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羁押制度的改革

时间:2022-05-17 05:49:04

审前羁押制度的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103-02

摘 要 近两年,关于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羁押期间“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接二连三的发生犯罪嫌疑人在羁押期间蹊跷死亡的事件,让人们对犯罪嫌疑人在羁押期间是否遭受不公正待遇产生了质疑。新闻媒体大肆报道,声讨国家执法机关,呼吁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权。随着我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出台,人们对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呼声也愈演愈烈。我国审前羁押存在的种种弊端也暴露出来。因此,要解决侵害犯罪嫌疑人人权问题,我们就必须要从各方面努力来完善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使我国的犯罪嫌疑人人权得到切实保障。本文主要是关于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刑事羁押 犯罪嫌疑人 人权保护

一、关于审前羁押制度

人身自由是人的一项基本的、不可转让的权利,是公民作为人而表现的价值要求,是不可剥夺的权利。羁押作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手段,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否则便丧失了法律基础上的正当性。羁押应当符合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仅仅羁押目的的正当性还不能证明其适用是否是正当的,还要考虑羁押这种合法限制人身只有的手段是否合乎目的。在无罪推定原则下,羁押只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作为一种例外的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全证据,以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毁灭证据,收买或威胁、干扰证人,或逃跑、自杀,而不能单为了满足收集证据的目的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有罪判决生效前,如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长时间的羁押,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授权加以实施。在羁押的理由、羁押必要性、期限、场所、授权、审查、救济、防御等一系列环节上,都要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与罪刑法定原则一样,羁押法定原则所禁止的也是羁押的模糊性和任意性,所维护的是羁押适用的明确性和预测性。

审前羁押就是在有罪判决生效之前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剥夺。它是国家为保障公民自由与安全,而对个人的人身自由权利所作的必要限制。审前羁押作为对未决犯的羁押制度,应当有一套比执行已决犯刑罚更严格的程序,这样才 能使被羁押者不会被任意的剥夺人身自由。

二、国外的审前羁押制度

(一)德国的审前羁押制度

在德国,审前羁押被认为是对个人自由影响最严重、深远的侵害,并且容易被滥用,所以,德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许多实体性、程序性的限制。

根据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12条的规定,审前羁押只适用于具有重大嫌疑的犯罪行为人,根据经验性的做法,这种“重大嫌疑”发生在对被告人将处以有罪判决的预知非常强烈的时候。对犯罪嫌疑人适用审前羁押还必须与其将受到的刑罚相称。关于适用审前羁押的程序,德国《刑事诉讼法》从审前羁押令状的申请、签发和执行三方面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目的就是要防止审前羁押被滥用。在救济方面,德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嫌疑人可以对羁押令提出上诉和复议。此外,在可能超过羁押期限时,法院应主动进行羁押审查。这种自动审查被认为是德国最具特色的审前羁押救济方式。

(二)法国的先行羁押制度

在法国,刑事诉讼中的先行羁押原是由预审法官来决定的。而在2006年6月15日的法律中则设立了“自由与羁押法官”。设立“自由与羁押法官”的目的是为了限制预审法官相对过大的权力,对现行羁押这一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进行双重监督,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权利。

根据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的规定,“自由与羁押法官”的重要职责就是决定或者延长现行羁押,并对释放请求做出决定。按照法国案件办理的程序,先行羁押是在预审法官和“自由与羁押法官”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此外,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43条、144条和145条对现行羁押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其中,第143条是关于决定采取或延长现行羁押措施的规定;第144条则规定“只有在决定或者延长先行羁押构成唯一可行的方式时,才能运用;”第145条是关于先行羁押的期限。2000年6月15日的法律对《刑事诉讼法典》第149条进行了修改,规定了先行羁押的赔偿问题。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 关于先行羁押的这些规定,反映了法国对审前羁押使用的谨慎态度,更体现出了法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原则。

三、我国审前羁押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并没有关于审前羁押的规定。拘留和逮捕被认为是犯罪事实发生后,为侦查犯罪所必须的。拘留、逮捕都导致了犯罪嫌疑人被羁押,且这些羁押都是对未经法院有效判决的羁押。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审前羁押制度主要存在以下不合理之处:

(一)审前羁押的场所不合理

在我国,看守所是羁押被拘留和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场所。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侦查人员要继续履行其查清案件事实,追究犯罪的职责。看守所和侦查人员都隶属于公安机关,由于看守所和公安机关的这种关系,看守所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辅助侦查人员履行职责。在司法实践中,不对发生在看守所内的侦查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反而以非法的手段帮助侦查人员追究犯罪。审前羁押主要是针对未决犯而设置的,已决犯主要是在监狱服刑。相对于已决犯而言,这些未决犯应该受到比他们更好的待遇,因为基于无罪推定的原则,他们是否是真正的罪犯还不确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迫于办案压力和急于破案的心情,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各种手段以逼取口供,许多犯罪嫌疑人因无法忍受这样的痛苦,只好承认自己犯罪。

(二)超期羁押现象严重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拘留和逮捕的条件规定不明确,尤其是对羁押期限的规定不严格,使超期羁押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在现行刑事侦查体制和办案条件下,只要案件取证困难,或是主要犯罪事实难以查清,超期羁押就在所难免。且被羁押者对羁押决定不服时,不能得到很好的救济,其诉权很容易遭到忽视,从制度层面得不到有利保证,导致了我超期羁押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我国的侦查人员习惯上将羁押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常常用羁押控制住犯罪嫌疑人,方便侦查活动。为了查清案情,追究犯罪,不惜以牺牲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以这种方式所取得的结果显然是不正义的。

四、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

我国的侦查机关实施的刑事拘留、逮捕的行为与后续的羁押没有实现程序上的分离,以致羁押成为刑事拘留和逮捕的自然结果,导致了侦查羁押适用的普遍化,而对犯罪嫌疑人的任意拘捕以及超期羁押,严重地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

(一)将侦查机关和看守所分离

看守所作为羁押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场所,由于缺乏其应有的中立性,很容易在审前羁押阶段发生侵害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现象。从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犯罪嫌疑人离奇死亡的事件大都发生在看守所。将看守所独立于公安机关,成为司法行政部门的下属机关是近两年我国法学者针对“非正常死亡”现象提出的建议。因为我国的司法行政部门是独立于侦查机关,且其主要是从事监狱和劳教工作,它不会成为侦查机关追究犯罪的协助者。此外,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与看守所的工作有很大相似之处,这也有利于其对看守所进行管理。

(二)建立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

有效地司法审查制度不仅为被羁押者的权利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有助于防止超期羁押的发生,对侦查权的滥用形成约束。检查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于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检查机关应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审前羁押进行司法审查。检查机关应当对看守所关于被羁押者的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于超过羁押期限的,应当立即释放,只需通知执行逮捕的公安机关而无须征得其同意。而对于检查机关自侦案件的被羁押者,该司法审查部门也有权做出释放决定而无须征得同意。对于未超过羁押期限的,应进一步进行审查,如果确无羁押必要的,也应立即释放。

参考文献:

[1]孙道钟.刑事强制措施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意]贝卡利亚.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3] 陈瑞华.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篇.2002.3.

[4]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

[5]薛胜利.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人民检察.2004.8.

上一篇:论我国羁押制度中的人权保障 下一篇:关于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之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