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科生爱上生物

时间:2022-05-17 11:17:47

让文科生爱上生物

摘 要:在现今文理分科大趋势下,从考试角度看文科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忽略了学业水平考试的真正意义,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是现代生物教师持之以恒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文科生;生物;课堂效率

高中文理分科,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在减轻学生负担上得到重要体现,但文科学生对只需要学业水平考而不要高考的生物学习存在一个认识误区,怎样让文科生爱上生物呢?

第一关:如何吸引学生发现生物

在文科班上第一节生物课时,我并没有立刻展开学科知识的讲解,而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精心准备,如克隆人的最新进展、人类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毒奶粉事件、泡菜的制作、酿酒的原理等等,让学生对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表看法,似懂非懂的概念理解在积极讨论中豁然开朗,我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关键时刻在旁适时点拨,这堂课学生的情绪很高,思维敏捷,同时也让我看到现代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较为丰富,只是知识体系有些散乱,个别出现概念性错误。愉快轻松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哦,生物课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挺有趣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此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而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是字字在理,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让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关:如何让处于“沉默”阶段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那么,如何巧妙地引入话题,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这就需要依靠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教学魅力。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很高的艺术难度。比如在课堂中我们时常用到的提问方式是:“××,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或者是:“××,这题你来做一下。”这类问法往往带有强迫性,从其他学生的反应上来看,此学生是“中大奖”了,同时又觉得自己幸运地躲过一劫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发现在备课环节一定要对“问问题”这个环节做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以难倒学生为乐趣,有句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大部分人能作答作为参考标准去设置问题。其次,提问时语言要简洁明了,简单易懂,问题字数最好不要超过15个字。这样一来学生对问题的接受与理解程度就比较快。最后关键一步,如何把它问出口,我尝试了不同的提问方法,如普通式的“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发表一下你的理解?”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再者学习王小丫的开心辞典,让回答的学生在遇到难处时场内求助,这时学生之间的同学情谊发挥作用,在私底下偶然小声地传递信息,积极地翻书找答案等等,这时的我可以难得糊涂,忽略学生的小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班的学习氛围,当然对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则做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也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下次能够自己解决。

第三关:如何延长学生对生物课的保鲜时间

如何延长学生对生物课的保鲜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日常的趣味实效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宣传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各个方面去阐述,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从报纸杂志上摘抄或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生命科学的小文章和趣事,在上课前几分钟讲给他们听,或者把从广播电视上听到、看到的有关生命科学的信息穿插在平时的授课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了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不过关会有何影响,对以后的益处是什么?”有一个提前意识,这就是思想上位,无论平时教学还是复习课思想上位都非常重要。只有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它,老师才能正常、圆满地完成教学,老师与学生才能同

步调。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是我们现代人的基本竞争理念,将教学与竞争理念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提高教学效率——高效、实效,细节化教学从简单做起,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2]赵开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思考.中学生物学,2008(1).

[3]刘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中国民族教育,2009(3).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荣怀学校)

上一篇:浅谈职高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打造多样性美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