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探析

时间:2022-05-17 04:21:06

歙县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探析

摘 要:介绍了歙县烟草生产现状,规模化生产历程,规模化生产经营形式,种植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了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推行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问题;对策;歙县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14-03

歙县种植烟草历史悠久,烤烟生产的发展也是起起伏伏,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方式的多样性,适度规模化种植,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几年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烟草行业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烟叶工作,以新的思路高起点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积极探索构建高效的规模化种植组织形式,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发展规模化生产所创造的梯级组织模式;以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烘烤、商品化育苗和全方位优质服务所构建的健康、高效发展格局;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优质烟叶生产能力和力行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不断达标上水平所体现的特色;培育烟叶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助力新农村建设等等方面,都实现了相当程度质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远高于以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歙县烟叶适度规模化种植,推广烟菜等多种生产模式,提高种植大户综合经济效益探索出了新思路。

1 烟草生产状况及规模化生产历程

1.1 烟草生产状况 歙县发展烟草生产自1987年以来已逾20a,多则1a种植近666.7hm2,少则1a种植66.67hm2。晒黄烟、香料烟、烤烟都曾不同程度得以发展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由于多方面因素,近10多年一直以发展烤烟生产为主。全县具有种植优质烤烟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在1999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主办的全国9大产烟省烤烟质量评比中,歙县选送的烟样质量均居首位。近些年烤烟生产稳步发展,全县种植烤烟面积稳定在200hm2左右。

1.2 规模化生产历程 歙县烟叶种植原来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以村、组或以建烤房点相对连片,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程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低下,用工成本普遍较高,农户种烟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比较效益不明显,自2003年从皖北和芜湖等地引进大户来种烟,在歙县县农委烟站和黄山烟草行业有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支持和协调下,通过农户间的土地流转,根据实际情况以3.33~13.33hm2连片种植烟叶方式承包给外来种烟大户,使烟草种植适度规模化生产,烟草生产机械化耕作程度大大提高。通过示范带动,近几年种烟大户不断增加。2011年种植烟草6.67hm2以上的有9户,种植2hm2以上的有23户,户均种植烟叶2.8hm2。2012年种植烟叶6.67hm2以上的有10户,种植4~6.67hm2的有12户,种植1.33~4hm2的有12户,种植0.67~1.33hm2的有3户。最多1户种植近13.3hm2,最少1户种植0.67hm2,户均种植达4.2hm2。2013年种植烟叶面积最多的1户达16.67hm2,种植13.33hm2以上的有3户,种植6.67~13.33hm2的有12户,种植3.33~6.67hm2的有6户,种植1.33~3.33hm2的有17户,户均种植面积为5.24hm2。由于烟叶生产适度规模化发展,烟草生产机械化耕作程度、规范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标准化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烟叶质量也得以提升,烟叶种植大户也普遍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烟草适度规模化经营采取的形式

2.1 烟草种植大户自发式 在各项惠农政策和烟草部门各项优惠条件的激励下,种烟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打破户组或村地界,承租别人土地集中连成大片烟田,扩大种植烟叶面积,这类种植大户种植烟叶面积一般为1.33~4hm2,从而形成适度的规模种植。

2.2 农场专业化经营式 由1人独资或2~3人合伙,通过土地流转形式适当集中土地,具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实力,当地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烟草部门在物质、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雇佣劳动力从事专业烟叶生产。采用这种方式相对集中成片种植烟叶面积为5.33~13.33hm2。这种方式占有一定的比例,使烟草达到规模化生产。

2.3 合作社方式 种烟户成立烟叶生产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协调,合理调配土地资源,统一调茬,统一规划,统一进行各环节的烟叶生产,统一安排烘烤和分级,分户核算,形成规模效益。

2.4 科技示范园区方式 结合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当地政府部门统一流转土地,由烟草部门承包并组织人员负责实施。以科技为手段,以经济利益为钮带,优化生产资源配置,依靠科技创新,以低投入、高产出带动和引导烟农,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这种示范区种植规模为20~33.33hm2。

3 烟草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近些年歙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等方式在种烟区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并引进外地种烟能手和大户来发展。通过示范带动作用,使烟叶种植小户向烟叶种植大户转移,种烟大户向烟叶生产专业化、农场化转移,烟叶适度规模化种植有了突破性发展,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大提高,降低了用工成本,生产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烟叶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幅度提高,烟叶适度规模化种植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1年度全县收购烟叶304 991kg,烟叶税总额为1 036 726.96元,烟叶产值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15户,烟叶产值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有5户,其中稠墅村汪昌隆户种植烟叶7hm2,交售烟叶18 180.85kg,总收入(包括反税部分)336 590元,均价达18.50元/kg,种烟叶产值达3 116元/667m2。2012年烟农共出售烟叶367 748.98kg,收入金额达7 741 259.06元,收购均价达21.05元kg(不含各种补贴和返税),全县烟草税达近300万元(含烟叶增值税)。2012年烟叶生产收入可达3 300元/hm2左右,全县种植户出售烟叶单项收入(不含各种补贴和返税)在2万~5万元的有2个户,种烟收入在5万~10万元的有14户,种烟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有14户,种烟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有7户。另外,改变了传统种植烟叶单一生产模式,在烟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耕作的同时,极力推广烟菜等多种生产模式。全县种烟户基本实行一烟一菜或一烟一稻等耕作生产模式,这就大大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如郑村稠墅的汪昌隆、许村塔山的江化忠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全年收入都可达40万元以上。

4 实行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的措施

4.1 制定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的有效激励措施 根据有关各项惠农政策和烟草行业的实际扶持条件,不断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借助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对规模种植的地块和村组重点投入、集中投入,达到烟水、烟路、烟炕、烟机配套,保持适度的规模;设立烟叶发展基金、储备烟叶风险基金,重点支持烟田规划、规模种植。

4.2 建立土地流转长效机制 在依法、有偿的基础上,对因劳动力、生产技术、从事非农产业或不愿种植烟叶的农户,鼓励其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租赁、互换、反租承包;培养种植专业户和中型农场,在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生产补贴、灾害保险、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照顾和优先,提高连片种植集中程度;组建多种形式的烟叶生产合作社,实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推进规模化种植。一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近几年我们在郑村镇稠墅村和许村镇塔山村通过转包租用等方式成功流转土地133.33hm2,为外来和本地种植大户提供了良好服务。二是改善基础条件,争取皖南烟叶公司项目资金。歙县县农委项目资金、歙县县财政烟叶返税资金,着力改善规模化种烟区的生产条件,达到了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提高了烟叶规模化生产的区域化、规范化、良种化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三是大力推广烟叶生产的机械化作业,成立了多个农机服务队。四是组织多项专业生产服务队。为了适应烟叶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从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采收烘烤到分级都成立了多个服务队,为种烟大户、专业户做好各项生产服务工作,从而使歙县烟叶规模化种植顺利发展有了可靠保障机制。

4.3 增加烟农收益,增强基本保障能力 提高烟农收入是实现规模化种植的核心。烟农收入提高,才会有积极性,户均规模大,才能保证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种植;增加为烟农烟田保险的投入,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用工,在政策、技术、投入、管理等方面做好为烟农服务工作,保证规模种植的持续发展。

4.4 把烟草生产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 为确保烟草规模化种植生产顺利发展,解除烟农种烟后顾之忧,在歙县财政局、歙县农委、黄山烟叶经理部和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支持下,2013年种植烟叶的38户全部参加了农业政策性保险,全县种烟面积全面纳入农保范围。

5 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的社会效益分析

5.1 有利于烤烟生产科技技术的推广和生产出品质一致、质量稳定的烟叶 近些年推行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各项烤烟生产科技技术得到了很好推广,统一大棚育苗,种植优良烤烟品种,从耕作起垄、地膜覆盖、移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到分级交售各项标准化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并实行规范化管理。由于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规范化管理措施,从而有利于产出品质一致、质量稳定的烟叶。

5.2 有利于烤烟生产合同的落实与稳定烤烟生产种植面积 由于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在歙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烟叶种植大户、专业户年年增多,从而有利于烤烟生产合同的落实与稳定烤烟生产种植面积。

5.3 有利于烟田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烤烟种植机械化 歙县近些年争取各项资金投入规模化种烟区,加强规模化种植烟田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烤烟适度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水平不断提高,种植大户、专业户在耕作、起垄、地膜覆盖、移栽、施肥、绑烟等多个烤烟生产环节中都实行了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用工成本,提高了种烟的经济效益。

6 烟草适度化规模种植存在问题及对策

6.1 烟草适度化规模种植必须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歙县耕作田地有限,长期以来,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仍沿袭着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土地分散经营,利用率低下,靠天等雨,缺乏科技投入,农产品生产不能有效地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农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推行烟草适度规模化(下转49页)(上接15页)种植就必须依靠土地流转,让一部分农民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那些烤烟种植大户和种烟能手,使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这就促进了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发展,实现了土地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最大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烟积极性和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农村的土地逐渐集中到种烟大户手里,加上长期的承包期,无论从预期收入和成本上考虑,专业户都会放心地加大投入,为歙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向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提供了条件。

6.2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生产规模 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具体实际情况确定生产规模,种烟户种植面积太少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各项技术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也不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种植户种植面积过大,超出自身人力物力范围,各项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能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话,造成误工误时等不利于生产因素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益。所以种植户要因地制宜,根据本户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度规模种植烟叶,一般种烟大户自己种植在1.33~3.33hm2为宜(自己干为主);种烟专业户种植在3.33~6.67hm2为宜(自已带着别人一起干);农场型种植在6.67~13.33hm2为宜(自已要管理好别人干);示范区种植在20~33.33hm2为宜。

6.3 增加资金投入,推广烟草种植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 烟草适度规模化种植要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极力推广烟草生产机械化作业,降低烟叶生产中的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6.4 建立建全专业服务队 目前已建立多个农机机耕服务队、大棚育苗服务区(点)、多个烟叶移植服务组、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队、多个采收烘烤服务队、多个烟叶分级服务队。为进一步巩固烟叶适度规模化种植成果,稳步发展烤烟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上一篇:如何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关注跨境资本流入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