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内部和外部换乘研究探讨

时间:2022-05-17 08:18:08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和外部换乘研究探讨

摘 要: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轨道交通内部出行换乘和对外换乘,对内则主要为轨道线路与线路间换乘,对外则主要为与常规公交系统间的换乘,全面合理地规划设计好换乘站,可使乘客换乘更快捷、更方便,同时也会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输效率。为此,文章参考各方面资料,较全面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内部换乘方式,同时从协调的角度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内部;外部

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123-0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规模持续上升,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城市客运交通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环境恶化等交通问题随之出现。由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不可能大规模地新建、扩建道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问题,必须发展具有快速、大运量、方便、准时、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市民出行换乘量必定增大。换乘点是线网构架中各条线路之间或轨道交通线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交织点,是提供乘客转线换乘的车站,乘客通过换乘站及其专用通道设施,实现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节点作为城市的重要客运枢纽,通过互相接运,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换乘方式

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布置轨道交通线网时,必须重点研究各线路的相交点位置和相交形式。在两条轨道线路的交叉点,是换乘客流集中的地方,为了高效地完成轨道线路间人流的集散任务,应根据规划总体布局和换乘客流的集散量配置若干路线,并规划相应的换乘节点。轨道线网内部换乘点研究的任务就是对换乘点分布和换乘方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原则性的设想,以及对线路具体走向提出建议。

确定换乘方式的主要原则是: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调整相交线路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减少人流交叉;结合地形选择合适的车站布置形式。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两条线路常见的相互交织形式,如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情况,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式换乘等多种形式。在换乘方式的构思过程中充分运用无缝换乘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

1.1 轨道交通内部同站换乘

同站台换乘一般适用于两条线路平行交织,而且采用岛式站台的车站形式。乘客换乘时,由岛式站台的一侧下车,跨过站台另一侧上车,即完成了转线换乘,换乘极为方便。同站台换乘的基本布局是双岛站台的结构形式,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布置,也可以双层立体布置。

采用同站台换乘方式要求两条线要有足够长的重合段,在两线分期修建的情况下,近期需把后期线路车站及区间交叉的预留处理好,工程量大,线路交叉复杂,施工难度大。所以尽量选用在两条线建设期相近或同步建成的换乘点上。

图1 同站台换乘的换乘示意图

1.2 轨道交通内部通道换乘

在两线交叉处,车站结构完全脱开,用通道和楼梯将两车站连接起来,供乘客换乘。连接通道一般设于两站站厅之间。通道换乘方式布置较为灵活,对两条线路交角大小及车站位置有较大适应性,预留工程少,甚至可以不预留,容许预留线位置将来可以作适当调整。通道宽度可按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设计。换乘条件取决于通道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00 m,这种换乘方式最有利于两条线路工程分期实施,预留工程最少,后期线路位置调节有较大的灵活性。

图2 通道换乘的换乘示意图

1.3 站外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是乘客在车站付费区以外进行换乘,实际上是没有专用换乘设施的换乘方式。采用站外换乘方式,往往是无线网规划而造成的后遗症,一般不予推荐。这种换乘方式由于乘客需增加一次进、出站手续,再加上在站外与其他人流交织和步行距离长,因而显得十分不便。对轨道交通自身而言,是一种系统性缺陷的反映。因此,站外换乘方式应注意尽量避免。

1.4 组合式换乘

在换乘方式的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两种或几种换乘方式组合,以达到改善换乘条件,方便乘客使用,降低工程造价。例如:同站台换乘方式辅以站厅或通道换乘方式,使所有的换乘方向都能换乘;楼梯换乘方式在岛式站台中,必须辅以站厅或通道换乘方式,才能满足换乘能力;站厅换乘方式辅以通道换乘方式,可以减少预留工程量等。上述组合的目的,是从功能上考虑,不但要有足够的换乘通过能力,还要有较大的灵活性,为乘客、工程实施提供方便。

1.5 小结

通过以上各种内部换乘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任何内部换乘点的换乘方式都是把满足换乘客流功能需要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考虑一系列的相关因素:换乘点上两条线路的修建顺序;换乘点上两条线路的交织形式和车站位置;换乘点的换乘客流量和组织形式;换乘点线路和车站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换乘点的周围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城市规划的地面和地下空间开发要求等。

2 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换乘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换乘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主要是指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均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都为城市居民出行服务,满足居民出行交通需求。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性,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主要覆盖范围为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但它又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城市支道路覆盖范围小等缺点。常规公交具有投资小、建设快、运输灵活、城市支道路覆盖范围大等优点,但它又具有速度慢、运量小、易发生拥堵等缺点。两者互为补充,轨道交通一起构成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而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就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优势互补的关键因素。

2.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规划协调

即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网及站点规划、布局过程中两者空间结构上的相互协调。规划协调反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空间结构衔接上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互衔接。规划协调是系统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协调。

2.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运营协调

通过运能匹配、管理政策等手段达到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组织过程中乘客出行时间上的连续协调。运营协调是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总体协调的具体表现,通过管理、控制手段使子系统功能最优组合和相互协调作用达到整体功能最优,负效应最小。复杂系统的总体功能需要通过子系统的功能得以实现,尽管子系统的功能和特征不一,重要程度不同,但对整体功能都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个子系统功能的衰弱或残缺都会影响整体功能发挥。

2.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组织协调性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不好,会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总体的运行效率,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换乘时间过长。换乘时间即乘客完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转换所占用衔接设施的服务时间。换乘时间过长是由于换乘组织协调问题造成乘客在各换乘环节上滞留,影响乘客换乘的通畅性和舒适性。

常规公交的运送能力满足不了轨道交通客流的换乘需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一般较大,特别是在客流高峰期,需要足够运能的常规公交进行接运。若公交车数量不足或发车间隔过长等,都将难以满足轨道交通客流的需要。

换乘设施面积不足。换乘设施面积不足易造成乘客拥挤、环境质量差,严重影响换乘的舒适性和效率,破坏换乘组织的协调性。

换乘站内客流交叉干扰。换乘客流具有混合性、多向性和冲击性等特征。若进、出站客流方向混杂,对换乘客流的疏导不够,极易造成换乘客流交叉和相互冲击。

2.4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解决方法

调整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线路走向,增强轨道交通沿线垂直方向线路与轨道交通车站的衔接,重点考虑垂直方向线路站点的设置,并逐步减少平行方向公交线路。开发用地集中公交站点设置,考虑在轨道交通出入口周围增加公交站点用地,以方便换乘,缩短换乘距离。缩短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站点与轨道交通出入口的距离,方便乘客换乘,以增加换乘客流。在轨道交通方案设计中同时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在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过程中,同时调整沿线常规公交线路,使轨道交通线路在建成通车后能及时与常规公交设施配套。注意规划方案与具体实施间的相互协调。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巨大,且竣工后难以进行较大的调整,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与远期规划的结合。对常规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轨道交通效益发挥的重要环节,常规公交线路调整的原则应体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便捷性、合理性和政策性,使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能有机地形成一体,体现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和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客运交通需求持续上升,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运输难题的一种方式,在未来中国城市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它的内部换乘也意义重大,换乘站的位置及换乘方式的确定,在满足建设标准规范的前提下,要做到“以人为本”,增加乘客的换乘效率和舒适性。同时,轨道和常规公交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是城市交通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使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能有机地形成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志新,魏连雨.交通管理中控制系统与诱导系统协调理论探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1).

[2]黄文娟.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D].长安大学,2004.

[3]姜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4).

[4]张生瑞,严宝杰.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02(2).

[5]王璇,束昱.国内外地铁换乘枢纽站的发展趋势[J].地下空间,1998(5).

[6]魏连雨,李巧茹.城市交通系统的可协调发展[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3).

On Urban Rail Transit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ansfer

Li Rui

Abstract: Transf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trip transfer of rail transit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ansfer and internal and the major rail lines and the line between the transfer and, externally, mainly with the conventional bus system the transfer, a comprehensive and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transfer station will enable passengers to transfer more efficient, more convenient,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transport efficiency of the entire city.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refer to the various aspects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al transfer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nsfer n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rdination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ail transport and regular bus transfer coordination.

Key words: rail transport; transfer; internal; external

上一篇:浅谈池塘实行立体养鱼的探讨 下一篇: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