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四种途径

时间:2022-05-17 03:39:57

改善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四种途径

摘 要: 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尽管有不少成功之处,但由于受到传统课程理念、教材、考试制度等束缚,以及原材料和教学标准中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课堂教学空间可供教师发挥的余地很小,教师的思想、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在传统化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弊端,本文重点探讨了高中化学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途径。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改善途径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它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形成反映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并具有特定的化学术语。它涉及的方面极其广泛,与工业、农业、生活相联系,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化学课堂和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事实性的教学,忽视了理论知识教学和思维的培养。

目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老师很少会考虑化学中具体的知识会对以后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什么价值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学习就是记忆大量的元素化学物、概念原理和化学操作知识,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每个高中生都学习了四年的化学知识,做了大量的化学练习题,等他们一离开学校就会把这几年学的化学知识全部忘掉。即使记得,也不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是毫无意义的。具体的、事实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技能是我国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概念和原理也只强调它们的具体定义和内容而忽视了具体化学知识背后的化学思想观念,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记住大量的具体知识或简单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内容为主要目的,在课堂上一般都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缺乏情境的创设。课后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目的是最终获得高分。加上老师缺乏热情,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高中仅仅将化学实验看做是高考的一部分,只关注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教学的真正意义。老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热情,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针对实验设置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动脑、不规范、不严谨,实验做好后不记录实验结果。

(三)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未落到实处,教学投入资金少。

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但是,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很难真正完善学生能力培养。此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以下问题:有些学生在实验前就开始写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忽略一些反常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实验能力。由于领导和教学人员的不够重视,投入资金少。实验室不够用、仪器少、药品放置安全不够,以及实验仪器落后、老化,很难保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导致一些如氨气、乙烯的制取等的演示实验不能顺利进行。

二、改善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从培养学生能力的高度,积极探寻有效教学策略。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有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高中化学本身是一门较难懂的课程,师生的互动能够促使师生之间对疑难问题的交流和化解,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加大教学课堂的投入,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

高中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数量,开放必要的实验室,并结合课程教材合理购买实验仪器、药品等必备的实验室用品,淘汰落后、老化的仪器。在物质上保障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使学生掌握知识,对问题的各种原因或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合理的解释。

(四)教师努力钻研教案,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必要的演示实验,挖掘素材,有目的性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来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些实验可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化学老师应从自我做起,切实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努力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成功。因此化学实验老师要在完善实验技能的同时,备好课,全方位掌握该领域的知识,为学生设置问题,使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

三、结语

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化学老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过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促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前提下,争取最佳教学成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朱燕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J].华章,2009,(2):98.

[3]于幸汝.论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J].学苑教育,2010,(4):36.

[4]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2008,(03).

上一篇: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观 下一篇:分析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