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浅谈

时间:2022-05-17 01:04:48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浅谈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勇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释放出来,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体、启迪智慧的钥匙及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宽松、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无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当一个人感到安全时,就不会害怕表现他的创新思维。就无须在进行创新思维时处于戒备状态,从而肆意地闪现自己思维的火花。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和个性,关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共同学习新知识的群体活动中,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等情况,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采取宽容的态度,决不能断然否定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应提示他“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学生,而应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使学生产生的奇思妙想,用积极的态度加以扶植,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把学生推到真正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勇于求知欲望。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古人云:“学贵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着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疑的基本方法。如:从课题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从中心思想质疑,从语言表达运用质疑,找原因质疑,找依据质疑,抓联系质疑,抓关键句质疑,抓矛盾质疑,寻实质质疑,联想质疑等。例如六年级《穷人》这篇课文中有13处省略号,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把省略号去掉好不好 通过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培养学生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去质疑现实,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发展求异思维对培养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习惯于求异思维的人,不迷信旧理论观念,而热衷于探索未知领域,能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要求,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极力营造思维奔放的宽松环境,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拓展和延伸,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

四、诱发想象意识,拓展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创造力更多的是以创造性想象来表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思路向四面八方辐射。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后,可以告诉学生,人类研究动物尾巴的用处来为人类服务,比如人们根据鱼的尾巴、鸟的尾巴设计的船只的舵、飞机的机尾都是用来掌握方向的,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动物尾巴的用处来进行辐射想象和联想,从中受到启发,设想发明某种事物来为人类服务。这样从模仿入手,通过相似要素的组合,进行适当的开拓和延伸,使学生的想象更具体、更合理。

五、挖掘创新因素,培养创新品质

在各种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张衡、童第周、牛顿、语文论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等等的故事,这些课文极富创新教育因素,语文教师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教育学生学习名人名家的自信心、恒心、挑战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及敢于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系统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想象,勤思好问,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上一篇: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意义 下一篇:《机械基础》课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课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