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五)

时间:2022-05-17 05:58:48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五)

随着道家学说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的境界也有了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可与道同生共存,此即最早的长生久视之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进行了多方的探寻。由于受到丹药外用治病效果显著的影响,认为炼制的丹药也可以内服,甚至可以使人不得疾病,减缓人体的衰老,达到长生不老之目的。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炼制外丹的方法。这种服用冶炼烧制的丹药以求长生不老的方法,从春秋时期就开始萌生了,到了秦皇汉武时期,获得较大发展,至唐朝发展到鼎盛,并随后逐渐衰落。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外丹术风靡华夏大地。然而,由于太多人服食外丹后,轻者中毒,重者殒命而逐渐衰落。直到东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家学说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这就是内丹派的由隐转显。

尹喜以后,道家内修派始终坚持独善其身的隐修宗旨。故此相当多的大德高道隐居深山老林,以享逍遥自在,品醍醐酒、饮紫金丹的神仙般的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外炼丹法不断地出现失误,很多帝王们因服食丹药而致死的现象不断发生,对于道家学说真谛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道家内修派认识到应该向人们展示道家学说的真谛了,道家内丹学说因此而诞生。道家内炼法门在社会公开化的代表人物就是魏伯阳。 “魏伯阳,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为高门望族之子。世袭簪缨,唯有魏伯阳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葛洪《神仙传》)魏伯阳穷毕生心得著述《周易参同契》,始开世间金丹内炼之先河。从此,金丹内炼之法流于世间。

《周易参同契》中全面讲述了如何练习金丹法门,从安炉设鼎的乾坤之象,到如日月运转一样的呼吸火候,进退往来阴阳相互作用,从而奠定培元筑基之石。全书从筑基阶段的人体机能的修复、补益的黄中渐通、润泽达肌肤开始,到“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的炼精化气、运化周天,乃至炼神还虚的“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的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是,真正把《周易参同契》推向社会,弘扬于世,则是一百年后的道教重要人物――葛洪。

据《史记》记载:“葛洪(公元284―34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名医。其祖先是葛天氏,从祖是道士葛玄,十六岁跟随郑隐(字思远)学道,学得炼丹诸术。后来,师从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继承其师道法、医术。” 《晋书・葛洪传》盛赞他“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颐,析理入微。”意思是葛洪著作很多,超过了司马迁和班超。他又善于辩论玄理,分析得非常精辟细致。葛洪著作甚丰,《抱朴子内外篇》一百一十六卷,碑、诔、诗、赋达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其中,有关金丹内炼法门的论述很多。在道教经典中有很重要的位置。

葛洪在继承原有道教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对“道”的感悟。站在宏观的角度,从宇宙观、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神仙长生的思想,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道教哲学。尤其是对老子所提“玄”的概念,做了较为清晰的论述。《抱朴子内篇・畅玄卷第一》中提出“玄”,是宇宙的本原,世上一切都是“玄”产生的,即“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在“内篇”中还提出“道”与“一”这两个概念。对于“一”做了较为系统的阐释一“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对于修道的人而言,要知一,要守一,只有这样才能登真成圣。

这一点与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十分相似。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在内修方面,强调观听内守。观,则观其玄窍,以待进入冥冥渺渺之虚空妙境,则与“道”相合。观的意义尤为深远,道德经云:“有,欲以观其窍。”当修炼者有形有质的时候,其修炼法则当以观其玄窍为要旨。“无欲以观其妙”,当修炼者进入到寂兮寥兮之境界时,就要体会玄妙之境。听,则听文风武火,以待进入若存若亡之一点映红照太虚的“守一”境界。所谓“一”者,混元一气也。“守一”,就是守住“混元一气”。所谓“混元一气”,乃宇宙虚空阴阳未判的元始鸿蒙境界。

《抱朴子内篇》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医疗上独具一方。在道教史上,它是一部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道教典籍,也是“内丹学”在社会上公开化的始端。葛洪是从旧天师道、太平道等早期民间道派,向后来的上清、灵宝等上层贵族化道派过渡的桥梁,是后来道教内炼学说重要的奠基人。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葛洪的《抱朴子内外篇》这些千古名著,不是凭空而降。事实上,从春秋战国开始,到魏晋时代,虽然外丹学说盛行于世,然而尹喜所传老子倡导的内炼学说,一直在隐密的状态下默默相传,这一点从众多的史料中可以看到。

据《武当福地总真集》称,尹喜于蜀郡会见老君之后,归栖武当,“三天门石壁之下石门石室,喜之所居,古有铜床玉案,今无之矣。以其所居名日尹喜岩,涧日牛槽涧、青羊涧,皆太上神化访喜之地”。可见,尹喜开武当一脉实有其事。很多史料记载了一些有名之士,诸如戴孟、马明生、阴长生修真于武当。

据陈撄宁先生《外丹服食成仙考证》中述:“《神仙传・阴长生传》云:阴长生师事马明生,得《太乙神丹经》,人青城山合丹,服半剂,不即升天,乃大作黄金十数万斤,以惠天下贫乏。一门之人皆寿而不老,在民间三百余年。”按:“阴长生即魏伯阳之师,马明生即阴长生之师,马阴二人皆汉朝人,马阴二位皆以外丹成道,故不敢说魏伯阳只懂人元,不懂外丹……”。

魏伯阳为阴长生所传,葛洪岳父鲍靓从阴长生得道诀,两人所弘扬的金丹内炼学说均来源于此人,而阴长生在武当山就学于马明生,由此魏晋内丹源流清晰矣。

“动静诸法,远追秦汉,近袭明清”。据武当太乙门内历代相传,尹喜真人武当修成正道之后,在武当山留有法脉传承,隐宗相传,这个时期没有形成教派式的团练,是每个修道者单独地进行修持,我们称之为“星野时期”。

上述几位仅仅是被世人所熟知的武当派修道者,其实还有很多默默无闻、潜心修道的隐者不被世人所知。武当太乙门在此之前的诸多祖师均是此类隐者,紫阳大士就是魏晋时期武当太乙门的祖师之一。

“紫阳针指天边月,穿云透雾一指功……”据武当太乙门内历代相传,以“紫阳神针”著称的紫阳大士是魏晋时期的人,与抱朴子葛洪当属同一时代。紫阳祖师除全面继承文始一脉金丹内炼法门以外,还在武当太乙门中留有著名的“紫阳针功”。“紫”者,紫气也,道之象征。“紫气东来”,则方显“道”之相也。“气”者,浩瀚混沌初始之态。“紫气”者,道家内炼最高境界之象。

“阳”者,真阳也,纯阳也。“纯阳,纯一的阳气。古代以为阴阳二气,合成宇宙万物,……”《道教大词典》。顾名思义,这是一套练习“紫气东来,纯阳之气”的功夫。

“紫阳针功”行功八式,意境暗合八卦,为“易”之外相,实有上古修炼法门之特色,具外练筋骨六合之能,内修经络周天之法,以意行气,以神行功。“紫阳针指天边月”歌诀中,已经十分明确地说明了“紫阳针功”的修习内涵,强调人天合一,与宇宙虚空遥相呼应。旧说以此作为采天地之灵气,盗日月之精华,与天地日月同寿,以期长生久视;以月象作为行功的指南,在行功中,更多的采用观想与行气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高深的内功简单化,突出体现了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大道至简”的特点。

“紫阳针功”是一套动静兼修的内功法门。静者,通过静定、站桩等形式,内炼纯阳真气,以开经导脉,循行周天。真气循行周天则人法定,以期与“道”相合。动者,如行云流水,飘逸轻灵。其中,以身轻善跃之鹿伏毫行尤为突出。此法形象的演绎了鹿之奔跑和腾跃的姿态,以形象的仿生方式,集中地展示了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的仿生与经络等多种学科融为一体的特色。

“历代祖师传真术……北齐传有云雾桩”,《武当太乙神功打手歌》中的一句话,道出了武当太乙门保留下来的北齐时代的一种内功法门――北齐云雾桩。

北齐云雾桩是武当太乙门的一套入室弟子必修内功,相传为北齐时代佛子祖师纳入武当太乙门内功修炼体系的。

关于佛子祖师身份,没有资料可以考证,推测有两种可能:1、道教人氏,取自佛名;2、佛教人士,后人道教。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我们认为,前者的可能性较大。根据道家历史文化的特点,从东晋时期,佛教大举进人中国之后,三教在教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融合。在佛教中有很多道教的内涵,在道教中也有相当多的文化内涵是来自佛教。根据功法本身鲜明的道教特色,我们有理由相信北齐云雾桩的由来是前者。

北齐云雾桩由四式组成,其寓意则按道教斗姆元君圣像行姿,取意八卦之意,兼有三才之相,重在以势行功,更有呼气之合,突出体现上古天真的“呼气以求仙”的道家修真要旨,以及“吐故纳新”、“吹啕呼吸”之特点。古老的形态,显示上古风真之殷商神韵,古朴无华的外表,简捷易行的方法,更让人赞叹上古先人的聪慧睿智。

上一篇:八卦柔身功龙行八式(下) 下一篇:方梦樵学拳心得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