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发威行业应用

时间:2022-05-18 01:49:07

GIS发威行业应用

(记者许泳)GIS(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但是“昙花一现”的情况也偶有发生。鉴别GIS工程优秀与否,要将“实用”二字作为试金石。

“一提到GIS,总觉得哪儿都是商机,到处都可以挖应用,但是真正能把GIS用活起来的,很少!”这是一位GIS业内专家发出的感叹。GIS在交通、能源、电力、电信、城管等领域遍地开花是事实,但是“昙花一现”的情况也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其能否贴近应用,能否可持续发展。

GIS的应用范围极广,这一点毋庸置疑;GIS的应用效果好不好,却很少有人鉴证。中国GIS协会每年评选优秀GIS工程时标准严格、覆盖面广,且要求所有项目稳定运行超过一年,这些标准和要求足以成为GIS工程考量的“公平秤”。GIS优秀工程奖是我国地理信息行业内工程质量的荣誉奖,它是受国家测绘局、科学技术部的委托,由中国GIS协会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的评选。本报记者有幸在2007年度评优进行到最后一轮,即专家组开始对层层遴选出的优秀项目进行现场“验货”时,跟随了整个过程。在这种专家多角度的检验中不难发现,贴近应用,可持续发展才是GIS的健康发展之路。

“不是拿来看的,而是拿来用的”

“重点讲应用,特别讲共享。”这是在苏州实地考察时专家组提出的要求。苏州规划局参加评选的这套三维基础平台系统工程,引入了全数字摄影测量最新技术,实现三维数据采集,建成了2100平方公里的三维地形影像数据。这是北京灵图公司建设的,在国内应用相对成熟的三维项目。

这套三维基础平台的亮点,也是最具有推广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基于Web方式、面向各委办局提供应用系统框架。它作为一个全市的地理信息平台,将数据提供给其他的委办局免费使用。项目采用“基础共享、专业分散”的共享模式,在其上可以进行交通道路规划、公安重点单位管理、市政绿化管理、规划方案管理和应急指挥等。

苏州市规划局的二楼会议室里,参加评审的专家看到了有真实感的三维数字城市景观图,从高架桥到公路、从苏州园林到商业中心,连地下管线也完成了三维建模,真像是“坐地云游三千里”。

苏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李新佳介绍了这套三维基础平台系统的三个原则,即数据交换共享原则、分级管制应用原则和无偿使用保密原则。由于对其他委办局不搞一揽子工程,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但是,专家们似乎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华丽展示。北京大学方裕教授尖锐地指出:“数字城市最容易流于形象工程,它不是拿来看的,而是拿来用的。我们要到使用共享平台的委办局去检测,看看这套东西拿出了规划局的楼还好不好用!”面对评审组出其不意的“招数”,规划局项目组成员开始胸有成竹地打电话联系相关单位,并带专家到实地考察。

民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现代化城市应对民防重大、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一个重要场所。配合GIS系统辅助,可以提高对民防各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发生洪水、战争、核事故等自然或人为灾害时,能安排最佳的人员撤离路线,并配备相应的运输和保障设施。

在敞亮的苏州市民防应急救援指挥大厅里,工作人员演示了应急救援系统如何在GIS平台上发挥作用。不过系统目前正在从原来的平台转移到三维平台中,有的数据还无法很好关联。也可以看到,GIS要真正融合到应用中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在苏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看到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110、122、119以及指挥调度席上坐满了工作人员。专家们坐在值班长的工位周围,现场体验了三维GIS平台上的应用情况。工作人员点击一条体育场附近的报警信息时,除了在二维地图上实时定位,还在另一个窗口的三维地图上显示出体育中心的立体图,通过鼠标从建筑物底部拉动线条到顶部,建筑物高度能马上显示出来。“出警之前,我们通过这套系统了解到报警地区的周边地形地貌,便于安排救援路线和制定策略。”值班长介绍说。

除此之外,专家们又考察了苏州市规划局测绘院、苏州市国家安全局等单位在这套共享平台之上的使用情况,以得到最客观真实的评价。

为了推动项目更好地发挥共享平台的作用,苏州市规划局建立了GIS专网、政务网、公众网的光纤通道,接入了市行政服务中心、人防办、电信局、市政公用局、地下管线所等部门。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图形和属性数据库的关联分析,如果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则可以进行选址分析、负载预测、流量计算、市场分析、应急呼叫处理、网络追踪。还可考虑建立城市能源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城市配电管理、天然气、煤气、供热、供水、排水管理、通信基础设施、有线电视和电话管理、移动通信基站管理等信息系统。

苏州市规划局信息处副处长刘争齐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工作是推进这套共享平台,说服相关的委办局使用,这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难题。”

“不仅要用起来,还要用得更好”

绍兴市“数字国土”项目应用于该市国土资源局,由绍兴市土地勘测规划院和杭州浙大数维公司共同承建。在北京举行的项目答辩阶段,它就以几组实际的数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总的发证能力从每年三千多宗提高到三万多宗;系统已完成日常测绘项目3800多项;绍兴市区共计投入资金3300万元,其中2800万元用于数据采集、建库和管理;创造日常测绘直接效益3400万元。每年效益的60%以上可以投入系统升级和完善。

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系统已经用于多个大型城市建设项目测绘规划,如绍兴城东休闲中心、镜湖湿地公园、火车货运站迁建等。同时还用于宏观决策分析,为萧甬铁路土地勘测、自来水公司大面积测量、杭甬运河建设等项目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撑。

当专家组进行现场考察时,专家们一“开工”就瞄准了项目实际的应用情况,要求项目介绍的时间尽量缩短,一定要坐在计算机面前“用一用”。“我们对技术上怎样实现基本没有疑问,但是对使用情况非常关注。” 专家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唐小明强调说。

在绍兴市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工作人员给专家现场演示了“数字国土”系统的应用流程,但是方裕教授并不局限于体验这种流程化的操作介绍,转身对绍兴市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洪安龙说:“走,到你这位院长办公室去看看一把手的使用情况。我想了解这位工作人员刚才提交的那组申请是否能在你的电脑上显示。”这种对一把手的“突然袭击”,才能更好地查明系统是否在自上而下地使用。

作为项目的带头人和主要推动者,洪安龙大步流星地带着大家来到了他的办公室。桌面上已经堆了一大摞纸质的土地审批材料,洪安龙进入到笔记本电脑地籍管理系统中,果然看到刚才提交的审批申请出现在了最新的等待队列里。他熟练地点开一个申请界面,开始审批并提交请求,随后在序列号对应的纸质材料上签字,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时间。

在专家组现场考察的整个过程中,“实用”两个字占了很大的份量,“要实际运转起来的系统才是好系统!”方裕教授强调。这也是GIS评优中贯彻始终的一条。

评选过程中专家组关注的比较集中的几类问题是:GIS项目实施前后经济效益上的对比、工作效率得到哪方面的提高,这些都需要用具体数字说话;项目的长效机制――业主单位如何保证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形象工程,制定了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保证GIS项目的执行,以后的运营费用是否有保障;系统能不能和现有应用完整结合、具有可扩展性,会不会在以后的项目中还需要重复投资建设;推广前景――能否以点带面,是不是具备推广价值等。

链接

地理信息应用工程:主要指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工程,如国土、土地、规划、管理、房产、交通、旅游、园林、公用事业、水利、电力、电信、防灾、消防、公安、国防、金融保险、 矿业、农、林、气象、海洋、环保、石油、地震、公共卫生及教育等行业应用工程。

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主要指基础、专题及综合地理数据生产、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维护工程等。

地理信息服务工程:主要指利用地理信息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如地理信息在线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导航服务、位置服务工程等。

采访手记

期待GIS走下神坛

GIS(地理信息系统)这个在国外已经很普及的词汇,在国内,一方面还处于被大众普遍认知的过程中,一方面已被业内人士炒得红红火火,“80%的信息与地理信息有关”已经成为GIS的拳头标签。

然而,在谈到GIS的产业发展时,方裕教授却认为:“GIS的定位就应该是辅助应用,连计算机应用都是一种辅助,更何况GIS,所以GIS千万不能把自己当主角来唱戏。”方教授形象地比喻说:“现在很多工程都是以XX GIS命名,这正是产业发展初期的表现。就好比厨师做出的菜,没有一个还需要专门强调是否放了盐吧?因为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等大家都不提GIS了,它才真正走下神坛了。”

但是,难就难在怎样当“配角”。细数GIS的应用领域,怕是用几页纸都书写不完。它除了目前广泛应用在国土资源、智能交通、数字城市领域,还开始向电力、林业、电信、物流等领域渗透。但是GIS在一些领域还仍然只是“供品”的地位,GIS项目建好了却用不好,看起来很美。它的使用也流于让大家在电脑上直观的图纸中拖拖拽拽,特别是三维景观,给人的感觉甚好,可是除了旋转几下,游历其中,要和具体的应用相结合时,就不灵了,又得回到它的供桌上去。用方裕的话形容,就是“虚拟而不现实”。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它的站位问题,为了当主角而搞GIS,没有把实际应用琢磨透,怎样当好配角,怎样渗透到核心业务中,才是项目前期应该仔细琢磨和论证的问题。

GIS发展的主线大概有两条,一条是政府和企业级应用、一条就是互联网公众服务。

GIS在政府和企业应用中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排除客观方面的数据更新、标准、共享等普遍为大家认知的难题,从GIS项目主观方面来讲,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GIS是综合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交叉学科的要义就是要更好地和别的应用衔接,在充分了解各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基础上,GIS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苏州市的三维数字城市基础平台系统工程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它为其他政府委办局提供地理数据和方便的接口,各个应用由业主部门自己开发,再衔接到统一平台中,既做到了数据充分共享,又避免了重复建设。

在互联网服务领域,GIS也一直在探索出路。记者在苏州市规划局的电子地图网站上,浏览到苏州主要景点的三维景观图,还能按行业分布、行政区划、交通出行等方面查询。它已从简单的电子地图生产扩展为多源数据的生产、管理、分发和服务等四个方面。但是可以看到,它的企业服务、用户标注等功能还有待完善,能够真正为公众提供“贴心”服务的电子地图还很少。GIS要走好互联网服务平台这条路,仍然需要结合商业领域、公众服务设施等,拿出“自己搭台、别人唱戏”的胸怀,才能发挥更好的功效。(许泳)

上一篇:IT规划:从技术规划转向业务规划 下一篇:用好自主开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