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旅游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生态旅游素养的提升

时间:2022-05-17 11:59:57

刍议旅游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生态旅游素养的提升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与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难得的契机和发展机遇,但由于传统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办学条件所限,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应用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一、生态旅游内涵及旅游的教育功能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指“为了解当地人文环境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到自然区域所作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让当地居民受益。”生态旅游从广义上讲是指对环境和旅游地文化有较小的影响,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感的旅游。生态旅游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们为了追求融进大自然奇特环境的刺激性所进行的一种冒险性生态空间的跨越行为和过程,同时对保护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与生物共同繁荣承担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一种具体的旅游形式或者旅游活动,而是人们在旅游经历中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减少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坏,使旅游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旅游就是通过旅游为风景旅游区积累资金,为当地人们提供就业机会,给旅游者以环境教育从而有利于自然保护的自然旅游。

(二)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生态旅游是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旅游有社会教育功能一样,生态旅游也具有同样的教育功能。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了增进人们的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培养生态保护能力、造就生态保护人才而进行的一种面向社会全体公民,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以教育为手段的社会实践活动。旅游是一种愉悦身心履行和游览的社会活动,是人类追求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消费活动,因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以满足人类的高质量的生活环境需求为根本目标。当今旅游资源严重受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告诉我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依托旅游环境教育的保障作用。旅游教育是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生态旅游为媒介,以旅游资源为载体向社会全体成员进行生态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随着生态旅游实践的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内得以充实,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

(一)教育对象的全员性。在旅游过程中,受教育的不仅仅是旅游者,也相应的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导游员等进行的生态教育。

(二)教育的全程性,从时间上看,从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到旅游结束后返回居住地的全过程中对旅游者及相关人员的全程性教育。从空间上看,游客进入一个景区,不可能不对那里产生任何影响,但不能因此就忽略旅游对于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

(三)教育方式的亲切性。传统教育往往是口头的灌输教育,而现代教育则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艺术等知识展示自然,另外,让游客亲自到实地旅游,以单纯的心境直接去感应生态环境,使人能够更为直形象地接受教育,教育的效果大大提高。

(四)教育意义扩大性。教育不仅是个人的环境素养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全民环境素养的提高将是类解决生存环境危机的希望所在。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实践教学中提升生态素养的表现

知情意形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的生态素养是其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具体而言:生态道德认知,即生态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生态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生态道德意志,是为实现生态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智力权衡,解决生态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生态道德行为,是人们在生态保护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生态素养的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生态德育过程的顺序可以概括微提高生态道德认识、陶冶生态道德情感、锻炼生态道德意志和培养生态道德行为。生态道德的知情意行起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的培养顺序而可以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生态旅游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旅游的动机设计、旅游中教育功能的开发和教育影响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生态素养进行提升。首先,旅游教育动机的设计方面,可以通过旅游社会社会活动把显性教育方式转化为隐形教育方式,使学生在自然生态中愉悦身心,不自觉中得到自然生态的熏陶和影响,达到天人合一的至乐之中。其次,教育功能的开发。生态旅游往往侧重经济功能的开发,而往往忽略了教育功能的开发,其实,教育功能的良好开发,则使游客获得更高的心灵享受,获得超过简单自然旅游的“超值”服务,从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生态旅游的教育影响方面,可以在生态旅游中进行旅游管理、地理、历史和文化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相应的管理、自然、人文的素养,有利于生态素质的提升。

生态旅游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生态素养,树立生态危机意识,自主学习生态知识。比如,注重生态效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地防止污染,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意识是较高层次的哲学素养表现,它基于人们对生态知识的掌握,又积极地反作用于生态行为实践。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深入思考生态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吉林工商学院“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吉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吉林旅游文化研究中心“十二五”研究项目:“‘再农业化’视阈下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焦爱丽(1983- ),女,吉林长春人,博士,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讲师;米冰(1977- ),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旅游管理分院教师,讲师。

上一篇:有关大学生网络广告使用情况的研究报告 下一篇: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