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的加工制造业教学

时间:2022-05-17 02:38:22

谈新时期的加工制造业教学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为教育不仅承载着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在为青少年就业及适应社会需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现代社会学者往往把我们国家的教育说成是当今社会最大的民生工程。既然教育与民生密切相关,那么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成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很多学校发展的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我国的教育也在发展中强大,在强大中收获,现阶段基本形成了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其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从事一线工作并掌握扎实技术的技工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这几年还出现了相关专业的用人荒,这样的状况的出现一方面与社会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关系,另一方面,毕业的学生能力不能完全胜任工作岗位,而导致人员的短缺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社会现实无疑给从事专业工人培养的职业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如果应对失误,可能会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职业学校教师,在自身从事加工制造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认识,时展了,教育和教学也应该根据时展的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职业教育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发展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结构的改变

长期以来,因为教育国有化的特点,很多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还仅仅停留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层次上,教学手段、方法单一,缺乏创造力和竞争意识,“铁饭碗”的思想认识使很多教师安于现状。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卖方市场在向买方市场转变,即一方面民营教育的发展给人才的供应提供了新的途径,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不是单纯看数量,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于企业的适应能力。而这些变化就要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人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工人劳动组织形式是根据工作岗位来安排工种和工作任务,这对工人的技能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当前社会,企业更需要的是那些掌握多种工作技能,并且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专业工人,因为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实行岗位的轮换。

(三)技术技能需求的变化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一线的技术工人只需要掌握好一门技能就可以了,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快,工业机器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加快,这就意味着工人不仅要掌握一门技术,关键要掌握这一领域的发展脉搏,终身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职业劳动的变化

很长时间以来,一线的工人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劳动者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劳动者具备成熟的心智、技能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要求,这给我们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转变思路、科学应对

现代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和生存。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要求,我们要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来改进我们的学科教学。

教师要从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着手,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教师要多采用非学科式的,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调整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要突出,要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在过程中完善结果,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重视方法调整,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它是否合适、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加工制造专业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思想上的原因,依然坚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收听为辅,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却收获甚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佳。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及时调整。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现在被引入职业教育界,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而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和普遍性,学生解决了问题,自然会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中的最高级形式。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5.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例如,作为项目的维修工作应记入维修保养记录,作为项目的工具制作、软件开发可应用到生产部门或日常生活的学习中。

总之,职业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给我们带来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肯于钻研,勇于付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有效策略研究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导入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