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

时间:2022-05-17 05:31:51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和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关键词:涉案氨制冷、爆炸极限、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三级教育、三同时、四不放过。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纵观制冷行业现状,结合对近几年发生的泄氨事故,尤其是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和山东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泄氨事故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等原因外,涉氨制冷行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论认识不足、实际工作重视不够:涉氨制冷行业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食品药品冷冻冷藏及科研乃至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安全管理技术和措施方面认识和重视不够。由于行业的发展过快和无计划性、地方政府搞形象和业绩工程、非国有企业经济挂帅,不懂技术、不讲科学,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二、设计、安装、使用环节不连贯:虽然我国在氨制冷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氨制冷系统的理论和综合性研究方面还很贫乏。即使在现行的《冷库设计规范》、《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方面考虑得相对较少。长期以来,氨的毒性和可燃性被片面夸大了。一是由于人们对氨的理化性质不太清楚,二是发生过一些氨泄漏引起爆炸的事故。而在分析事故原因时,不是从设计、工程安装和操作维护上着手,使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环环相扣,互为依据,互相补充,努力做到本质化安全。虽然有些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有关技术知识、专业素质较差、不遵守操作规程等所致,但是很多事故都是在设计、安装环节,由于设及计、安装人员不了解或忽视了操作、维修的客观要求,给制冷系统埋下先天性的安全隐患。

三、防护意识和措施相对较弱:除了根据《冷库设计规范》、《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等要求实现制冷系统的本质化安全,还应不断完善安全设施和改进防护措施。如在系统中使用双安全阀、压力控制器、液位控制器等自动控制装置;根据氨制冷系统的用氨量设置相应的集纳池和控制系统,以便发生事故时紧急泄氨;在机房重点部位或关键点设有漏氨检测仪、消防喷淋装置、手拉式沐浴器和洗脸水盆、防毒面具和呼吸器等,确保在氨制冷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人员与设备安全。

四、职能部门交叉管理,职责和职权不清:目前,我国制冷行业归属技术监督、安全监督、环保、消防甚至气象部门多重管理。由于这些职能部门往往偏重某一专业、各有相应规范,而不同部门的规范有的还相互矛盾。这样就让涉氨制冷企业不知如何应对,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推拖、隐瞒等手段,因而使得硬件设施达不到法规要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制冷作业人员等都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现场安全管理杂乱无章等。

五、事故责任人处理不公正:虽然我国目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事故处理都有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做到“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恰恰相反的是管生产的不管安全,管安全的管不了安全,安全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在事故处理时,“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因为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特殊而被从轻处罚或免于处罚,处于弱势的“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则成了“替罪羊”,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往往就是做形式、走过场。

针对以上问题,涉氨制冷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应采取下面几个对策:

一、安全教育对策:采用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提高领导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消除人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事故发生;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行业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教育;从业人员必须同时持有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作业证》和安全监督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证》,并要做到“四懂”(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四会”(会操作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会应急处置)、自觉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二、工程技术对策:采用安全可靠的生产工艺、安全技术措施、检验检测手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等,从硬件设施上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在设计、选型、安装阶段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进行,做到安全、合理、可靠、环保和安全配套设施齐全。

三、安全管理对策:用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加以强制管理,使人员、技术、设备和生产环境等安全生产要素有机统一,使制冷系统充分实现人、机与环境的整体本质化安全。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章立制: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氨制冷系统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建立交接班制度、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氨泄漏处置程序、事故处理等制度,并深入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惩戒有据。

2、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3、健全机构,分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管理人员,按照岗位责任制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真正做到“安全重担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加强安全技术培训,认真搞好事故应急演练,强化员工的责任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4、加强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价: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进行检验检测,根据检测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和危险因素做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总之,氨并不可怕,涉氨制冷系统也并不是不可驯服的怪兽,大可不必谈“氨”色变。相反,由于氨具有价廉易得、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制冷系数高、换热系数大、对环境和大气层几乎没有不良影响等特点,在一定时期,氨仍是大型制冷系统最为理想的制冷剂。虽然氨气属于爆炸性气体,当空气中的氨气达到爆炸极限(体积浓度15.7%~27.4%)时,遇明火或高能量就会引起爆炸;同时,氨也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等缺点,但是,只要对制冷系统做到整体本质化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严格法制化管理、作业人员认真规范操作和维护,就不会酿成大的恶性事故。

参考文献:《冷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上一篇:三塘湖盆地条湖一号井田沉积演化和聚煤规律分... 下一篇:浅议高温热水直埋供热管道在无补偿冷安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