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玻璃鞋到玻璃手机

时间:2022-05-17 05:47:47

从玻璃鞋到玻璃手机

摘 要:当代好莱坞影视作品往往对“灰姑娘”故事的主要母题进行重新构建,强化“灰姑娘”的自主意识,淡化魔法的影响,并将适于当代传播情境中预期受众的价值理念植入影视作品。

关键词:灰姑娘;好莱坞;电影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14-02

灰姑娘故事是一个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而且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童话文本。据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普森估计,“灰姑娘”故事仅在欧洲就有不少于500个文本。好莱坞这一著名的造梦工厂在让这个童话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生机的同时,也将新的理念灌输在电影文本之中。本文拟以好莱坞对“灰姑娘”童话的经典改编入手,考察这种改编在价值理念上的变迁。

一、“灰姑娘”型童话的基本叙事元素探析:温顺的女孩与成功的诱惑者

“灰姑娘”型童话的分布相当广泛,然而,流传最广、也最受影视改编青睐的则是法国人夏尔・贝洛收录在《古典童话及深化故事――鹅妈妈的故事》中的《灰姑娘》,其中水晶鞋、南瓜车、12点的魔咒等叙事元素都反复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作品中。《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基本上全盘照搬了贝洛童话的文本。

在这一文本中,包含了以下一些价值理念。首先是对于女性坚忍与善良的赞美。灰姑娘往往生活在一个父权缺失的家庭,失去了在家庭中最有力的庇护,而女性在面对这种逆境时,只有以忍耐与善良来化解不幸。在“灰姑娘”型故事中,灰姑娘从未做出积极正面的反抗。整个故事中,她唯一一次反抗就是从厨房中走入客厅试穿玻璃鞋,然而,这也是在王子,一个比父亲具有更大权利的男性的准许下才得到的机会。虽然灰姑娘对生活始终采取逆来顺受的妥协态度,但最终却赢得了王妃的宝座,发生了命运的转折。换句话说,灰姑娘的悲惨命运源于男权力量的缺失,而她的命运发生转折也是因为一个强大的男权力量的出现,男权始终对灰姑娘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其次,美貌是女性命运转折最有力的武器。由于仙子的魔法,灰头土脸的灰姑娘展现出惊艳的美丽并迅速捕获了王子的心。值得玩味的是,虽然灰姑娘是由于善良得到了来自女性世界的代表仙女的帮助,但真正扭转了灰姑娘命运的利器仍然是美貌。在男权社会结构中,对于准备进入婚姻市场的少女而言,容貌与对容貌起着重要辅助修饰作用的衣饰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其竞争力的大小并决定其命运。

至此我们发现了童话文本在叙事中采取的两个重要策略:即让灰姑娘用他的善良来征服读者,但却是用美丽来征服王子。前者使文本显得合情,顺应了广大读者对于美德有报的心理期待,而后者使文本显得合理,顺应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追求人生幸福的基本法则。

因此,传统“灰姑娘”型童话中的灰姑娘一方面是善良温顺的女孩,代表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个成功的诱惑者,利用自己的美丽在竞争中胜出。但是,童话特有的奇幻氛围及美好的爱情又掩盖这则童话中的男权阴影。而且,男权社会的遗风并未完全消退的当代,普通女孩戏剧性命运的转折满足了女性对于生活的幻想,因而使得其成为经久不衰的文本。

二、“灰姑娘”型童话的好莱坞影视改编:传统童话的当代书写

(一)男权意识的隐形书写

好莱坞的目标正是向大众贩售梦想,“灰姑娘”类型童话无疑符合大众价值理念与受众幻想的期盼,因而无疑是赢得票房的一大利器。但是在新时代,传统童话中空有美貌,一味依赖男权社会的灰姑娘形象似难以在当代赢得认可。于是,好莱坞的影视作品也就应时而变,对于原来的童话进行了种种改写。但他们无一例外符合“灰姑娘”类型影片的核心:普通女孩收获完美爱情。

首先,女主角虽然仍旧善良,但善良不再是她们唯一的优点。她们往往更加聪明,如在《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中聪明的珊姆一直梦想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而且,她们的善良也往往是通过她们富于正义感的行为来进行表现,而非逆来顺受。如《魔法灰姑娘》中的艾拉热衷于为他人争取正当权益。她对于继母的一味忍让不再是由于天性,而是由于“必须服从他人命令”的诅咒,这使得她区别于传统灰姑娘的懦弱。

其次,爱情不再是拯救女主角的关键因素,相反,爱情往往是因为女主角的勇敢自强而得到拯救。《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中,男主角奥斯汀面对爱情不知所措,反而是珊姆的一番话点醒了他。她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相信自己,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我没有家,没有工作,甚至没有钱上大学,但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你。我知道发EMAIL的人是内心深处的你,但是我不能等他,因为等你就像在干旱中等待下雨。”女主角不再需要男性来告诉她如何行事,反而是她在帮助男主角来找到人生的方向。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情节设置,在传统童话中,灰姑娘依靠男性的权力来改变了自身命运,而在现代电影中,灰姑娘则是帮助男性来赢得权力扭转了自身命运。

与女主角相比,男主角则失去了传统童话中强者的姿态,正如上文所言,他们往往需要女主角给予他们帮助。此外,他们对于女主角的倾心不再仅仅是因为女主角的外貌,而是因为她们的智慧与勇气。虽然女主角依旧美丽动人,但这是出于大众传媒取悦受众审美的需要,影片叙事从未强调她们的美貌,她们最终赢得爱情也不是借助容貌的力量。《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中奥斯汀通过网络聊天而对珊姆的聪慧所倾倒,《魔法灰姑娘》中的王子虽则通过旅行被艾拉独立与智慧所打动。这与以往将女性看做男性美丽的附庸物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男性开始注意女性独立的人格,并真心地爱上女性的灵魂。

但是,好莱坞对灰姑娘故事的各种改变并不意味着男权力量的全面消退。这里我们首先面临一个悖论:既然诸多电影都强调并非依靠容貌,而是独立的人格与美丽灵魂而获得人生的幸福,但是,却偏偏是由一些容貌美艳的演员来饰演这些角色。这就意味着,美丽的容貌并非在改变这些女性生活方面没有发挥作用,而是成为了一个预设的前提。我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美丽的少女,然后才能发现她们人格上的魅力。

更重要的一个证据是,传统“灰姑娘”童话中“来自女性的虐待”的这一情节要素被保留了下来。在《魔法灰姑娘》与《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中,施暴者仍然是继母与姐姐,《贱女孩》中学校里女孩结成的小团体在校园内肆意欺侮其他同学,《冰雪公主》中,教练为了自己女儿的胜利陷害了女主角。实际上,这种女性对于女性的打压几乎成为好莱坞青春爱情电影的必备情节,将女主角的不幸归咎于来自女性的威胁,却可意回避了这种女性威胁其实是在一个男权社会背景下展开的。这都符合当代父权意识形态在女性自我价值认同、归属定位上不完全退位的现状。

(二)魔法元素的再现与替换

童话故事往往只有一个大略梗概,这就给予了影视改编很大的发挥空间。此外,影视传播声画结合的特点,许多在童话中一笔带过场景也可以用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魔法灰姑娘》与《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代表了两种典型的改编叙事模式。前者为故事的魔幻化,虽然在原来的童话中,仙女的魔法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灰姑娘生活环境与魔法并无过大关联,灰姑娘本人也不会任何魔法。如2004年上映的《魔法灰姑娘》,将主人公生活环境设定为一个仙女,小矮人,巨人各种魔法生物共存的世界。先进的技术手段则使得会说话的书,能飞的马等魔法道具更加真实。王子与灰姑娘互诉衷肠的场景设定在城堡深处,周围的玻璃镜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这对爱人含情脉脉的身姿,而玻璃镜上缠绕的绿色藤蔓则让画面显得更加奇幻,好像身处于魔法森林之中。这正是电影艺术幻觉的魅力。人类总是有一种强烈的“用逼真的摹拟物替代外部世界的愿望”,而电影却可以运用声音、画面,立体感真实地展现我们心中的那个梦。

而《灰姑娘的玻璃手机》则代表了另一种模式,即将童话故事基本情节要素植入现代社会。民间故事的最初讲述是为了解释先民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然而在现代改编时,人们则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个问题,原著中推动情节发展的魔法显然无法在现代社会存在,于是此类影片往往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代替缺失的魔法。正如片名所揭示的那样,《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中将男女主角联系起来的正是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两人通过网络结识,平日不曾谋面却一直通过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交流,男主角捡到的不再是玻璃鞋,而是女主角绑在脚踝上的手机,而女主角身份的暴露也是因为电子邮件。

表面上看,这些取代魔法的现代科技产物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是当这些事物在影片中却被赋予了强烈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系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家什克洛斯基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很多事物习以为常,失去了新鲜感,艺术的目的正在于使得人们重拾这种感觉。例如《灰姑娘的玻璃手机》中的手机。女主角将设定了闹钟的手机绑在脚踝上,以提醒自己十二点前赶回家,影片对此给予了一个局部特写。在童话中,王子借助舞鞋得到了真爱,而在现代社会中,手机已经成为年轻人追求爱情,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其功能恰好类似于童话文本中那只水晶鞋。

但是,尽管两者模式不同,其内在的叙事动机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现代的理性消解了传统故事中的魔法元素。《魔法灰姑娘》表面上看起来比原始版本的灰姑娘更具有魔幻色彩,但该影片的一个预设前提是观众具备了现代社会必备的科学知识和理性思想,只是用一个追求新奇的眼光在审视影片中呈现出的五彩班驳的魔术特效。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那些书本上魔法的瑰丽呈现,但我们只是在欣赏魔法,却并不真正的相信魔法。而《灰姑娘的玻璃手机》则更是用现代科技产品替换了原本的魔幻元素,同时借助影片原本的魔幻元素使我们意识到了现代生活科技产品在我们生活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在好莱坞“灰姑娘”类型电影中,由于女权运动的影响,女主角不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诱惑者,她们更加自信自强,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命运,但传统的男权话语依然保留,她最终的幸福依旧是以收获男主角的爱情而告终。这也证明了男权在当今社会中的不完全退位。但让这个童话真正一直保持生命力的也正是这份命运转折的惊喜,好莱坞的“灰姑娘”类型电影将这种惊喜呈现在观众面前,迎合了当下大多数女性的心理,她们既渴望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自强又受传统观念牵绊希望得到男性的庇护。而电影特有的声音、画面,立体感的结合则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真实、生动。

参考文献:

[1] 刘晓春.灰姑娘故事的中国原型及其世界性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

[2]英佳妮.经典童话的当代承续――以《灰姑娘》的电影改编为例 [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2011年第8期.

[3]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4]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2000年.

[5]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

[6]徐艳蕊.好莱坞的灰姑娘梦与性别认同[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上一篇:浅谈建构主义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电影海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