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更有效

时间:2022-05-16 06:07:16

优化教学策略,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更有效

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是初中学段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品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尤其是新课标实施之后,思想品德学科更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遴选了与学生成长过程息息相关的材料,极大地契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放眼当前的思品课堂,学生恹恹欲睡,课堂效率低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受累,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思品课堂的低效究竟原因何在?本文结合学科特点,略谈初中思品教学中优化效果的措施。

一、激活学习兴趣,上好第一堂课

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但有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无非就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说教,再加上我们部分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处理教材方式简单,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对思品学习的积极性低落,学习兴趣低下。为此,我们应首先让学生明白思品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思品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连的,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得到答案。对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初中第一节课的教学,针对初一学生开始时对学科的新奇感和期待心理,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思品课究竟是一门什么课程,我们学习思品课程的意义何在,从而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就感受思品学习的价值,领会思品学习的意义,产生思品学习的强烈动机。

另外,要想真正让学生对思品学科兴趣浓厚,教师首先应该要让学生对教师心生好感。不难理解,课堂上充满激情,富有亲和力,善于激励学生,欣赏学生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博得学生的喜爱,我们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些因素,注意自身修养的培养,通过自身散发出的迷人魅力赢得学生的热爱,从而让他们喜欢思想品德学科。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在思想的冲突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初一的入学教育,教师可结合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新学校,使他们学会如何去适应新环境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是一门既实用又好玩的学科,产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导入,优化教学效果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切入点,它犹如架起学生新旧知识的桥梁,如同序幕,预示着一节课的高潮和结局,指引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精彩的新课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牵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锁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新知教学的角色,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契合学生喜好,结合所学内容,设计新颖别致的导入形式,比如,音乐、漫画、表演、小品、诗歌、谜语等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身思品课堂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时,要通过精心设计导入形式,为学生创设鲜活生动的情境,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借助生活实践,培养自主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选择的内容大多源于学生生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忆深刻,印象持久,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本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广泛的民利”时,我引用“郭美美炫耀财富”的事件,让学生经过自主讨论,感受我国公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在不断提高,他们通过网络等媒体手段来行使监督、检举的权利;在教学“学会合作”的知识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彼此合作,相互帮助,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实现共同成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拉近了思品教学与自身的心理距离,更培养了自主分析的本领。

四、强化能力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针对知识点通过短暂的时间进行趁热打铁的巩固尤为必要。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可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借助习题训练得以提升和拓展。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长此以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巩固了新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应该怎样运用这一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发展。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门艺术。传统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放互动式、充满生命活力、激活学生探究意识的思想品德课堂正逐渐得到更大教师的认可。我们广大初中思品教师,应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从而使思想品德课程不断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白鹭湖中学)

上一篇: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这些年,我一直在追的她