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17 10:36:40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新建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在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笔者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内容首先阐述了以生为本的概念,其次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生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07-02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我国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技校升格而来的,在对学生管理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约束制约及惩戒模式,这就导致结果呈现出学校和学生貌合神离的二元状态。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灵活、动手能力强,但是自信心不足、自律性差、自卑心理强。基于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加强人为关心,要构建一种“以生为本”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既要加强严格管理,又要实行人性化关怀。

一、以生为本管理理念概述

所谓以生为本,是指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基础和核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传统学生管理体制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或者技校升格而来的,办学时间不长,在学生管理方面工作相对滞后,对学生的管理仍然沿用中专的严格管理、惩戒约束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差距,缺乏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所有工作的重要基础,应该制定、总结出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完善和补充。

(二)教师的素质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师几乎仍是中专或者技校时的原班人马,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和膨胀,学校学生组成日益复杂,管理工作也面对更多问题。而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缺乏主动性,不重视理论和实践研究与总结,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面临年龄、学历、结构等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优化组合。

(三)学校管理机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基础上升格而来的,当学校升格为高等学校后,行政机构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改革,管理机构在学校职能发挥中存在定位不准确、管理效率不高、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比较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一线管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以生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注重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相结合

“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是指要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依法治校为基础,对学生实行“刚柔并济”的管理,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人性化关怀。学生管理工作繁琐复杂,成千上万的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管理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法规。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全面、规范、可实践的管理制度。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自律性比较差,必须依靠严格的刚性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刚性制度并非硬管理,而是以学生为着眼点,注重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相结合。在具体管理时实行“严制度、软管理”,严宽结合、情理相济、以生为本,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与育人环境。其次,高职院校要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续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基于以人为本来开展。采用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种资源,如网络资源、心理教育等对学生进行管理。

(二)注重社会需求和个性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国家对于学生的培养往往具有统一的标准,还要借助制度来规范。然而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经历、个性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注重规范,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要注重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等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人格、心灵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咨询保障和激励评价相结合

高职院校生源多数都是高考没有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比较不满,对未来比较迷茫,来到学校缺乏明确的长远规划。这些现象应该引起学生管理部门的重视,学生在学校学习这几年,并不是不让学生出事,而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关的咨询机构和评价机制,为学校提供相关的咨询和保障服务。

咨询可分为两类:心理咨询和就业咨询。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对学生进行受挫训练、成功训练等多方面的指导。就业咨询是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自主择业等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及早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建立保障助学机制,为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开展有效的护航。首先,建立选课指导中心,对学习迷茫的学生提供关怀和指导;其次,建立勤工助学指导中心,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开通勤工助学渠道,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进行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导向的需求,重新审视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储备和质量,引导学生今早对为未来职业进行规划。同时,评价体系必须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改变传统单一考试的评价模式,实施笔试、设计、实践等覆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四)注重人文精神与和谐环境营造相结合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更注重体现学生的情感、意志及综合非理性方面的能力培养;技能教育更注重体现学生逻辑、思维及认知理性方面的能力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将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必须做好下述几方面:第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科研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人为素养,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精神导师;第二,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核心,构建全面的人为知识体系。可以在学校开展各种讲座或课程,如:社交礼仪、心理健康等,扩宽学生人为视野,让学生感受到高雅的人文空间。第三,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加强技能教育时,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将其融合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四、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严格,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管理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改革,以便能够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上一篇:家政O2O为何身陷冰火两重天 下一篇:关于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