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补语使用偏误及教学对策

时间:2022-05-16 09:43:10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补语使用偏误及教学对策

摘 要:本文以学习汉语的俄罗斯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总结他们在学习汉语补语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偏误问题,分析这些偏误产生的规律和原因。母语负迁移问题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影响明显,母语俄语语法是其学习和使用汉语补语时产生偏误的主要因素。据此,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化繁为简”的灵活对策,以减少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补语使用偏误。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俄罗斯留学生 补语偏误

汉语补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汉语补语种类多,按语义可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情态补语、可能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等,对初学者来说想要都准确掌握十分不易。二是与其他语言比较汉语补语的用法和特点都十分特殊,与留学生母语语法很少有相似之处,因而理解和运用起来较难。这样在母语对第二外语的作用下,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补语时常常产生偏误。以俄罗斯留学生为例,他们在学习和使用补语时产生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补语用在了状语的位置上,导致句式错误

在俄语中没有与汉语补语相对应的成分,俄语中的补语大体上相当于汉语的宾语。汉语中许多补语如果用俄语来表达,大部分是以状语形式出现的。而俄语中状语的位置不固定,可在谓语前也可在谓语后。受母语的影响,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补语时,常用状语来代替补语,把补语放在了谓语之前。例如:

(1)*他很多地吃。改:他吃得很多。

(2)*他不好考试。改:他考试考得不好。

二、补语遗漏,结构与意义表达不完整

汉语中谓语和补语是两个语法成分,是一个动词与另一个词、词组或小句的组合,它们共同形成动补结构。可是汉语中的一些动补结构在俄语中却是一个动词,这些动词的意义相当于汉语动词加上补语的涵义。例如:看见(видеть),听到(услышать),走来(приходить),飞去(улететь),通过(проходить)等等。完成体动词中就更多了。如:读完(прочитать),写完(написать),借到(занять),追上(догнать),关掉(闭)(закрыть),修好(починить),卖(掉)了(продать),放下来(опустить),等一会(подождать)。汉语动补结构中补语的意义到了俄语中常是通过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实现的。例如:找-找到(Искать-Найти),记-记住(запоминать-запомнить)。

俄语与汉语的这一差别使得俄罗斯留学生在表达汉语时,常常忘记和忽略在动词之后需要再加上一个补语才能完整表达与俄语相对应的意思,从而造成补语遗漏的错误。例如:

(3)*他去年大学毕业了,今年才找工作了。改:他去年大学毕业了,今年才找到工作了。

(4)*他听我的声音,就停了。改:他听到我的声音,就停住了。

三、补语误用,意义表达错误

以结果补语为例,结果补语是表示动作、变化的结果,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结构形式是:肯定式“谓语动词+动词/形容词”,否定式“没+谓语动词+动词/形容词”。对于结果补语的意义和使用,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并不太难,可学生在使用和表达时还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汉语中可作结果补语的词语很多,如常用的结果补语:着、到、见、住、完、成、好、对、上、下、开、够,学生常常会忘记或不习惯使用。不同的结果补语表达不同的结果意义,而且很多结果补语还不止表达一种意思。如:结果补语“到”可以表达四层含义:到达某处、到达某时、达到数量或程度、达到目的或结果。让母语里没有这种语法的俄罗斯留学生熟练和准确掌握这么多的结果补语和其中的涵义,从习得和教学上来讲都是很困难的,比如:“这个活动让我们学习了很多。”改为“这个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二)同一个动词可以带不同的结果补语,构成意思也有区别。如:与“看”结合的结果补语就有“(看)见”“(看)完”“(看)清楚”“(看)错”“(看)到”“(看)上”“(看)成”“(看)中”等等。这些结果补语有的可从字面上看出其义,而有的引申用法不易从字面看出其义,面对这些繁多复杂的搭配组合,对初学汉语的俄罗斯学生来说,出现一些错误也就难免了。

(三)即使有意义相同相近的结果补语在与动词组合时,这些动词是也有限和受限的,反过来说,不同的动词后面带的结果补语有时是不一样的。可是学生在学了两个意义相近的结果补语以后,常常喜欢相互类推套用而导致偏误。举例来说,结果补语“着”和“到”,都可以表示“达到目的或结果”,都可以与“找”(找着-找到)、“买”(买着-买到)、“捡”(捡着-捡到)、“借”(借着-借到)等动词组合,意义相同。学生在发现这一相同点以后,就会按此类推说“我很快就睡到了”,但与谓语动词“睡”组合时只能说“睡着”。再比如:“看见-看到”“听见-听到”“梦见-梦到”中的“见”与“到”表达意思也相同,但不是任何动词与“见”和“到”组合后都表达相同的意义,与“见”组合的动词一般只限于视觉、听觉有关的动词或“梦”“遇”“碰”动词。

(四)结果补语的否定式有误,比如“昨天他没来,我看不见他”,应该说“昨天他没来,我没看见他”。再比如“老师说得很快,我不听懂”,应该说“老师说得很快,我没听懂”或者“我听不懂”。这里的偏误涉及到结果补语与可能补语的区别、汉语“没”与“不”的区别、以及补语中否定词的位置。

四、补语与宾语语序错误

汉语中的补语与宾语有多种位置关系,纵观各种类型的补语,补语与宾语的顺序大体上有“谓语动词+补语+宾语”“谓语动词+宾语+补语”“谓语动词+宾语+重动+补语”三种常用的形式。另外,复合趋向补语的宾语位置还包括一种“中宾式”(即:谓语动词+趋向动词+宾语+来/去)。这些位置关系不可以随便换用,受许多条件和因素制约。而俄语没有补语这一语法成分,动词与宾语的位置关系单一,所以俄罗斯学生常常根据俄语宾语的语序来类推汉语的语序。这类错序偏误十分普遍。例如:

(5)*他回去宿舍了。

改:他回宿舍去了(趋向补语句中处所宾语的位置一定要在“来”、“去”之前)

(6)*我每天跑步一个多小时。

改:我每天跑一个多小时步。(当宾语是名词时,时量补语一般在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

(7)*我等了一个多小时你。

改:我等了你一个多小时。或:我等你等了一个多小时。(当宾语是人称代词时,时量补语放在宾语之后)

(8)*他病了,吃饭不下。

改:他病了,吃不下饭。(可能补语句中宾语要放在补语的后面)

针对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补语时所产生的偏误,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由于许多汉语的动补结构在俄语中是一个词,在初级阶段教授一些补语的时候,应向学生强调汉语的谓语动词和补语是两个独立成分,动词只能表示动作的方式或过程,补语才能说明动作变化的结果、数量、趋向、可能及程度,要表达这些涵义,一定要在谓语动词后带补语。同时,最好让学生将“动词+补语”的动补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的语言单位来记忆,比如“看见”“找到”“吃完”“睡着”“来不了”“想起来”等,这些常用的动补结构让学生把它们看作一个固定搭配的词语(组)来进行记忆和练习使用。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果补语、可能补语和一些趋向补语的教学。

2.在教授补语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用于补语前的动词一般都是有限制的。在学习每一小类补语的用法时,要介绍经常与该补语一起使用的动词,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学过的、常用的动词与某一补语组合,并将能与之搭配的动词以板书的形式写出来,然后具体说明其意义和用法,强调其使用范围,加深学生印象,以免产生过度类推。

3.为了避免学生混淆补语,要经常结合学生的偏误进行补语辨析。一种是不同类型补语的辨析,经常出现混淆:结果补语与可能补语、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另一种是一种类型补语里同一动词带不同补语表义和用法的辨析,常出现偏误:“想起来”和“想出来”,“饭做好了”和“饭做完了”,“写出来”和“写下来”。当学生学了同一动词带不同补语的形式后,应加以归纳,结合语义与语用对它们进行辨析。

4.汉语中表示动作的方向是用趋向补语来实现的,趋向补语由动词“来、去”或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与之一起构成表趋向的词组。俄语中没有“趋向补语”这一概念,是利用运动动词前缀和前置词来表示行为方向。另外,俄语与汉语表趋向的基点也不同。汉语中是根据说话人的立足点来确定趋向,朝着说话人的方向用“来”,而背离说话人的方向用“去”;俄语中不使用“来”和“去”表示方向,是以行为者和目标点为基点来确定趋向(蓝小玲,2003:150)。在初级阶段讲授趋向补语时,首先要利用动作演示、画图演示、设计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白趋向补语“来”和“去”的意义,让他们体会到,用“来”还是用“去”取决于说话人所处的位置。在这个基础上,再归纳并板书写出常用动词与“来”“去”的组合,讲解复合趋向补语也可用同样的方式进行。

5.由于汉语中不同类型的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繁多复杂,而制约每种位置关系中的语法规则完全要靠记忆,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求同归类、弃繁求简地教给学生。比如:时量补语和动量补语句中宾语的位置有共性,可以用口诀将其简化,即“动-补-名(名词宾语)”和“动-代(宾语)-补”(陆庆和,2006:396)。学生使用趋向补语句最常见的错序就是记不清和混淆“处所宾语”和“非处所宾语”的位置。处所宾语在趋向补语句中只有一种位置,即中宾式;非处所宾语则有两种位置——中宾式和后宾式,其中后宾式在汉语中不常用。所以为了减少偏误,在初级阶段最好先不教后宾式的句子,只教中宾式。

参考文献:

[1]张和生.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6.

[2]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陆险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蓝小玲.汉语对俄教学语法研究[M].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

2003.

[6]王媚.俄罗斯学生汉语补语使用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7).

(赵一凡 沈阳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110159)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下一篇:浅议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