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初探

时间:2022-05-17 05:59:3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19-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但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问点随意,缺乏目的;有的问题肤浅,缺乏思维深度;有的问法呆板,缺乏技巧;有的不考虑时机,机械发问;有的习惯于包办代替,不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科学地提出问题,找出疑问,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应设计好课堂提问。课堂教学中如何精心提问,应该从多方面进行:

1.尽力引领学生参与提问

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定情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和其他学生作答。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师生互动,能使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整,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学生潜能的发挥。

我们要使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渠道,就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会提问,提好问。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不是不能提出问题,而是不敢提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点是学生怕自己的提问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或许学生自信心不足,没有提问的勇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气氛,以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表扬越及时,效果越好,激励作用也就越大。通过提问,老师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参与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对每一个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分的肯定,促使他们充满自信心,对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还要倡导全班同学向他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分角色游戏。如:"答记者问"、"今天我做主人了"等,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课堂提问,并评选出最优秀的小记者,还可以单独组织一些小型的评比活动。如:对提问积极的学生进行评比,从而引发人人争先进、大胆发言、踊跃提问的良好风气。

2.围绕重难点准确提问

课堂提问的语言要有的放失,因材施教。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并设计好提问程序,确立好提问重点,切勿一节课里提许多问,生怕学生听不懂,从而放弃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这就要求在备课时要想到学生的听课、教师的讲课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注意从学生听课的角度苦心捉摸每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提问。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对重点需要进行巩固,而重复提问又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与反感,成为无效提问。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设计问题,反映重点。比如学习《长征》一文后,可以设计问题:在本文的古诗词语中,你知道哪些词语在语境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还知道历史上红军的哪些感人的故事?长征中的红军精神对你有哪些影响?等等。这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也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积极性。

3.关注不同学生,有区别地提问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方式,理解的层次,注意力的落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个差异精心设计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如:我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这样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在学习课文之后,问:"你懂得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样,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更加乐意去寻找答案。

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它们能面对教师和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如《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教学本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用现代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吗?"学生先读课文,然后展开讨论,很多同学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一点或几点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一面转过去面对着太阳时,天气就慢慢热起来,背对着太阳就凉一些,这就是早上凉,中午热的缘故。实际上地球与太阳始终保持一定距离。"通过问答,既可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地、有条理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与之相应的语言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这时课堂提问应注意:对知识面窄、学习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问要简单些,注意给他创设一种合适的气氛,鼓励他们大胆地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了,也不要挑剔其弊端;对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设问题可以难一点。老师正确引导了这些学困生,使他们感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经过"提出问题","思考准备"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节外生枝,拓展式提问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教学知识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等角度设计拓展的问题。

如学习陆游《卜算子・咏梅》,我们可以呈现其另一首的《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比较相同主题的不同写法,从而在对比阅读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围绕"咏梅"主题作积累型拓展。可以问:古代诗文中还有哪些写咏梅的诗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上一篇:中专语文个性化教学初探 下一篇: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法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