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继续领跑

时间:2022-05-17 05:47:19

说节约集约用地,不能不说“无锡会议”。“无锡会议”两年之后,记者再次来到无锡市,与国土资源局局长王云鹤有了一番对话,内容是无锡市如何超越自我,以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继续领跑。

记者:“无锡会议”某种程度上宣告了无锡节约集约用地的“江湖地位”。无锡市怎样看待这种领先优势,又以怎样的态度继续保持和发展这种领先优势?

王云鹤: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和未来。“无锡会议”对无锡影响很大,推动很大。当年年底,我们局党委就“无锡会议”精神在无锡的贯彻落实情况和下一年的打算,向市委市政府呈交报告。市委书记杨卫泽明确批示,无锡要争创全国节约集约用地的先导区、示范区。

无锡在江苏人均耕地最少,推进高水平的节约集约用地,是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据江苏省统计局的权威测评,“十五”期末,无锡已全面达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十一五”期间,无锡的目标是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高水平的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我看还是要靠发展,靠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还是需要用地,必须高水平地节约集约用地,这无疑对无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6年,我们围绕高水平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和争创全国节约集约用地先导区、示范区,派了几个组下基层调查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向市委市政府提交文件,就是全力推进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争创全国先导区、示范区的意见。市委书记、市长都分别就这份文件作批示,并由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应该说,对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有比较大的推动。

2007年,节地指标――确保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亩均投资和亩均产出分别提高5%和15%,被列为无锡市发展目标中五类必须达到的指标之一。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4月18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高水平依法集约保障用地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落实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记者:那么,无锡在节约集约用地上还存在哪些差距和问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云鹤:这里举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字。无锡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明确,无锡最大的建设用地总量为1498平方公里,就是说,无锡土地指标放开来用,就只有这么多。现在已利用建设用地接近1000平方公里。实际上,我们如果按过去那种粗放的模式发展,不加控制的话,一年应该是10万到15万亩的新增建设用地量,498平方公里的空间,也就不到75万亩土地,可能未来五六年时间会将之全部用完。也就是说,无锡自己同过去比,是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同其他地区比,总体来说,我们比较领先。但实际上,无锡本身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存量建设用地,我们也作了分析对比。无锡市存量建设用地的GDP产出和财政收入产出,在全国确实名列前茅。跟苏州比,我们的存量建设用地GDP产出略高,而财政收入的产出与苏州基本相当,苏州略高。与上海、深圳比,我们略低一些。与国内大部分城市比,我们比较高。但是,跟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地区或国家相比,无锡市城乡建设用地的产出率远远低于它们,甚至是十倍以上的差距。

记者: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的定位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新机制推进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

王云鹤: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的定位要更高。城乡所有企业用地都要坚持高容积率、高密度的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积极鼓励五层以上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每年下达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指标,力求城乡企业用地亩均投入年增5%以上,亩均产出增15%以上。城乡所有住宅用地都要坚持高容积率、低密度的原则,积极引导城镇拆迁安置房建设从多层住宅向小高层、高层住宅转变,每年下达以小高层、高层为主的农民拆迁安置房建设任务,扎实推进,进一步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约化水平。

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要更严。我们致力于建立三个机制,分别是激励机制、倒逼机制和问责机制。

从激励机制来说,我们已表彰了70多个节约集约用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用地指标也向这些先进地区倾斜。我们还制定了许多激励政策,从2003年起,引导、鼓励建造3层及3层以上标准厂房,用地指标适当倾斜,建设规费按市政府非税收入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其中,行政性规费全额奖励,成本性规费按50%给予奖励。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将无锡市标准厂房高度拉伸至5层、10层乃至13层。今年年初,全市标准厂房已达1200万平方米。同时鼓励建小高层、高层的农民安置房。目前全市农民拆迁安置房小高层、高层的30000万平方米,算算账,节约土地12万亩至15万亩。

从倒逼机制来说,我们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针对有些企业的总投资可能放大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问题,而注册资本很难造假,我们请教专家后,决定用注册资本来管理和控制,要求项目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一定的标准,原则上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如果注册资本低于这个比例,我们会要求其核减总投资或用地量。通过把住注册资本关,一方面几乎每个项目都增资,基本上每个项目增资幅度达到一半以上;另一方面,适当核减了用地量,去年核减幅度达20%。这一做法得到了其他部门的认可。

通过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验收、跟踪和变更登记,不断强化审批管理,也是一种倒逼的力量。就是在项目批出去后,在规定的建设期限到期时,我们要对它的建设情况、节约集约用地的情况等进行评估验收。要现场调查它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还要通过跟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联合,审查项目总的固定资产投资,核定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有没有达到要求。现在一般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得小于0.8,工业标准厂房要高于1.2。对建筑密度,我们原则上要求,一般建筑密度要大于50%等等。我们最后来审核,如果达到标准要求,就为企业进行土地变更,换发土地证书。今后这张土地证书就长期有效。如果说验收不合格,我们就要让他限期整改。如果还达不到的话,我们就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条款进行处理,该收回的收回,该收闲置费的收闲置费。

从问责机制来说,政府层层签订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责任书,针对存量用地对投资的增长率、对财政的贡献率,新增用地对投资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都下达了指标,促使地方在节约集约上下大力气,促使地方利用存量土地,减少增量用地,提高整个土地的集约化程度,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现在的考核指标,基本依据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来综合确定,比较实事求是。这个指标对地方来说,既不是再怎样努力也办不到,也不是轻而易举、不动脑筋就可以做到。也就是说,通过努力,按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措施去落实好,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地方肯定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和要求。反过来说,地方不去努力的话,肯定达不到。这就在上下级政府之间建立了一种问责机制。无锡成立了一个由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县(市、区)政府和乡镇政府节约集约用地的领导、监督、考核。

与此同时,我们每年都把各地区的增量和存量用地的产出率,进行分析评价,并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公布。这对地方是一种压力,实际上也是一种问责。因为如果我们通报情况后,这个区不如那个区,而且落后很多,这个区的书记、区长就会有压力。

这些机制,其实都是逼出来的。当然,面对现实,我们还要花更大的力气创新思路、创新实践,使节约集约用地成为无锡永不褪色的亮点!

上一篇:修百岁路,更要保千年土 下一篇:“九法”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