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现代果业发展初探

时间:2022-05-17 03:03:51

彬县现代果业发展初探

彬县是一个果业大县,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发展现代果业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发展现代果业的有利因素

1.有较优越的自然条件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8万人,辖13镇247个行政村。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干旱,夏季炎热,秋湿多雨,四季分明。海拔715-1501米,年日照时数2298.8小时,平均气温9.7℃,气温年较差27.7℃,日较差11.7℃,年均降水量579.6毫米,无霜期180天,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土壤主要有黄土、黑垆土、於土等,有机质含量1.0146%,钾素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耕性良好,适宜多种果树生长。所产红富士苹果个大、形正、色艳、肉黄、汁多、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甜适度,多次被评为国家、省级优质果品,2008年被命名为中华名果。彬州梨以形俏、皮薄、汁脆、果肉白、糖分高、耐贮运而闻名遐迩。

2.有较大的基地规模

彬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梨树栽培有数百年,苹果栽培也有半个多世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彬县共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果树建园。1986―1987年,共建园4.26万亩,品种以秦冠、国光、红星为主;1992―1993年,共建园15亩,品种以红富士为主;2006-2008年,共建园15万亩,品种以富士优系为主。截至2010年底,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水果园面积35万亩,其中苹果32万亩,梨2.5万亩,桃、杏等时令水果5000亩。2010年全县水果总产35.46万吨,实现产值8.88亿元,农民人均水果收入2883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3%。果业已成为彬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彬县2006-2010年果业生产数据表

年份 面积

(亩) 产量

(万吨) 产值

(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比例(%) 农民人均果品收入(元)

2006 362565 24.9 3.65 50.7 1233

2007 363360 22.7 4.93 54.7 1643

2008 435330 31.18 4.93 44.8 1632

2009 436590 38 6.47 52.1 2100

2010 428749 35.35 9.92 58.2 3381

以上数据包括苹果、梨、柿子、枣。

3.有较强的技术队伍

彬县目前共有果业技术干部40名,其中中级以上职称8名;农民技术骨干3200名,其中280名通过了人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为了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彬县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外出考察、脱产学习。另外,通过多年的培训学习和果园作务,广大果农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涌现出了纪世孝、杨俊贤等一批务果能手。

4.有较大的财政投入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彬县坚持工作力度不松劲,财政投资不削减,积极发展果业生产,每年列支23万元果业产业发展专项经费,支持果业产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全县各级财政共投入果树苗木补贴、新优技术推广、信息网建设、生态果园建设等项目资金高达1500多万元。同时,争取省市财政支农项目资金430多万元。多年来,各级财政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彬县果业试验示范有效开展,新优实用技术逐步推广,示范园面积逐年扩大,全县果业产业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之路。

5..有较长的产业链条

随着果业基地规模的发展壮大,彬县果品贮藏、保鲜、加工等相关配套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在果品加工方面,2002年,引进深圳东部集团投资3700万元,建成了彬县通达果汁厂。2005年,又投资5500万元,对果汁厂进行了扩建,使企业浓缩果汁年生产能力由1.2万吨提高到2.4万吨。据统计,该厂建成以来,累计投入3.78亿元,收购果品69.6万吨,生产浓缩果汁10.88万吨,上交税金409万元,为彬县及周边县区果农增加收入近3.2亿元,并带动了运输、餐饮等行业发展,通达果汁厂也一举成为彬县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龙头企业。

在果品贮藏方面,先后建成了中兴、永圣、天和、圣果、鑫农、天盛等6户果品贮销企业,加上800座简易通风库,全县果品贮藏能力达到3万吨,其中冷库贮藏能力1.6万吨,通风库贮藏能力1.4万吨,基本上实现了“苹果季产年销,鲜果常年供给”。几年来,6户贮藏企业累计贮藏果品5.2万吨,实现利润4600万元,并带动包装、运输、劳务等行业收入2346万元。为了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在省商务厅和省果业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彬县中兴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云南磨憨口岸投资,建设“云南磨憨口岸•中国――东盟农产品交易中心”,该项目2010年已开工建设。与此同时,该公司2009年成为我省从磨憨口岸报关出口陕西苹果的首家企业,当年实现自营出口46万美元,2010年将出口额提高到162万美元,取得了名列我省鲜果自营出口企业第三和我市第一位的佳绩,走出了一条自营出口高速发展的路子。

6.有较全的服务体系

在农资供应方面,全县目前共有农药、化肥、果袋等农资经营门店180家,从业人员216人,门店遍布城乡,部分村组也有经营门店,还有一些经营者为了拓宽销售渠道,进村入户,上门销售,方便了果农。

在宣传促销方面,每年在果品销售旺季,全县都要设立20多个果商接待站,接待来彬果商,为果商提供一个友好、平等的购销环境。当地从事果品销售、经纪、包装、运输的人员达到4700多人。县上还成立了果品营销办公室,抽调公安、法院、工商、交通等部门人员,联合处理果品营销纠纷,整顿营销秩序,打击果品购销过程中的不法分子,为果品营销工作保驾护航。另外,彬县果业服务中心今年建立了彬州果业网站,为果品宣传促销搭建了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平台。

二、制约彬县现代果业发展的因素

彬县果业产业发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目前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果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果农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剩下的多是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女或老年人,而这些人却正是果业生产的主要劳力。他们对果业生产技术似懂非懂,生产多是凭经验进行。还有部分果农认为,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自己积累了一定经验,已经够用,不能积极应用新的生产技术。在技术指导方面,虽然县上有专门的果业管理机构,各乡镇都有果业技术专干,但人员太少,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在指导果农生产时过多的是理论而缺少实践性的技术指导。

2.生产模式简单

全县目前仅有8家果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但由于无章可循,缺乏指导,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果农入会积极性不高,参与人员不多。另外,全县目前仅有果园微耕机、喷药机等小型机械1500台,大量的果园作务还是依靠人力完成,劳动生产率较低。

3.营销方式滞后

销售是一种简单的交易关系。果农没有形成抱团销售,加之出外闯市场的意识不强,造成销售价格完全为客商控制,一年的收益全在于客商给的价钱和收购的标准。另外,部分果农及营销经纪人诚信意识不强,有反悔合同、以次充好等坑商现象。

4.行政推动不够

行政职能转变后,基层政府的职能由以管理为主变成了以服务为主,但这种转变并不彻底,许多政策制度到了乡村一级就大打折扣。乡村干部的行政不干预,无为之治与发展现代果业的需求极不适应。另外,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农资监管还不到位,伪劣农资坑农事件还时有发生。

5.企业规模不大

彬县目前仅有的一户果汁加工企业――通达果汁厂,产品单一,且以出口为主,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竞争优势不明显。另外,贮藏加工企业与果农没有建立利益关联机制,与果农联系不紧密,影响了企业发展及果农增收。

三、发展现代果业的几点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

彬县是一个果业大县,应始终坚持将果业作为农村第一大主导产业的思想观念不动摇,把果业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繁荣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长抓不懈。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行政推动、宣传鼓动、政策拉动、技术带动的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制定资金调配、土地流转、果业保险、果园确权等方面优惠政策,宣传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生产、加工、流通三者的平衡发展,研究推广果业生产新优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扶持壮大果业企业,不断推动果业产业化发展。

2.加强技术力量

应增加果业技术力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全县果业生产工作。可以在增加县乡技术干部的基础上,将农民技术骨干组织起来,进行系统的培训,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聘用为乡村技术人员,以解决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

3.树立市场意识

近年来,随着“三鹿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各级政府及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我们应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应市场的优质安全果品。在生产方面,大力推广“果―畜―沼―草―网”生态果园生产模式,通过应用果园配方施肥、病虫无害化防治(诱虫灯、粘虫板、诱虫带等)、果树大改形、铺设反光膜、生产艺术果等一系列果业生产实用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果品产量及内在质量和外观品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特别要严把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准生产、不准销售、不准使用。果实采收时,要改一次采摘为分期分批采摘,改混装贮存为分级贮存,逐步实现果品产后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以减少果品消耗损失。在营销环境治理方面,加强果品营销经纪人队伍管理,增强其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的意识。成立以有执法职能的法院为主,其他部门参与的果品营销纠纷处理小组,及时、公正、妥善处理果品购销纠纷,构建和谐的果品购销平台。在宣传促销方面,大力宣传已获得的无公害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出口果园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等多种认证,加强对这些认证和标志的保护及监管工作。在品牌宣传中,不宜每个企业分别注册自己的品牌,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全县应由果业部门注册一个品牌,企业免费使用,借鉴洛川县经验,采取大制作、大手笔,进行大宣传。

4.组建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作用凸显,已成为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突出亮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此之前,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果业生产先进的日本、我国江西省安远、山东烟台、我省洛川无不证明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我们应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果农,组建果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果农提供果业生产资料,果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变无关联的家庭生产为有组织的集约化经营,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发挥合作社上连市场、企业,下接农户的枢纽作用,增强市场竞争力。

5.发展果业企业

企业化是实现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一是发展生产企业。可以将缺少劳力的部分果园采用出租或转让使用权的形式由人力充足的家庭或组织、公司来经营。另外,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形式,使一些人或组织、公司在一定的范围内出租到面积较大的土地,进行大面积的果树栽植,形成果业生产大户,进而成立果业生产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发展贮藏企业。彬县许多果农之所以每年苹果采摘后不顾价格急于销售,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贮藏条件。有“中国苹果之都”之称的山东省栖霞市有苹果65万亩,果品冷藏库50多座,贮藏能力达50多万吨。而彬县仅有果品冷藏库6座,贮藏能力不足2万吨,与栖霞市相比,差距达12倍多。因此,我们应制定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引导外地客商、专业合作社、果业生产大户、果业企业等,建立一批高标准、贮藏效果好、贮藏期长的气调果蔬贮藏库,使全县果品贮藏能力达到产量的50%以上,实现果品季产年销,增加果品贮藏利润空间。三是发展销售企业。在果业合作组织及果品贮藏库的基础上,成立由政府补助(类似国家出口补贴)的联合性的或专业的果业销售公司,建立从产区到销区的直销通道,摆脱等客上门的被动局面,逐步实现农超对接。可以推广中兴果业公司的经验,把鲜果生产、保鲜贮藏、市场销售有机联系起来,自主进行一级市场批发,把产区和销区紧密连结,减少销售环节,提高销售利润。四是发展加工企业。在支持通达果汁厂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建设果干、果脯、果冻、果酱、果酒、果醋等果品深加工企业,提高果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苹果生产与贸易指南》 陕西省果业管理局编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彬县统计年鉴》(2006-2010年)彬县统计局.

作者简介:王彬虎,男,生于1980年12月,毕业于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后取大专学历,助理农艺师职称,现在彬县果业服务中心工作,从事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对张家口鲜食玉米产业的思考 下一篇:温州杨梅品牌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