戏,这一点与话剧有本质的区别,比如翻跟头和唱段等,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而小品则倾同于话剧的演剧主张,即制造幻觉,越真越好,是完全写实的表现。

小品与小戏的文学性状不尽相同

小品的文学性状近似杂文随笔,一般以诙谐、幽默、乐天为其风格,而小戏的文学性状近似小说、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特别适应对于人心理的刻画、情感的抒发。

小品与小戏的结构特点存在区别

小品的叙事形态往往成点状,例如小品《打扑克》就是选取生活中某个聚焦点来说明问题,结构形式是点状的,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架构,没有曲折的情节发展,不具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复杂的形象系数,但折射出了很丰富的社会内容,小品的基本情节都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点来说明问题,但是简而不单,简而不直,简而不浅,一定要让观众有所领悟,要有纵向的发展,要有层次和推进,小品《装修》中的层次推进方面就很突出。小戏的叙事形态一般呈“线状”,是采集生活当中的一个段落,要有故事性和起承转合的情节架构,要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和一系列的剧情推进和发展。

综上所述,小品和小戏它们都是生动鲜活的艺术形式,它们虽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这绝不能也不可能成为它们发展的屏障,这种迅速便捷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注定要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制造独特的戏剧性 下一篇:浅析京剧化妆与灯光、服装及演员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